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2 / 2)

加入书签

在灯罩里点上蜡烛,蜡烛透过藤条编就的灯罩缝隙透出来,形成明暗不一的光斑,自带光影效果,特别好看。

花船河灯是在造型上下了功夫。

先把河灯的底托做成小船的形状,然后用绢布剪裁成为的各色小花按照插花的审美,弄成一艘花船,既能浮起来,又有了插花艺术的观赏性,十分别致。

做完两盏河灯之后,邬声试了一下效果,感觉还不错。

哪怕再不喜欢他,导演也会看在这两盏别出心裁的河灯,给他一点钱……吧?

……

自打古装悬疑剧《天极诡案录》开机以来,执导该片的青年导演姚松青可以说是诸事不顺。

先是意向中的主演以档期太忙拒绝他的邀约,之后定下的主演又被狗仔爆出私生活混乱的丑闻,好不容易终于定下一位安安静静不作妖的主演,可以开机了,道具组这边又问题频出。

如果拍的是其他的剧也就算了,偏偏是悬疑剧。如果想要做好,必须得万分谨慎地考虑道具摆放,做到不穿帮的同时,用画面构图和台词引导,带领观众的情绪沉浸式代入剧情,进行推理。

所以,在道具这一点上,万万不能马虎。

就像上一场戏,那一百盏河灯,就是肩负着讲述剧情重任的重要道具。

重任有二。

一:让剧中主CP的感情升温。

小桥流水放河灯,放河灯时手指间轻微的碰触,抬眼对望时,双方瞳仁里倒映着对方的身影,与满江灯火煌煌相映。

放出的两盏河灯就像是两个主角的化身,在现在电视剧不允许拍过分亲密的桥段的审查环境下,让两盏河灯追逐打闹,一起被水打湿一下,多容易在过审的同时,给观众们拍一点他们爱看的东西啊!

尽力了,导演真的尽力了。

二:为主角后面追查到凶手埋下伏笔。

按照《天极诡事录》原著中的世界观,花灯节晚上市民被允许在河里放灯,河灯顺着河流往下飘,从上游出现在下游,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

当河流的下游出现河灯时,也就说明,时间距离花灯节已经过去一天。

故而,自称花灯节夜晚在河流下游洗衣,还捡到过河灯的犯罪嫌疑人撒谎了。

那是个外乡人,不知道临安城的灯都要到上游放,以博一个力争上游的好彩头,急于用细节来修饰自己的谎言,反而很快露了马脚。

这里,是该剧情单元,剧情上的高潮与突破点。

姚松青本来是打算给到灯笼一个特写,好给到观众一点印象,后面揭秘的时候,再一次用到这个镜头。

这样,两次特写镜头,剧情应该就很方便观众理解了。

或者,想给观众推测剧情构造一点难度,给他们增加一点解谜的乐趣的话,他可以借用灯笼,在剪辑上用到一点蒙太奇的手法,混淆掉时间线。

姚松青刚毕业没多久,第一次做执行导演,虽然只是个小网剧,但他很重视,想法很多,很想大展拳脚。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才拍到第一个单元剧就让他碰了壁。

现在呢?怎么弄?灯笼进了河,比组里拨给道具用来采购的钱消失得还快。环保局没来找他,说他污染环境就已经是够幸运了。怎么拍特写?

找人弄特效吗?

特效可没有实物道具的质感。

但廉价的实物道具,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质感。

姚松青简直要头秃了。

难道他真的要放弃拍特写镜头吗?

“哎。”姚松青看着昨天拍下来的那些原始素材,狠狠抓了下头发。

“姚导,您又不要你的头发啦?”乔智和邬声打完电话,刚从外面走回来,就看见缩在电脑后的姚松泉一脸怨念地叹着气,“还在想灯的事?”

姚松泉回以更重的一声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