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大清官东躲西藏,徐瘿瘤只走後门(1 / 2)
第1007章 大清官东躲西藏,徐瘿瘤只走后门
道理好懂,但真的做事却非常的难,儒学修身的道理讲了两千年,又有多少儒生真的学会了修身?道理归道理,践履之实又是另外一码事。
同样,因为皇帝支持,张党的规模空前绝后的庞大,而张居正本人的地位又稳如泰山,几乎没有什麽事,可以动摇张居正的地位了,他已经成为了万历维新的一个标志,一个符号。
这个时候,无论谁为党魁,谁都知道,盛极必衰,必须要对内进行严厉清党,才能让这个组织活下去。
道理谁都懂,但真的做,又千难万难,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说的简单,要真的那麽简单,严嵩丶徐阶丶高拱为何不做?连申时行都不做,申时行当了党魁,立刻大宴宾客。
张居正选择了人人过关,连申时行丶王希元这类张党的嫡系门生,都在清查的范围之内。
朱翊钧觉得张居正有些过于严苛,但他已经答应了张居正清党,自然没有反悔的道理,虽然造成了一定的风波,但因为傅作舟四万银的事儿,不过线就不会重点督办,风波整体可控,不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万历二十年二月份,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是东华门外放榜,这四百人成为了大明国朝新科进士,鲤鱼跃龙门成为了国朝官选官的统治阶级。
另外一件事,也比较引人注目,那就是解刳院在长期研究中,搞明白了『目昏』的基本原理。
大明解刳院的大医官们将标本们分成了两个组,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跟踪研究,最终得出了结论,目昏是人糖中毒了,最终导致眼部器官发生病变的结果,不是眼睛的问题,而是吃饭的问题。
这篇发表在格物报上,关于糖毒的文章,引起了极其广泛的争议。
就是因为大医官在研究的过程中,用的是宣宗皇帝的食谱,早上是糖缠葡萄,蜜饯金桔等,午膳必有香油烧饼丶酸甜汤丶锦丝糕子汤等,晚膳则有牛奶蜂蜜熬制的乳蜜羹油糖等等。
这就略显有些僭越,而且关于深度糖毒的症状,都和宣宗皇帝晚年的症状对得上。
目昏丶日饮二十壶茶消渴丶夜起入厕二十次丶足疮溃烂及骨,十指俱脱等等,都是糖毒的中晚期症状。
大医官们对此没有解释,皇帝似乎对此没有任何的追查,导致风力舆论对解刳院的攻讦,有些无法选中。
毕竟最应该计较此事的就该是皇帝,怎麽能拿祖宗的食谱去做研究?可皇帝不在意,再多的攻讦也无用。
皇帝之所以不在意,是因为这是皇帝专门批准的,在这个糖比药贵的年代里,这麽多糖,没有皇帝恩准,解刳院这个课题就只能胎死腹中。
宣宗皇帝给仁宗皇帝挡灾了,其实仁宗和宣宗皇帝吃的都差不多,症状也非常类似。
仁宗皇帝其实是学他的父亲永乐皇帝朱棣的吃法,关键是朱棣一辈子都在行军打仗,他这麽吃,是因为他消耗太高,不这麽吃,是没法打仗的。
朱翊钧之所以要做这个课题,是因为他在万历九年腊月时候发现,戚继光有了一定的糖尿病症状,也就是解刳院说的糖毒。
行军打仗,胃口就大,一但没有了作战任务,只有训练任务,戚继光的身体本该胖起来,有将军肚才是。
但是万历九年打完了俺答汗后,戚继光没有战事,在京师做奉国公,反而瘦了下来,吃得多丶喝得多丶排泄得多,但体重在下降,这让朱翊钧赶紧批准了这个之前被认定为『颇为浪费』的研究。
自此之后,戚继光就吃不饱了,大医官们每天严格限制戚继光的食量,甚至有一次戚继光对皇帝半开玩笑半抱怨,这辈子没吃过几天饱饭,怕是要做饿死鬼。
戚继光拿这些大医官没有一点办法,一个个都不怕死的很,只好到皇帝这里告状,皇帝明里,把大医官叫到了身前,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暗地里,给了大医官格外恩厚的恩赏。
陛下丶大医官都是为了他戚继光好,他当然知道,他也有毅力,自那之后,戚继光就对口腹之欲保持克制了。
戚继光所言并不夸张。
他是世袭的武官,和李成梁的差不多,都是需要缴纳一笔不小的银子才能继承,为了保住世袭武官,家里要一直攒银子,大钱用来承袭官位。
戚继光从小生活并非大富大贵,到了南下平倭的时候,那更是饥一顿饱一顿,打仗都那样,不知道什麽时候才能吃上热饭。
等到了蓟州抗虏的时候,戚继光经常带着亲兵去草原侦查敌情,他驻守的蓟州丶喜峰口等地,是北虏破长城最容易的几个关口之一,需要时常出塞侦查敌情。
这好不容易把俺答汗生擒回了京师,皇帝派去的大医官,让奉国公少食多餐,还要严格控制饮食,大鱼大肉没有,连饱饭都得控制。
解刳院大医官们用了五年的时间,对呈现出类似症状的势要豪右,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制定了一份按照体重丶糖毒不同症状服用的膳食,和专门应对轻微糖的消渴方。
这份饭菜不好吃,但是的确能治病救人。
用大医官庞宪的话说:现在大将军戚继光的身体,体力丶耐力丶反应力,比很多三十岁的纨絝子弟,要好很多,戚继光今年六十四岁,还能舞的动丈二钢枪,有几个年轻纨絝子舞的动?
丈二钢枪,一丈二尺(3.84米),重六十八斤,这东西就是用来习武,上战场的大枪,叫一线枪,木柄,长九尺,只有三斤重,六十八斤主要用来习练武艺,都是猛将才能舞的动的重兵器。
戚继光能把丈二钢枪舞的如臂指使,而多数人连拿稳都难。
如果戚继光没有大毅力,不配合大医官的食疗丶药膳,恐怕戚继光在万历十五年到十六年,就已经拿不动这把丈二钢枪了。
这份消渴方之所以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除了和仁宗丶宣宗皇帝的死因有关之外,引起普遍关注的原因是,解刳院描述的糖毒,在大明势要豪右里,非常普遍。
「按照解刳院的研究而言,到了出现糖足丶目昏的时候,已经无药可救了,因为胃袋已经控制了脑子,出现糖足丶目昏这些症状,饥饿感比毒瘾犯了还要严重,这是大医官范无期说的。」冯保将未公开的解刳院研究,告知了陛下。
大医官们其实知道,到了这个地步,就已经没救了,但大医官,又不能告知病人这个残酷的事实。
人对食物的渴望这种本能,已经超过了意志力的界限,所以要早治疗,早干预为宜。
「其实按范无期的说法,到了三多一少,也就是吃得多丶喝水多丶排泄多丶体重下降这个地步,病情就已经到了必然恶化的地步,但戚帅有大毅力,才救活了自己,这是个例中的个例。」冯保有额外解释了一句。
大医官认为戚继光这个病例,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不是大医官们限制的好,而是奉国公自己克制了那股本能的食欲,才能让身体走向了正向循环,这个毅力,根本不是普通人所具备的。
「你说朕日后,会不会和戚帅一样得这个病?」朱翊钧放下了格物报,询问冯保。
冯保非常肯定的说道:「陛下没有暴饮暴食,按照洪武祖制,晨昏十二道菜,中午二十四道菜,陛下晨昏只有两道菜,中午只有四道菜,饭一碗,汤一碗,再加上还要操阅军马,臣觉得不会,甚至觉得有点不够吃。」
皇帝今年三十岁了,按照大明皇帝,普遍三十多岁暴毙而言,皇帝该准备后事了。
但冯保认为陛下绝不是短命鬼,看陛下的食谱就知道了,陛下这就是奔着活过朱元璋去的,这麽魁梧,如此繁忙,吃这麽点,多少有点饿,主要是操阅军马,很是耗费体力。
陛下现在,已经违背祖制的节俭了。
解刳院的这份关于糖毒消渴的研究,是有极大的医学价值,而且给出了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但问题是,人是否能够执行到位。
人比人想的更加胆小,别说镇抚司的后悔椅,衙役上门,基本人人胆战心惊;
同样,人的意志力比想像的要薄弱的多,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症状,其实很难控制住自己的饮食了。
解刳院是当年朱翊钧不务正业的产物,而这些产物,正在给大明带来许许多多的改变。
「陛下,徐成楚今年过年,家门口出了点事儿。」冯保从缇骑的塘报里,翻找出了情况,放在了陛下面前。
这是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
徐成楚的次子今年才十岁,正是撒欢的年纪,但徐成楚过年闭门谢客,让这个次子没办法出门撒欢,别的小孩在外面玩炮仗丶烟花爆竹,徐成楚这个次子,只能躲在家里,谁都不见。
初二早上,徐成楚的次子,趁着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想偷偷溜出去玩,刚开门,就有个送礼的人,直接上前,这个送礼的人等了好久,才等到了开门。
十岁的孩子,和这位送礼的人,发生了一些冲突,礼盒里是一块来自云南的原石,已经切开了,是翡翠,原石重量快五斤了,孩子不要,送礼的大人就一直往门里塞。
孩子有些手足无措,立刻大声哭了起来,这送礼的大人更加手足无措,情急之下,拿出了几张黄金宝钞,最起码也有十几张,说是压岁钱。
徐成楚的次子撕碎了这几张黄金宝钞,趁着对方愣神,退回了家中,关上了门。
这件事被缇骑们看到了,缇骑们记录下来,将其称之为:大清官东躲西藏,徐瘿瘤只走后门。
孩子连出门放个炮仗,都得躲躲藏藏,否则就会被人给抓住把柄,一个伪君子的大帽子扣下去,徐成楚这骨鲠正臣丶清流丶反腐御史,就都成了笑话。
做个清官,就是这麽难。
缇骑事后调查发现,其实多数人给徐成楚送礼,都是奔着结个善缘去的,没有什麽目的,就是生怕不给这份银子,反腐司的刀就砍向了某个衙门口,影响了他们这个生意。
像给原石的这位,就是西土城豪奢户的一个经纪买办,主要做的就是翡翠生意。
这位经纪买办,在年前的时候,得到了东家的授意,这些西土城的豪奢户们,也没别的意思,是怕沿途钞关丶抽分局丶地方衙门们以上面查得紧为名义,卡他们商队过关。
上面查得紧,意思就是多给点钱,但凡是朝中有点动作,最先遭殃的就是他们这些行商,若是说在徐成楚徐御史这里,有了过年拜年的关系,就能少给点钱。
「不要还硬塞啊?」朱翊钧看完了这份塘报,有些感慨的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