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1章 县政府这套班子我说了算(2 / 2)

加入书签

邓世荣问道:“都有什么口味?”

邓昌培道:“有五仁、莲蓉、豆沙、冬蓉这几种。”

邓世荣点了点头,都是这个年代比较常见的月饼,他问道:“你们都尝过了吗?”

邓昌玉道:“都尝了,味道还是很不错的,九公你尝一下看看。”

邓世荣道:“行,那我就尝一下试试。”

在这几个品类月饼中,邓世荣第一个挑选的就是莲蓉蛋黄,这是所有品类月饼中受众最广销量最高的月饼,早在清朝就已经名扬全国了。

邓世荣切了一小块,包含了莲蓉与蛋黄,送进嘴里慢慢咀嚼。

邓昌玉、邓昌培以及从广东请来的几个大师傅,都目不转睛的看着邓世荣,等待他的点评。

邓世荣把嘴里的月饼咽下,说道:“这月饼的皮够薄,味道也不错,莲蓉馅也做得很好,甜而不腻,但是这蛋黄干巴巴的,就差了点意思了。”

负责制作莲蓉蛋黄月饼的大师傅闻言立刻表态道:“我会努力改进的。”

邓世荣喝了口茶,才继续品尝其他品类的月饼,每一种都能准确的说出它的优缺点,让原本对他不算太重视的几个大师傅,都对他刮目相看,这是个识货的人啊!

其实,这个点评对于邓世荣来说,并不难。

毕竟,前世的他年年吃月饼,什么样的月饼都吃过,好不好吃他只要简单的对比就清楚了。

等他点评完,这些大师傅都表示会努力改进,争取做出最完美的月饼。

待大师傅们离开办公室后,邓昌培说道:“九公,现在已经是五月底了,距离八月十五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月饼还没有试制成功,恐怕是赶不上今年的销售了。”

邓世荣道:“今年赶不上就明年再卖,总之月饼的味道一定要做到最好,把我们的月饼品牌打响,让吃到我们月饼的顾客,都能够牢牢的记住我们这个品牌。”

邓昌玉点头道:“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咱们要做的是长期生意,肯定要把味道做到最好。”

邓世荣道:“先看看这几个大师傅什么时候能做出口感最好的月饼,如果能够赶在八月十五之前做出来,那就可以小批量的生产一些月饼,这样可以让族人们吃上自家月饼厂生产的月饼。

还可以拿一些去送礼,或者举办一场盛大的中秋晚会,请现场的观众品尝月饼,就当是为明年中秋提前打广告了。”

邓昌玉与邓昌培闻言都是眼中一亮。

邓昌培连忙说道:“九公放心,我会好好的督促大师傅们,让他们尽快把口感最好的月饼给做出来。”

邓世荣嗯了一声道:“让他们多做几次试验,不要怕浪费材料,只要能够研制成功,那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没有急着让大师傅们研制新品,先把现有的月饼品类做好了,再谈创新不迟。

“好的,九公。”

下午。

那耶邓氏小区。

大女儿家,邓世荣正在厨房烹饪海鲜。

客厅里,邓允珍拿着精美的芒竹编果盘,摆上荔枝、西瓜、黄皮、木菠萝等各种水果。

至于朱十八,被他爷爷奶奶带回老家去玩一段时间。

如今,老家的房子,自然不再是那破旧的房子,在邓允珍嫁到朱家后,就出钱把那老房子给拆了建起了两层小洋楼,居住条件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朱老爷子和朱老太太,没事就带着小孙子回去住一段时间。

把水果摆好后,邓允珍就溜到厨房,感慨道:“爸,还是你做的菜好吃,这香味闻着就馋得不行。”

邓世荣把炒好的香辣蟹用盘子盛起来,笑道:“什么菜,吃多了也就那样,要经常换着花样吃,才能保持新鲜感。”

邓允珍道:“难怪古代那些皇帝一餐就要吃几十道甚至几百道菜,因为每道菜都只是浅尝一口,所以根本就吃不腻,这就是爸你说的换着花样吃了。”

邓世荣把锅洗刷干净,说道:“我们家不能跟人家皇帝比,不过只要不嫌麻烦,天天换着花样吃,还是没问题的。”

邓允珍把那盘香辣蟹端到餐桌摆好,回来说道:“那样太麻烦了,其实有个十几道菜轮换着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邓世荣笑道:“现在农村很多家庭都还不舍得吃肉呢,一天到晚就吃那几个素菜和咸菜,日子过得那是相当节省。这人跟人的区别啊,就是这么大,典型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邓允珍闻言深有同感:“确实是这样,远的不说,就说杰哥他们村,就有很多人家还不舍得吃肉,咱们村要不是爸你带着大家发财,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邓世荣笑了笑,然后把油倒进已经烧热的锅里,准备用来炸一下大虾。

虽然很多菜,邓允珍都已经会做了,而且做的味道还不差,但跟父亲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因此每次父亲炒菜的时候,她都喜欢站在旁边看。

等油烧热了,邓世荣就把早就处理好且弄干水分的大虾倒进油锅里炸。

这大虾是开了虾背的,油炸的时候如同开花一样,不止颜色变得好看了,造型也变得漂亮了。

就这样炸个一两分钟,邓世荣就把大虾捞起来,等油温烧热了再倒下去复炸。

炸得火候差不多了,再次把大虾捞出来,把油倒进另外一个油罐,锅留底油,加入姜末、蒜末以及葱花,倒入适量的蚝油和酱油,少许白糖提鲜,再沿锅边淋入适量的白酒,然后倒入炸好的大虾,大火翻炒均匀,出锅。

这样炒出来的大虾,可谓是香气四溢,那味道真的是绝了。

等装盘后,邓允珍端着这盘色香味俱全的大虾,感慨道:“爸,你这手艺是真的绝了,同样的制作流程,我对这火候的掌控总是差点意思,没能做到像你这样行云流水。”

邓世荣笑道:“平时多琢磨,再多做几次,自然而然的就能做好了。”

接下来,邓世荣继续制作其他海鲜,等最后一道清蒸泥虫出锅,朱俊杰也陪着客人一起回来了。

今天邓世荣邀请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宋瑜的父亲,博白县现任的县太爷。

自己大女婿目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排名靠后的副县长,难得这县太爷的女儿跟自家儿子交情那么好,有这关系要是不懂得利用那就太傻了。

双方互相打过招呼后,就洗手入座,准备吃饭。

看到这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海鲜大餐,宋父客气的说道:“九叔,你辛苦了,搞了这么多菜。”

邓世荣笑道:“就做几道菜而已,有什么辛苦的。”

朱俊杰已经利索的给领导和岳父倒酒了,邓允珍则帮忙盛汤。

等开吃的时候,宋父赞不绝口的说道:“九叔,你这手艺,真是太好了,我也吃过不少大师傅做的饭菜,但没有一个能把海鲜做得有这么好吃的。”

朱俊杰笑着附和道:“我爸这手艺,确实是没得说。”

“好吃就多吃点,海鲜刚做出来味道是最好的,隔餐的话就没那么好吃了。”

“难得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我可不会客气的。”

说话间,几人便各自上手,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双方的儿女关系极好,聊天的时候不可避免是要提到各自的孩子。

宋父就叹气道:“我家小瑜什么都好,就是在婚姻大事上不积极,眼看就快三十岁了,还没见有动静,真是愁死我们了。”

邓世荣道:“确实应该抓紧一点了,小瑜她现在忙工作,可能没那么多时间去找,再加上她怎么说也是个领导,找对象也不像普通人那样随便,你们当父母的,可以帮忙物色啊!”

宋父摇头道:“难啊,我前年就亲自去南宁见了我一个老领导,托领导夫人给她物色对象,领导夫人也答应了,给她物色了两个对象,结果见面相处了一段时间,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谁知道她要找什么样的啊?”

邓世荣沉吟道:“小瑜学历高,又是处级干部,想要找到完全配得上她的对象,确实是不容易。但就算再不容易,你们也得帮忙找啊,要不然拖了一年又一年,时间是不等人的。”

宋父道:“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县城这里实在找不到合适她的对象,九叔你要是有合适的对象,可以帮忙介绍一下。”

邓世荣看向大女婿道:“阿杰,你有没有合适的战友介绍?”

朱俊杰摇头道:“我倒是有一个关系挺好的战友没结婚,可惜他只是一个连级干部,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哪里配得上北大毕业的宋区长啊!”

宋父叹道:“这就是让我头痛的地方,她考上北大原本是好事,可现在倒是变成婚姻中的拦路虎了。”

邓世荣接话道:“回头我帮忙留意一下,要是有合适的我就帮忙介绍。”

“嗯,那就麻烦九叔了,这丫头的婚姻,都快成我们的心病了。”

“阿表客气了,能不能遇到合适的人选,还不知道呢!”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