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1 / 2)

加入书签

儿皆是一愣。

“草鱼做的?”陶兴旺问。

“对,快尝尝。”陶青鱼期待看着大伙儿。

家里方雾厨艺最好,他先咬了一口。

牙齿压着鱼丸,竟然有弹性,要微微用力才能咬破。像吃糍粑,但与糍粑比起来更弹牙却不粘牙。

碗里只简单放了调味的,但入口满是鱼丸的鲜香。

爷奶吃着不难嚼。

小孩更是喜欢。一口半个,不一会儿就吃完了。

“大哥哥,好好吃!”

陶青鱼见状,又给他们捞了几个。

陶兴旺连吃两个,吃完后立马夸赞道:“哥儿手艺长进不少。”

陶青鱼尾巴翘得老高,对他小爹爹得意道:“好吃吧。”

方雾眸光一柔。

“好吃。”

陶青鱼没急着说事儿,待一家人吃完后他才道:“这鱼丸我想用来做个吃食生意。”

“我看成。”陶兴旺先一步点头。

方雾思索了下,道:“可是做这个可不轻省。”

他是亲眼看着这东西是如何做的,一斤两斤还好,上了十斤就吃力了。

陶青鱼也不反驳,转而道:“一份五个,十文一份。”

一斤的鱼肉做二十个出来,那就能卖四十文。一斤鱼也才八文。

方雾算了这笔账后看向哥儿。

“是个赚钱的法子。”

陶青鱼得了他小爹爹的肯定,立即道:

“我想着先做个小食摊,待以后卖出了名气,再直接供货。”

“这个活儿是累,但比纯卖鱼应该要好一些。”

“爷奶、三叔,咱们做不?”

陶有粮沉思一会儿,道:“堂屋说,大伙儿都想想。”

那就是要开会商量了。

陶青鱼欣喜。

他就喜欢在自家想法被重视的感觉,而不是其他人家那样把哥儿当外人。

陶家也没有“嫁出去的哥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

陶大郎只他一个哥儿,家里什么不是他的。现在哥儿回来忙,也是家里人多能帮衬着。

且儿婿不也没说什么,何须村里的长舌妇操心。

陶家自个儿关着门过日子,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成。

第52章

“先不说卖不卖吃食, 这会儿咱家鱼塘里的鱼都还未长大,哪来那么多的鱼?”陶有粮率先发话。

陶青鱼坐在堂屋门边,手放在膝盖上。

他道:“起先要鱼不多, 可以去河里捕。”

“若卖得好,再去订鱼。批量买鱼该是便宜一些。”

陶有粮见哥儿胸有成竹,知他对这门生意考量得差不多。面上更慎重了些, 又问:

“你那小食摊打算如何做?”

“我想着先拉了炉子过去简单搭个台子。看卖的情况如何,可以的话后头再让木匠帮忙打个小推车。”

“这小推车既可以放炉子, 也能放调料。就跟一个可以移动的灶台一样。人站在后面操作。要走的时候底下有滚轮, 推着就能走。”

陶有粮听着听着, 眼中精光一闪。

“莫不是街上卖小食的都可以用上?”

陶青鱼点头。

陶有粮忽然道:“何不我们自己先做出来?”

陶青鱼一愣。

这小推车简单实用,还省力气。街上摊贩那么多,大多是挑着担子出来卖吃食。

若小推车能卖,也是一笔买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