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1 / 2)

加入书签

六月十一,一支队伍出了顿丘南门,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许是上天显灵,终于飘下了几丝细雨,让干枯的禾苗得到了些许生命之源。

不知道走了多远,前方出现了一个陂池。

池不大,也就堪堪能灌溉二百余顷农田罢了,但却是顿丘东南一个标志性地点。

池边系着一艘船,内有数名船工,恭恭敬敬迎接着太守。

贾留看了一眼周围,脸色阴沉了下来。

“早早下了命令,为何不见诸军大至?”他怒问道。

六月十一,诸坞堡计选派三千壮士至窄桥陂,他要观诸军操练、骑射,招待一众坞堡主,然后带着人马回顿丘,增强守备。

这事本来五月底就要做了,但坞堡帅们一直拖拖拉拉。好不容易说定了,邵贼大军又近在眼前,今日再不集结人马,可就晚了,因为谁也说不准邵贼会不会远离白沟,攻打顿丘。

“府君,我瞧着有些不对。”仆役贾大上前说道。

“哪里不对了?”贾留心中一凛,问道。

仆役都来自聊城贾氏,与自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堪信任。

“那十余船工眼神闪烁,且不上岸恭迎,其间必有问题。”贾大低声说道。

贾留用眼角余光瞟了一眼,说道:“你去擒一人过来讯问。”

“诺。”贾大应下后,点了几名全副武装的护卫,朝游船走去。

按照计划,今日府君要在这艘游船上招待坞堡帅,观阅诸军。但现在坞堡帅们都没来,而且船工也非常可疑,确实该审一审。

而就在他们朝岸边行去时,船工们却慌了,立刻斩断绳索,撑船远离了湖岸。

“果然有诈!”贾大暴怒,下令护卫们往船上射箭。

箭矢飞了过去,舱中传来一两声惨叫。随着船只逐渐远去,声音渐渐消失于无形。

“府君。”贾大飞奔了回来,脸色难看。

贾留的脸色则有些惶急:“坏事了,这些贼子都降了晋人。”

贾大也想到了,与护卫们面面相觑。

贾留神色变幻了会,一跺脚,翻身上了马,道:“回城。”

贾大等人轰然应命,簇拥着贾留朝顿丘奔去。

城池很快遥遥在望。

贾留心中焦急,不住擦着汗,待行至城外一箭之地时,却心中一凉:顿丘诸门紧闭,城头的“汉”字大旗已经被撤下,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

见到城外有人过来时,有几人探出头来,朝贾留指指点点。

完了!才离开这么一会,城池就被别人控制了。

贾留还想做最后的努力,只见他安抚住不安的马儿,大喊道:“城中何人主事?见我回来,为何不开门?”

他很小心地没有说出“反”这个字眼,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可能心底还存有那么一丝侥幸吧。

但城头之人很快击碎了他的侥幸:几個吊篮被放了下来,篮中坐着人,甫一下到地上,就朝贾留奔来。

“夫君。”

“父亲。”

原来是他的妻子。

城头上有声音传来:“府君在顿丘两年,劝课农桑,抚恤孤寡,未有劣迹,可自去也。妻子已奉还,回聊城吧,我等便不送了。”

“李寿,可是你?”贾留气得大骂:“糊涂啊糊涂!晋主暗弱,朝政腐坏。苟非世族,莫付权柄。这么多年还没看明白吗?石安东并无门户之见,寒素豪强,或以文章传世,或以才德著称,只要被他看中,便可入仕为官,跟着晋主和世家大族有什么用?人家看得上你吗?”

李寿听闻,哈哈大笑,道:“石勒提拔的是你,不是我,夫复何言?”

贾大走了过来,低声说了几句。

贾留恍然大悟,暗叹一时心软,没把这李氏满门诛除。

李寿从侄女李氏乃许昌幕府参军庾亮之妾,难怪他要反。

按说这事并不奇怪。一个大家族的成员分仕各方,太常见了,但到了关键时刻,就是靠不住啊!

李寿定然与庾琛、庾亮父子勾连甚深,这是毫无疑问的。

“贾府君速去,莫要停留。”李寿又在城上喊道:“异日王师东伐清河,若举族而降,亦不失富贵。何去何从,君宜细思之,言尽于此。”

说完,李寿行了一礼,道:“此揖代顿丘百姓而行。府君初来之时,疮痍生于道途,今则大有改观,此为府君之德。后会——或有期。”

声音远远传来,人却已经不见了。

贾留惆怅地收回目光,默然不语。

贾大牵着马,护卫着他的妻子,朝聊城方向行去。

乱世之中,无有对错,只有成败罢了。

******

顿丘这边和平易帜,但别的地方可就不一定这么“温柔”。

就在贾留被关在城外的同一天,繁阳县城之内,大群兵士呐喊着冲向县衙,杀声震天。

出身东武阳谢氏的县令谢广手持一杆大戟,带着百十兵将奋勇厮杀。

箭矢在身边飞来飞去,鲜血在面前不断挥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