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5章 即日起全族最穷的家庭都至少拥(2 / 2)

加入书签

卢桂英笑道:“行,那就这么定了,先把礼品准备好了,再拿钱去还。”

邓昌玉点头道:“嗯,我明天就回县城办这个事。”

类似邓昌玉夫妇的对话,不断的在那耶邓氏其他家庭上演。

去年食品公司成立,族人们为了多搞一些股份,十有八九都找自家的亲戚朋友借钱了,如今有钱还亲戚朋友了,很多族人都念着亲戚朋友的好,在还钱的同时都盘算着送亲戚朋友一些什么礼品,用来表示感谢。

当然了,像邓昌玉夫妇这样的手笔,还是比较少的。

他们夫妇也算是特殊情况,卢桂英不仅找娘家的兄弟借钱,还让他们到银行帮忙贷款,所以才欠下了大人情。

其他族人都只是找亲戚朋友借一些钱,自然不用搞那么贵的礼品去表达谢意,只要去还钱的时候带上一百几十块钱的礼品就已经是相当大方的了。

下午。

武汉某家属院。

书房里,顾采薇仍然在绣她还没有完成的那副花鸟作品,而母亲也在练她的毛笔字。

母女俩是昨天回来的,这次回来母女俩没有坐火车,而是直接坐的飞机。

以顾采薇外公的身份地位,哪怕现在已经退下来了,给她们母女俩买个飞机票,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由于顾父的身份地位,顾母甘当家庭主妇,只是在省妇联挂了个闲职,平时在家做做饭,写写字,偶尔去上一下班,日子过得相当的悠闲惬意。

至于顾采薇,她没有参加工作的意思,目前的心思都放在刺绣上,随着刺绣技艺越来越精湛,她的刺绣作品拿到市场上卖,也能让她有着不菲的收入,比其他上班的人强多了。

这样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赚到钱养活自己,对此顾采薇还是非常满意的。

很快,顾母写完了一往篇诗词,搁笔问道:“薇薇,今天你想吃什么?”

顾采薇抬起头来,想了想说道:“那就蒸个武昌鱼吧,有段时间没吃,有点馋了。”

顾母点头道:“行,那我这就出去买。”

顾采薇嗯了一声,继续低头绣她的作品,现在作品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大概明天就能完工了。

人一旦沉浸在工作当中,时间是过得非常快的,不知过了多久,顾母的声音从厨房传了过来:“薇薇,你过来一下。”

顾采薇把刺绣放下,站起来伸了伸腰,才走向厨房,问道:“妈,什么事啊?”

顾母说道:“以前一直没让伱进厨房,但你再过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就要嫁人了,到时你身为妻子,丈夫要忙工作,如果你自己不会做饭的话,那一家人吃什么啊?

总不能一直到外面吃吧?

所以,我想了想,还是得教你一些简单的菜,免得你嫁人后连吃的都解决不了。”

顾采薇闻言微微有些意外,不过母亲这话说得也有道理,这个年代可不像后世,大部分都是男人做饭,现在一百个家庭里面有九十九个是女人做饭,这是社会风气所决定的。

“行吧,那要怎么做?”

见女儿同意,顾母便兴趣盎然的说道:“你从没进过厨房,肯定不能直接上手,今天你先看着,我会一边做一边讲解,等你把菜的做法记下来了,到时再让你尝试着去做,多做几次自然而然的就懂了。”

顾采薇点头道:“我知道了,那你开始吧!”

于是,顾母便开始了现场教学。

因为顾父今天有饭局,不回来吃晚饭,所以顾家母女只准备了一条武昌鱼和一道青菜,都是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的菜。

顾母是一边做准备,一边讲解。

虽说清蒸武昌鱼确实比较简单,但这个简单是相对而言,对于新手来说其实还是挺复杂的。

好在,顾采薇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连刺绣这么复杂的技艺她都能做到登堂入室,这烹饪一道也没有多难,听母亲讲解再看母亲操作,她心中多多少少有点数了。

下次依葫芦画瓢,只要多做几次,有经验了,相信做出来的味道不会比母亲差到哪里去。

很快,顾母便把这两道菜做好了。

在上菜的时候,顾母问道:“怎么样,具体步骤都记住了吗?”

顾采薇道:“记住了,看起来挺简单的,回头我试着做一下,看看能不能做成功。”

顾母笑道:“行,那明天咱们继续吃这两道菜,到时全程让你来动手,我就在旁边看着,你要是哪一步做错了,我就第一时间给你纠正过来。”

顾采薇颇有信心道:“做法的步骤应该不会错,就是在调味上放多少,这个恐怕要多试几次才能把握住分寸。”

说话间,母女俩盛饭,开吃。

吃着口感滑嫩的武昌鱼,顾采薇感慨道:“这清蒸鱼,还得是我们武昌鱼啊,这味道真是一绝,难怪当年领袖会写出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样的诗句。”

顾母笑道:“咱们武昌鱼,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名扬天下了,如唐代岑参写出了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这样的诗句,而宋代苏轼也写出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样的诗句。”

顾母是书法爱好者,而练书法的人,最喜欢拿那些有名的诗词来练,所以这些诗词她完全可以做到脱口而出。

母女俩一边吃一边称赞,等饭吃得差不多了,顾母才提醒道:“薇薇,这几天你要注意信件,我猜邓允衡已经给你写了信,就是不知道哪一天会寄到。”

瞧母亲这积极劲,顾采薇失笑道:“知道了妈,我会注意的。”

顾母猜得没错,邓允衡确实给顾采薇写了信,并且已经寄了出去。

邓允衡对父亲的眼光还是极为信任的,既然父亲在电话里再三强调说这是个优秀的姑娘,让他千万不要错过了,那他当然会重视起来,费了不小的心思去写了一封信。

这是第一封信,肯定不会有什么暧昧语言,也没有一上来就急匆匆的表达爱意,那样太轻浮了。

写信,讲究的还是循序渐进,等双方通信的次数多了,话题自然而然的就会深入。

什么时候双方都开始每天期待收到对方的回信时,那这段感情十有八九就能成了。

要是收到信之后,连回信的冲动都没有,那证明两人是真的不合适,趁早另寻良缘吧!

临近年关的时候,从京城回来的邱永年再次向邓允衡发出邀请,请邓允衡这个二哥到他家过年。

对此,邓允衡也没有推辞,而是答应了下来。

转眼,又到了除夕。

今年邓世荣一家没有回老家过年,也没有在县城过年,而是到南宁过年。

之所以到南宁过年,主要也是为了顺应他们这边的风俗习惯,那就是搬新家的第一年,要留在新家这边过年。

尽管二儿子和三儿子都没有回来过年,大女儿也已经出嫁了,仍然有四个儿女陪着邓世荣过年,这就是孩子生得多的优势,要是独生子女的话,一旦孩子不回来过年,那家里就真的非常冷清了。

每一年的除夕,邓世荣都亲自下厨弄一大桌丰盛的饭菜,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等开始吃饭的时候,儿女们也开始了年终总结。

邓允泰率先汇报道:“爸,今年博白跟南宁的超市,因为你让我们提前备货,所以在顾客们抢购物资的时候,我们超市也是大赚特赚,今年一年的利润超过了200万,是这么多年来最赚钱的一年了。”

邓世荣问道:“柳州的超市,你筹备得怎么样了?”

今年大儿子并没有闲着,而是走了不少城市,最终在柳州物色到了一个适合开超市的场地,那是某家工厂的废弃厂房,邓允泰砸钱把地皮连带厂房都买了下来,准备把厂房改建成超市。

这样虽然没有南宁和博白的自建楼那么好,但却能省去很多资金和时间,用来加快超市的发展和布局是有利的。

至于以后,等连锁超市形成了规模,再买地建楼或者直接购买别人建好的大楼,就比较简单了。

邓允泰回答道:“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等到农历二月,应该就可以开业了。”

邓世荣点了点头,看向小女儿道:“阿珠,说说你的情况。”

邓允珠说道:“我比不了大哥大嫂,今年火锅店的利润只有50万左右,不过营业额现在是一个月比一个月高,证明生意是越来越好了,明年的利润应该比今年要好。”

邓世荣微笑道:“这也不错了,火锅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算是高消费的东西,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是真的吃不起,好在现在有钱的人越来越多,火锅店生意越来越好是正常的。”

见父亲看过来,邓允华挠了挠头,说道:“爸,我今年也赚了3万多。”

邓世荣嗯了一声道:“也可以了,你家电城开业比较晚,再加上前段时间换购物资,把很多顾客的口袋都掏空了,你能赚到3万块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邓允华说道:“能赚到这3万块钱,主要是铺面不用出租金,再加上大哥大嫂的超市还有二姐的火锅店帮我宣传,派发优惠券吸引顾客,要不然想要赚钱是真的不容易。”

邓世荣道:“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有钱的人越来越多,家电行业注定会越来越旺,你不要急躁,只要稳扎稳打的经营,以后生意肯定会火爆起来的。”

邓允华乖乖点头道:“知道了爸。”

等四哥说完,邓允恒也汇报了一下他的学习情况:“爸,我现在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像二哥和三哥那样考清华北大是不太可能了,不过考个重点大学还是有希望的。”

邓世荣道:“反正尽力了就好。”

小冬儿见爸爸、小姑姑、四叔、满叔都向爷爷汇报了成绩,她也有模有样的说道:“爷爷,我学习成绩也还可以,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三名哦!”

邓世荣闻言哈哈一笑,夸奖道:“能进全班前三,这个成绩是很不错了,不过小冬儿你要继续努力哦,下个学期争取考全班第一名,你要是能做到的话,那爷爷就给你一个大大的奖励。”

小冬儿眼中一亮,问道:“爷爷,是什么奖励啊?”

邓世荣笑眯眯的说道:“什么奖励爷爷先保密,反正一定是你喜欢的东西。”

冬子忍不住接话道:“爷爷,我也要奖励。”

邓世荣笑道:“行啊,只要姐姐能考全班第一,那这奖励也给你准备一份。”

小冬儿奇怪道:“爷爷,为什么不是他自己考第一啊?”

张秀萍忍不住笑道:“因为冬子还在读幼儿园,没有考试啊!”

小冬儿恍然大悟,随即瞥了弟弟一眼:“真是便宜你了。”

冬子眼巴巴的问道:“姐姐,那你能不能考第一啊?”

小冬儿攥紧拳头道:“下学期我一定能考第一。”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