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1 / 2)

加入书签

已经是八月初十,三台被围攻差不多半个月了。

桃豹攻得有点火大,旬日下来,已死伤千余人,却始终摸不上去。

这地形太坑人了。

三台以城墙为基,本身是城墙的一部分,一半楼体在城内,一半在城外。

按理来说,从城内攻取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入口在城内,但问题在于,上台只有一条盘旋坂道——坂,山坡道也,其实就是盘旋山道。

坂道并不宽,很容易防守,且在走第一段坂道的时候,上方的坂道还可以站人,居高临下射箭,非常麻烦。

说白了,三台有点像宜阳一泉坞那种修筑在高山上的坞堡,还是三座坞堡通过悬空桥梁连接在了一起。

历史上晋末,刘演就率数千人据守三台,让石勒放弃了攻打。

台上有水源,唯一的弱点可能就是粮食了,但冰井台中有个巨大的冰室,直通地下数丈(总深十五丈),不说粮食了,肉都存了一些。

难搞。

当然,打肯定是能打下来的,谁架得住反复消磨、长期围困啊?像石堡城那样地势险要的坚城,唐军不也通过战死几万人的代价攻下来了么?

问题就在于这个,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如果不愿强攻,那就长期围困,三台总共就三千多守军,没能力冲出来,只不过这样一搞,面上就有点不好看了。

桃豹把重点放在北面的冰井台。

据情报,台上总共一千五百余守军,除五百余人是城破后临时溃散进去的外,其余一千人都是大胡挑选的羯、汉勇士,用来保护家眷的。

攻了旬日后,死伤过千,他感觉也就杀伤了百余守军,十分坑人。若非每天都有晋军在铜爵园内阵列操练,他都不想打了。

当然,他也就是想想罢了。

作为老于兵事的大将,他很清楚,时间一长,冰井台内的箭矢会越来越少,届时双方的伤亡数字就不会那么悬殊了。

时间长了,缺医少药的冰井台上,能挺过去的伤兵越来越少,死伤会越来越大。

时间长了,守军会越来越疲惫,战斗力越来越低下。

总之,就是耗。

守军外无援军——看起来是这样——更逃不出去,随着粮食、箭矢、人员一天天减少,总有撑不住的那一天。

鼓声隆隆,令旗一挥,支雄面有难色地看了眼桃豹,然后带着数百兵又攻了上去。

桃豹的人在外面席地而坐,舔舐伤口。

这個时候,铜爵园内来了一支队伍。

为首之人穿着崭新的官服,下马之后,不紧不慢地来到冰井台外。

桃豹一看,这不是义从军副督刘达刘伏都么?

这小子最近春风得意,俨然成了降人里混得最好的一个,让桃豹有些嫉妒。

不过,今天他的脸色好像有点不好看啊。

他身后还跟着两人,赫然是刘曷柱、刘贺度父子,被石勒迁徙到巨鹿郡大陆泽一带耕牧的羯人部落首领,也是刘达的伯父和从兄。

他们怎么来了?

顾不得心中疑惑,桃豹上前见礼。

三刘草草回了个礼,面面相觑之后,刘曷柱叹了口气,道:“伏都,我陪你上去走一趟吧。”

刘达点了点头。

“二位将军不是走了么……”桃豹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是范阳人,乌桓部落出身,算是当地一个小豪强,故识得一些字,但与刘氏父子其实不是一路人,平日里的关系也很一般,不怎么亲近。

“广宗的乞活军降了,大陆泽一带的乞活军也降了。伏都派人过来劝降,我想了想,陈公已在北伐,大胡败得这么惨,如何守襄国?秋收又在即,陈公都不用长途转运粮草了,打到哪里,就地收割便是。我等便是帮大胡,也截不了陈公的粮道啊,干脆降了了事,省得被陈公和乞活军夹击。”

“乞活军真降了?”桃豹有些吃惊,问道。

“乞活军本就和大胡有仇,不降何待?”刘曷柱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说道:“眼下怕是已起兵西进,围攻襄国去了。不知道大胡这会手头有多少兵了,我看很危险啊。”

“你们不参战?”桃豹问道。

刘曷柱有些尴尬,含糊道:“陈公体谅,并未强要我等出兵。”

桃豹了然。

刘氏父子的部落被迁到了巨鹿郡南部的大陆泽附近,从大胡的构想来说,这是帮他稳定冀州中部地区的核心部队。

但邺城一败,刘氏父子已经破胆。在指望不上大胡的情况下,附近的乞活军又蠢蠢欲动,周围还不断传来杀官归晋的风声,你说他们慌不慌?

一不留神,上党故地都回不去了啊,会被四面八方围攻至死的。

他们其实没有选择,不如早降,扯个陈公的虎皮,就有了和乞活军一样的地位,即附庸势力,可以暂时获得喘息之机。

至于今后会不会一直忠于陈公,那就不好说了。

事实上,桃豹连自己的未来都不清楚,过一天算一天罢了。

这年头,又有谁是真正忠心不二的呢?太少太少了。

“陈公有没有派兵北伐?”桃豹又问道。

城里的情况他一直关注着,没什么动静。但城外还驻扎着部分晋军,这却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听闻派了一位名叫侯飞虎的大将,领步骑万余人北上。”刘曷柱说道。

“大胡又要弃城而逃了。”桃豹叹道。

乞活军全民皆兵,如果大发丁壮,几万人还是有的,自东向西进攻,声势浩大。

陈公再派人自南向北,可谓两面夹击,大胡敢不敢死守襄国?

桃豹觉得不太敢,他手头可能只有几千人。

但也说不准啊——

“梁伏疵何在?”桃豹又问道。

“在厌次,听闻征召了万余丁壮,驱使他们攻城。邵续父子亲自登城督战,至今未破。”刘曷柱说道:“梁伏疵可能要撤兵了,主要还是邺城战局急转直下。”

“他会怎么做?”

“多半是先回安平,等待刘聪诏命吧。”

桃豹点了点头。

陈公虽然攻下了邺城,但说到底还是在河北南部。

河北中部还有刘汉的残余势力,比如石勒,比如梁伏疵。

而在匈奴残余势力的北边,还有幽州王浚,还有被迫退入内地的段部鲜卑。

形势非常复杂,理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陈公能在河北待多久?如果主力部队一撤,他们这些降人怎么办?再叛投刘聪?靠谱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