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2章 三儿子的仕途之路小儿子的高考成绩(1 / 2)

加入书签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对此邓世荣是很上心的,次日就开始为长孙女物色各种各样的老师。

这个年代的南宁,发展跟后世虽然还没得比,但好歹也是广西的首府,各种各样的人才还是有的,找几个教孩子英语、唱歌、跳舞和乐器的资深老师,还是不难的。

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邓世荣就把需要的老师都给请回来了。

其中,英语老师,是从南宁第一中学聘请的资深老师。

而音乐老师、舞蹈老师以及乐器老师,都是从广艺聘请的资深老师。

这些老师,都是在职的资深老师,那实力自然是不用多说,况且邓世荣深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在聘请这些老师的时候就已经说清楚了,他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如果他孙女的成绩平平,那这些老师就只能拿到最基本的工资,甚至这份兼职工作也会与他们失之交臂。

如果他孙女的成绩出众,那他一定会重重有赏,这些老师能够拿到的奖金,有可能会比基本工资多几倍到几十倍不等。

至于成绩好坏的评定,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请同专业的老师回来帮忙考核,然后让考核老师打分,他们这些老师的奖金就跟这个考核分数息息相关。

这么做,自然是想要用金钱去激发这些老师的责任心,让他们花多点心思去教育小冬儿,而不是应付了事。

不得不说,钱真的是好东西,这些老师在听了邓世荣的承诺后,都对这份兼职工作上了心,开始琢磨着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个特殊学生给教好。

于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冬儿除了应付学校的学习以外,还要额外多学好几样技艺,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基本没有什么空闲的时间了。

好在,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或者学习乐器知识,都是小冬儿真心喜欢的东西,她学起来就跟平时玩耍一样,整个人兴趣勃勃的,巴不得多上点这样的课,一点都不觉得烦也不觉得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至于冬子,他刚开始也兴冲冲的跟着姐姐一起学,不过三天一过,他对于英语、唱歌、跳舞就失去了兴趣,学渣的属性已经暴露得非常明显了。

好在,在乐器方面,冬子总算对架子鼓起了兴趣。

而小冬儿的乐器,则选择了古筝。

至此,姐弟俩便各自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这些或许没什么用,也或许有大用的技艺。

……

时光荏苒。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次的高考时间了。

之前小女儿以及四儿子这两个学渣参加高考,邓世荣是一点都不抱希望,所以心中淡定得很,因为他知道他们是百分百会落榜,绝对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不过,小儿子参加高考,那就不一样了。

虽说小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如二儿子和三儿子,但那也是重点大学的苗子,自然是值得邓世荣重视。

因此,在临近高考的时候,邓世荣便回到了博白县城。

……

穗丰饭店门口。

邓世荣蹲在台阶上,一边往烟筒嘴上塞烟丝,一边说道:“小恒,马上就要高考了,你十多年的努力也要出结果了,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邓允恒深吸了口气道:“信心当然有,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紧张。”

邓世荣安慰道:“紧张是在所难免的,毕竟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场考试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用一考定终生来形容也不为过。”

“一考定终生?”

邓允恒越琢磨越觉得这话是对他们这些考生最贴切的形容。

邓世荣用打火机点燃烟丝,咕咚咕咚的抽了好几口,才点头道:“对于普通人来说,高考确实是一考定终生,考上了以后就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而考不上那就只有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的命。

至于做生意,那可不是谁都能做的。

不过小恒你跟这些普通人不一样,你就就算考不上,我也会为你准备一份不错的事业,所以不要有压力,能考上固然好,考不上那就回来继承家业呗。”

邓允恒闻言忍不住笑道:“爸,你这话说得要是被别的家长听到了,估计得朝你翻白眼了。”

邓世荣微笑道:“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其实你们现在的高考的录取率比之前已经好很多了,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由于报考人数多,竞争压力大,当年的录取率连百分之五都不到。

到你二哥高考的那一年,录取率也就刚刚百分之十出头。

到伱三哥参加高考,录取率基本是百分之二十以上了,高的甚至达到百分之三十几,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邓允恒道:“爸,你是会安慰人的,听你这么一说,我现在是一点都不紧张了。”

邓世荣道:“本来就不用紧张,知识这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紧张不会让你考得更好,只会让你考得更差,顺其自然就好,别人考不上影响终生,你考不上顶多就失去一个爱好,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邓允恒笑道:“行,我知道了!”

……

1990年的高考如约而至。

高考,在后世被认为是人一生中最公平的一次竞争,也是贫寒之家出身的学子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高考是不论出身、长相、爹妈、背景的,成败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成绩。

尤其是对于这个大学、大专、中专都包分配的年代,高考真的可以用一考定终生来形容。

7月7日,283万考生走上了考场,开始了公平而又残酷的竞争。

在高考的前一天,就已经有无数家庭在祭拜祖宗,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家的孩子能够如愿的考上大学。

而被父亲开解过的邓允恒,则带着一身轻松与自信走进了考场,然后在题海里肆无忌惮的开始冲杀。

三天的时间,一晃即过。

给自己估完分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而邓允恒显然是欢喜的人之一。

这次高考,没有心理负担的他状态非常好,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了,如果估分没有出现太大的误差,那他应该就能如愿的走上他喜欢的从医之路了。

他的志愿,填的是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要说这个年代的医科大学,最牛逼的自然是协和,这是毋庸置疑的,邓允恒也想进协和,尤其是协和的八年制临床医学,简直是让他眼馋得不得了。

可惜,再怎么眼馋也只能看看而已,这个年代协和的录取分数甚至比清华北大都高,他虽然成绩还不错,但想要进协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协和以外,还有湘雅(湖南医科大学),齐鲁,华西都是这个年代非常有名的医科大学。

之前二哥把查到的资料给他寄回来,然后邓允恒跟父亲探讨的时候,父亲总结了这个年代最牛逼的四所医科大学,分别是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

甚至,父亲还给取了个匪号,叫四大天王。

可惜,不仅仅是协和的录取分数高,其余三所医科大学的录取分数同样很高。

其实,不止是这个年代,哪怕是到了后世,医科大学的录取分数,普遍都是比其他大学高。

本省不是211的医科大录取分数比211大学高,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所以,最终邓允恒选择了中山医科大学,这所大学在这个年代也挺牛逼的了,虽然名气还比不上父亲所说的四大天王,但发展潜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以后未必就没机会追上四大天王。

“爸,我志愿填的是中山医科大学。”

填好志愿后,邓允恒便第一时间向父亲汇报。

邓世荣点头道:“这个大学不错,现在广东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是有目共睹的,一个省只要经济起来了,那省内的医科大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中山医科大未来的发展潜力,应该不会比四大天王差的。”

作为重生者,他自然知道中山医科大学的威名,那实力在全国的医科大中,那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现在的四大天王,除了协和到了后世仍然牛逼,地位不可撼动以外,其余三大天王,都不再是中山大学的对手。

当然了,剩下的三大天王中,除了齐鲁是真的拉了,湘雅和华西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在全国仍然能排得上号,只不过跟新的四大天王比,差距就有点大了。

后世的新四大天王,分别是京城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京城大学医学部。

分别属于四大名校,即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北大,也只有依附这四所顶级名校,才能成就新四大天王的赫赫威名。

邓允恒叹道:“可惜,中山医科大学不像协和那样拥有八年制临床医学,想要读到博士毕业,至少得花十一年时间。”

“十一年算得了什么?”

邓世荣看向小儿子,告诫道:“你选择学医这条路,那就要做好一辈子学习的心理准备,这一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也是少有的越老越吃香的行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