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1 章 担心(1 / 2)

加入书签

大约人被拉出去之后堵了嘴,周遭很快安静下来,只能偶尔听见火盆里木炭轻微的爆响。

郝如月惬意地翻了一个身,正对上皇上的眼,含笑道:“难怪苏迪雅郡主肯拉下脸自荐枕席,敢情是皇上先看上了人家。”

灯烛有些晃眼,她想将身体转回去,却被人拦住了,又继续说:“这些年大选、小选都没有,可怜郡主钟情皇上蹉跎到今日。皇上若是喜欢,接进宫也无妨。”

历史上,康熙是个闲不住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还不够耍,几次下江南都住在曹家,天知道睡了多少野花。

乾隆在大明湖畔还有一个夏雨荷呢,康熙只会比他多,不会比他少。

弄不好,不止有夏雨荷,还有紫薇呢。

康熙瞧着他的小皇后醋而不自知的模样,拦着不让她翻身,还故意拿话气她:“皇后贤德,那朕……收了她?”

郝如月困死了,守着瓜田都懒得吃:“皇上快去吧,免得伤了佳人的心。”

康熙闻言将人放开,径直起身:“朕真走了?”

郝如月打了一个呵欠,翻个面:“恭送皇上。”

实在太困,转身便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被窝掀开,有人钻了进来。

郝如月一惊,抬手便打,却听黑暗中有人说:“别怕,是朕。”

怎么又回来了?郝如月一阵无语,任凭男人将自己团了抱在怀中,听他贴在耳边说:“一群男人中间忽然多出一个女人,还穿红衣骑白马,你没看么?”

呃……她看了,还不止一眼。

可能见她一直沉默,男人将她翻了面,脸贴脸说:“许你看,不许朕看。朕看谁一眼都要接进宫的话,后宫岂不是要人满为患了?”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帝王四时出郊,以武示天下。

相比春夏秋三季,冬狩更隆重,也更危险。

隆重是因为朝廷更重视,危险在于冬狩的猎物通常体型较大,运气不好还可能遇到猛兽出没。

在营地休整两日之后,该见的人都见了,该赏赐的也都赏赐了,大阅正式开始。

冬狩说是狩猎,其实是朝廷向地方展示军事实力的一种方式,受皇帝检阅的不光有八旗将士,还有蒙古的将士。

大阅之后,狩猎正式开始。

“皇额娘,我想去,就让我去吧!”

耐不住大阿哥央求,郝如月只得答应让他在内围场跑跑马,不许他进外围场。

木兰围场按照地形和禽兽分布,一共分为七十二个围场。以营地为中心,越靠里的围场越小,里面的禽多兽少,有兽也都是鹿、狐狸这种小兽,相对安全。

在内围场狩猎的,通常是妇人和孩子。

外围场的禽兽就很驳杂了,可能遇到狼、野猪和熊这种大型猛兽,是成年男子展示骑射的最佳场所。

大阿哥听说之后,蔫巴巴的,太子就劝他:“再过几年,等大哥成年了,就

能去外围场了。”

大阿哥满心不甘:“几岁算成年啊?”

太子开玩笑:“娶妻就算成年了。”

于是大阿哥对着郝如月的话锋就是一变:“求皇额娘早点给我挑个福晋,我想赶快成年!”

“……”

大阿哥九岁,太子七岁,两人很快收拾利索,翻身上马,带着护卫往内围场去了。

两人才离开,女眷们陆续到了,郝如月看见宣嫔眼前一亮。

在宫里,宣嫔人高马大,穿着旗装站在一众袅娜莺燕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点滑稽。

每回皇上看见宣嫔,都微微蹙眉,说她刚进宫时不这样,只是身量有些高,没想到几年过去,个头快赶上自己了,活脱脱一个后宫巴图鲁。

郝如月能说什么,只得说后宫的伙食好,养人。

这会儿站在开阔的围场再看宣嫔,就显得正常多了。

只见她身穿骑装,脚踩马靴,头发盘成蒙古妇人的样式,一改从前唯唯诺诺的样子,走路带风。

郝如月朝她笑笑:“宣嫔,你今天好特别。”

宣嫔朝她一抱拳:“皇后娘娘,皇上让臣妾近身保护您的安全。”

郝如月:得,还是女保镖。

“你自己玩去吧,我不用你保护。我不会骑马,不进围场。”郝如月会开车,但不会骑马。

骑马作为兴趣班鄙视链的最高级,在后世几乎是富豪家孩子的必修课。

然而总有异类,比如郝如月。

当年父母为了让她学骑马,可是费了老鼻子劲儿,甚至还让她在心算和骑马里面选一个。

别人家的小孩都选骑马,郝如月毫不犹豫地选了心算。

无独有偶,原主作为八旗贵女,同样不会骑马。

听说皇后不会骑马,原本想去挑选马匹的德嫔也收了心思,同样笑着说自己不会骑马:“宣嫔你会骑马,你自去散心好了,我留下陪皇后娘娘说话。”

皇后娘娘开恩,允许妃嫔母家的女眷到驻地来探望。宣嫔昨日已然见过了娘家人,并且知道因为痘牛和羊毛线,家里赚得盆满钵满。

宣嫔也是达尔汗亲王的女儿,只不过是前任大妃所生。现任大妃从前只是侧妃,前任大妃难产去世后,才被达尔汗亲王扶正。

昨日来探望宣嫔的娘家人,并不是现任大妃和她的孩子们,而是与宣嫔一奶同胞的姐姐,和她嫡亲兄长的福晋,也就是她的亲嫂子。

宣嫔的姐姐早已出嫁,嫁给了另一个亲王的儿子,虽然公公没了,丈夫要降等袭爵,如今也是郡王妃了。

而她的兄长,因后母排挤,已然分家单过。

宣嫔听说了娘家这边发生的变化,对皇后越发敬重。见皇后不会骑马,便主动请缨教皇后骑马:“皇后娘娘,冬狩不会骑马太可惜了。骑马很简单,臣妾教您。”

宫女很多出身下五旗或辛者库,全家的家当加起来都未必能买得起一匹马,宫女当中会骑马的

人很少。

很多太监倒是会骑马,可太监要避嫌,不方便教。

宣嫔打小骑马很有天赋,骑术不输男子,教皇后娘娘骑马还是没问题的。

郝如月不会骑马,不是缺教练,而是害怕马这种动物。

她含笑摆手:“不必,不必,我天生害怕马,坐马车尚可,骑马就算了。”

这时有几人走过来,不情不愿给郝如月行礼,之后一人笑道:“皇上骑术了得,在围场养了那么多好马,原来皇后娘娘不会骑马?”

“我猜这事皇上多半不知道。皇上如此爱马,若是知道皇后娘娘害怕马,根本不会骑马,不知会是何等心情。”另一个蒙古装扮的姑娘跟着道。

“不会骑马怎么了?旗人女子很多都不会骑马,也值得你们这样大惊小怪!”宣嫔奉旨护在皇后身边,不等第三个人说话,便用流利的蒙语怼了回去。

德嫔也懂些蒙语:“你们是什么人?谁带进来的?”

不等对面几人回答,苏迪雅已然骑马过来,扬起一片烟尘,差点迷了郝如月的眼:“她们是我的庶妹,是我带进来的。怎么,皇上都准了,德嫔娘娘有什么意见吗?”

昨晚达尔汗亲王就知道了大妃和苏迪雅的所作所为,气得砸了茶盏。若不是大妃哭求,连夜就要把苏迪雅打包送回科尔沁,再不许她出来丢人现眼。

奈何苏迪雅对自己有着蜜汁自信:“皇上并非不愿,只是不想因此毁了女儿的名声,不信明日阿布可以当面去问皇上。”

大妃和苏迪雅做下这等糊涂事,不用别人提醒,达尔汗亲王也要向皇上请罪去。

并不敢真如苏迪雅所说,当面问皇上喜不喜欢自己的女儿。

只长跪不起,一味请罪。

大约是达尔汗亲王确实功高,也可能是他的态度过于谦卑,总之皇上并没追究,还特批了达尔汗亲王的几个女儿参与围猎的资格。

达尔汗亲王只有三个嫡出的女儿,一个是宣嫔,一个是宣嫔的姐姐,另一个便是苏迪雅了。

庶女没有资格参与围猎,但皇上说可以,达尔汗亲王自觉有体面,便带了几个庶女进来。

本来只想带庶女,不想带苏迪雅的,奈何大妃不肯,哭着说没有只带庶女不带嫡女的道理。

苏迪雅也乖巧地夹起尾巴做人,几个庶女碍于继母的淫威,都在旁边为苏迪雅说情。

达尔汗亲王烦不胜烦,这才点头带苏迪雅进了围场,临分开之前还在耳提面命。

苏迪雅当时答应得好好的,转头便带着自己的几个庶妹,朝着皇后这边来了。

这回她学聪明了,凡事不肯自己上,而是拉了几个庶妹做垫背。

反正几个庶妹的亲事,都捏在她额吉手中,不敢不为她卖命。

皇后真心疼爱四阿哥,肯为四阿哥出头。德嫔也不是白眼狼,哪怕有些社恐,还是愿意在外人面前力挺皇后。

尤其是对上这些未出阁的姑娘。

未出阁的姑

娘总是尊贵些,恃宠而骄,口无遮拦。皇后若与她们一般见识,便是自降身份。若不理,对方咄咄逼人,也是烦心。

皇后是正妻,要母仪天下,德嫔只是妾妃,可没有这个负担。

在宫里有贵妃、惠妃和荣妃,贵妃出身高位份高,惠妃心思通透,熟知宫规,荣妃资历深,嘴巴厉害,也轮不到她为皇后分忧。

但这会儿她们都不在,自己必须顶上。

于是德嫔非常自觉地承担起了防火墙的作用,直到对方把皇上抬出来,她才不得不含恨闭麦。

德嫔不知道皇上对苏迪雅的态度,宣嫔却心知肚明,皇上安排她过来之前就已经交待清楚了。

“苏迪雅你要点脸吧,她们能进来那是皇上的恩典,跟你有什么关系?”

别人怕苏迪雅,宣嫔可不怕。同样是达尔汗亲王的女儿,同样是嫡出,她的额吉主持王府的时候,现在的大妃只配在旁边站着听吩咐。

恨只恨她的额吉早死,她又早早入宫,被大妃的花言巧语蒙蔽了,并不知道大妃苛待兄长一家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