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0(1 / 2)

加入书签

人。

折腾大半天,到现在陶家人才后知后觉还没吃饭。

又忙活着下了点面垫垫肚子,招呼人休息,睡一觉起来已经是傍晚。

陶有粮将众人都叫到堂屋。

二叔一家子也回来了。

陶大郎恢复得很快,此时已经能自己走动。他坐在方雾旁边,也开始参与家中事务。

如此,除了三个小孩,陶家人此刻都到齐了。

“天气大,鱼塘里死鱼臭得快。”

“趁着太阳下山先捞出来,在山下找个地方挖个深坑都埋进去。”

陶兴隆跟陶兴旺点头。

方雾道:“那鱼塘里的水怎么办?”

杨鹊也点头:“水里有毒,放了坡下的田都得遭殃。”

陶有粮道:“稻子收割后再放,到时候还要清几遍塘。”

说完这事儿,陶有粮将那五十两银子拿出来摆在桌上。

“这五十两,刨开买鱼苗跟请人清塘的,挤一挤最多余下三十两来。”

“这三十两,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他目光一一看过三个儿子。

而陶兴隆跟陶兴旺则纷纷看向自己大哥。

陶大郎道:“鱼哥儿盘了个铺子。”

“此时刚开,正是用钱之际,十两暂且给哥儿留着急用。”

“青嘉也八岁了,是上学的年纪。他也爱学,该送去学堂。”

陶青鱼道:“我不用……”

杨鹊按住他的手。

他道:“十两给鱼哥儿应急可以。”

“青嘉送去上学,我们三房也同意。”

“家里没分家,青嘉读书必然以全家之力支持他。但我也想送青苗去念书。”

陶有粮道:“青苗再等两年。”

杨鹊摇头。

陶兴旺按住自己夫郎的手,但被自己夫郎压下。

“爹,青苗本就是跟着青嘉一起启蒙的。”

他不担心家里会有不让青苗念书的心思。

他担心的是再等两年,家里负担青嘉出现困难,再负担不起另一个。

又或者像之前老大那样出现什么意外。

如今没分家,一家的银子都掌在婆婆那里。

他们挣的钱自己留三成,交七成,也攒不下多少。

只有现在,虽是发生了恶事,但实实在在拿到手里五十两。

他想让青苗一起去。

就算后头负担不起了,至少青苗也能上个几年。

总比等几年,等到落空的好。

念书才会有出路,不然一辈子都是泥腿子。

“给鱼哥儿应急那十两我是同意的。”

他看着陶青鱼道:“一个读书人,光是笔墨纸砚一月的开销就要好几两。”

“供一个青嘉勉强是够了。但要再供一个,到后头只靠卖鱼种地势必也艰难。”

“家里挣不了什么大钱。”

“小三叔明说,还打算跟着鱼哥儿混一口汤喝。”

“小三叔这说的哪里的话。”陶青鱼皱眉。

方雾没好气道:“家里还少了你吃的。”

杨鹊一笑:“雾哥,我总得想到最坏,就怕万一。”

家里有事大家一起商量。

也正是因为陶家不是老的说一不二,他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陶青鱼问:“爷,咱清鱼塘怎么算?”

陶有粮道:“请人的话,要将塘里的泥挖了,放水冲几遍。请十人,算紧点也要七日。”

“一日百八十文。”

陶青鱼:“那就要七两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