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3 章 大结局(上)(1 / 2)

加入书签

撞马的动作很危险,伊尔根觉罗氏没敢再做,不过她发现太子下半场球技暴涨,仿佛上半场并没尽全力。

大阿哥很快也发现了,因为太子那边的筹旗已然追了上来。

不仅是太子的球技暴涨,石静殊的球技也比三格格好了太多,几乎可以与伊尔根觉罗氏比肩。

最后进这几个球,虽然是别人照顾她第一次上场,故意喂球给她,石静殊也都能接住,巧妙进球。

对方两人球技暴涨,大阿哥这边除了他和他的哈哈珠子,其他人的球技好像都下降了。

伊尔根觉罗氏是女子,之前打了半场,大约体能出了问题,影响了发挥。

纳兰一的骑射并不在他之下,怎么只打了半场,也变得迟滞麻木起来,失误连连。

大阿哥刚想去找纳兰一问个明白,便听见伊尔根觉罗氏在旁边压低声音提醒了一句。大阿哥闻言睁大眼睛,转头看她。伊尔根觉罗氏笃定地点点头,还抬手指了指正在场边喝彩的小七。

原来是这样!

大阿哥顿觉醍醐灌顶,所有一切的不合理就都说得通了。

之后大阿哥频频放水,放得比纳兰一还明显,明显到太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大哥,何必这样?”

石静殊骑射不错,球技也好,凭实力他们照样能赢。

大阿哥嘿嘿笑,用只有两人才能听见的声音道:“未来的弟妹嘛,我心里有数。”

太子:“……”

一场马球赛打下来,太子队反败为胜,还是压倒性的胜利。

郝如月听小七夹带私货地描述了一番,都被逗笑了,这个保清让她说什么好。

翌日见到太子,郝如月遣了身边服侍的,问太子对石静殊的印象如何,太子轻咳一声:“很漂亮,很聪明,性格要强。”

不愧是康熙的好大儿,漂亮很重要,必须放在首位。

外在美过关,才有兴致去发现内在美。

接下来的话,不必再问。自己养大的孩子自己清楚,太子回答得这样直白,就是喜欢的意思了。

大选结束之后,康熙给太子和大阿哥分别指了婚。郝如月与两家商量先订亲,等孩子们年满二十岁再成亲。

赐婚圣旨都颁下了,自然再无意外,两家都无异议。

两年后,皇宫先后办了两桩喜事,又是嫁女儿又是娶儿媳,把郝如月忙够呛。

先是三格格出嫁。

三格格的亲事是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定下的,订亲时有太皇太后在,哈林部又是长公主掌权,郝如月只说订亲,没提条件。

如今太皇太后故去多年,长公主也退居二线,将巴林部交到了乌尔衮手上,郝如月这才在婚前给出几点建议。

皇后给的建议,连皇上都极重视,更不要说乌尔衮了。

“荣宪的公主府前年就建好了,里面的家具摆设和人手也都安排好了。”郝如月说着看了荣妃一眼,“荣妃只荣

宪这一个女儿,舍不得也是有的。”

看完荣妃又看乌尔衮:“不光是荣妃,皇上和我也舍不得。”

皇后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乌尔衮哪里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忙含笑接话:“是是是,臣晓得,臣保证每年都带荣宪公主回京城住上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是多久,郝如月不接受这种含糊其辞:“每年至少回来住三个月。”

乌尔衮巴不得:“若皇上允准,住上半年也无妨。”

大清公主嫁到蒙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旗,即要跟随额驸回草原定居,另一种是驻京,在京城建府,永居京城。

因乌尔衮接管了巴林部,无法离开部族太久,荣宪公主只能随旗。随旗的公主不能随便回京省亲,更不可能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省亲的时间和留居京城的时长,全都要经过皇上的批准,看皇上的意思。

巴林部在羊毛线生意上落后于人,却用海贸补了回来。蒙古的羊毛线生意都是与西边邻近的国家交易,而海贸生意却要往东走。

与赫舍里长房的船队相比,巴林部的船队根本不成规模,就一直跟在赫舍里家长房的船队后头,一来能保证安全,二来也能接到一些零散的生意。

在赫舍里家长房看来是零散的生意,在别人眼中却是天降大单。

也只有在这种模式下,乌尔衮才能一边管着族里的事务,一边还能集中精力去做海贸生意。

可与赫舍里家长房合伙做生意,很多时候都要见面聊,仅靠书信往来恐怕不能及时传递消息,耽误了商机。

今日即便皇后不说,乌尔衮也会提回京小住的事。

他之所以含含糊糊说一段时间,不是不想跟着荣宪公主回京,而是想多住些时日,却怕皇上猜忌。

听乌尔衮这样说,郝如月立刻想通了其中关窍:“半年就半年,皇上那边自有我去说。”

荣妃听说荣宪婚后有一半时间在京城居住,长久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等乌尔衮离开,荣妃又带着荣宪过来坤宁宫,向皇后倒了一番谢。

三格格春天出嫁,去巴林部转了一圈又折返。理由很充分,她要与额驸一起参加成亲王大婚。

大阿哥娶妻定在秋天。

与公主府一起修建的,还有成亲王府。两处府邸都不是从无到有,而是在原来府邸的基础上翻盖的。

依着皇上的意思,本来要推倒重建,奈何时间赶不及了。即便如此,两处府邸依然簇新,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当初说要翻盖的时候,大阿哥和三格格都没意见。毕竟畅春园的建设还在继续,预算上不封顶。大阿哥和三格格都是孝顺的孩子,不想在这时候凑热闹,给国库增加压力,让太子难做。

而且三格格和大阿哥都是定了亲的,新建府邸确实不赶趟。

可翻盖也有翻盖的章程,想到此处,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太子。

银子可以少花,但太子还是要去麻烦一下的。

以后要住一辈子的府邸,在规划这一块可不能马虎了。

太子欣然应下,很快拿出了两个府邸的规划。速度之快,规划之巧妙精美,令人叹服,俨然化身大清基建狂魔。

郝如月看过两张规划图,由衷赞叹:“这样好的规划,我都没见过。”

亭台楼阁,十步一景,景观并不会影响使用和功能,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使用面积。

康熙也凑过去看:“治大国如烹小鲜,太子这小鲜烹得不错,该让他做些大事了。”

郝如月抬眸看他:“注意工作量,别把保成累坏了。”

康熙拍拍她手背:“知道了,保成过两年也要大婚了,朕还想早点抱嫡孙呢。”

想了想又道:“过两年畅春园的主园也快建成了,咱们搬过去住好不好?只咱们两个和咱们的两个女儿,一家四口。”

历史上畅春园建成之后,康熙就爱住在那里,一年之中要住上小半年,把奏折和早朝都搬了过去,就连最后薨逝都是在畅春园。

可见有多喜欢。

在南巡回来的路上,他问她倘若有的选,她是不是根本不会进宫。她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自己不喜欢宫里的四角天空,她想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当时他只是附和她的说法,说自己也不喜欢住在宫里。

她以为那次的对话已经结束了,他却将对话的内容全都记在了心里,并且把她喜欢的山水和江南园林全都搬来了京城。

一片山水,一家四口,远离凡尘,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郝如月陶醉片刻,补充说:“把太子也带上,一家五口。”

康熙摇头:“带不了太子。”

郝如月蹙眉:“为什么?”

康熙笑着给她解释:“太子要留下继承朕的皇位。朕和他总要有一个留下,不能全走了。”

全走了,谁来管朝廷和天下。

郝如月顷刻梦碎:“再过两年太子才二十岁,皇上就打算把江山的重担全都压他肩上吗?不行,绝对不行!”

再过两年康熙才四十岁,还不老,怎么也要等到五六十岁才能退休。

朝政多忙啊,皇上每天吃饭睡觉都得算着时辰。

这还是熟手,做惯了的。

太子现在化身基建狂魔,虽然在基建中历练得越发成熟,皇上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也说得没错,可没做过就是没做过,生手就是生手,不能一笔带过。

一想到太子接班之后,可能没时间吃饭没时间睡觉,郝如月就心疼。

她把太子从一个奶团子养到现在,每走一步都精打细算,可不是让他长大之后过劳死的。

就像她穿越前那样。

人没了,有钱又怎样,要江山有何用?

郝如月亲手规划了太子从出生到如今的人生轨迹,把什么都算到了,就没算到康熙想提前退位。

明明可以干到六十几岁将近七十岁,凭什么四十岁就想辞职!

从前她让太子韬光养晦,太子就一直韬光养晦,甚少染指政事。

眼瞧着太子即将成年,郝如月已经把太子未来十年的接班规划都做好了。

按照这个规划走,十年之后太子接班,也算是半个熟手了,会有些辛苦,但不会很辛苦。

求稳的话,还可以再跟着皇上学几年。

可眼下什么情况,太子才成年,皇上就想退休了?

那怎么行!

计划被打乱的郝如月,心情更乱。

此时比郝如月心情还乱的,是康熙。

皇后说她不喜欢皇宫的四角天空,想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康熙便把山水和江南原样搬来,捧到她面前。

两年后主园建好就能搬进去了,他们终于可以停下来,过上向往中的生活,怎么皇后还不愿意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