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9章 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1 / 2)

加入书签

第829章 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

皇帝和元辅之间的一问一答,其实隐含着一个答案。

大明皇室,明明在郑和七下西洋中赚的盆满钵满,永乐二十二年,内帑有白银一千二百万两,黄金七十二万两,可后来,却没有动力继续在航海事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除了因为朝中臣工的阻挠之外,皇帝对这件事也不是很热衷。

在海洋领域的扩张,注定了会发生权力的分散,因为皇帝的皇权会受到挑战。

皇帝丶皇权具有天然的集中性,这种天然的集中性,导致皇权会通过制度性暴力,消灭一切可能威胁统治力量的生长空间。

张居正对政治的理解,完全基于千年以来的君君臣臣,所以他担心高启愚借着使者的身份,联合长崎总督府,在倭国称王称霸。

但朱翊钧一点都不担心,高启愚放着大明明公不做,非要去倭国做五星天皇,朱翊钧也无所谓,正如他说的那样,重要的是白银。

无论倭国谁在做主,大明对白银的渴望,是不会改变的。

「这成何体统,万万不可。」张居正也是无奈,皇帝陛下对这种事,显得有点格外的大度,不仅仅高启愚这件事,还有六大总督府。

陛下对海外的总督府的重金投入,只期许收回成本,并且收获巨大的利益,而不是要求这些地方,完全绝对的忠诚。

皇帝是真的把这些海外总督们,当做诸侯去看待。

「好了,既然已经把事情交给了他,就让他在前面放心做事吧,朝廷并不完全了解倭国的情况,不必过分的干涉。」朱翊钧想了想,停止了这件事的讨论,多说无益,看高启愚能谈出什麽结果再说不迟。

「臣遵旨。」张居正无奈,俯首领命。

沈鲤出班俯首说道:「陛下,前些日子,北镇抚司移交证物龟甲兽骨若干,臣等领礼部诸官钻研,略有所得。」

「哦?」朱翊钧颇为感兴趣的说道:「有何结果?」

「陛下,目前能够确定,目前所获的龟甲兽骨,全都是殷商时代占卜祭天所用,上面的字,也是殷商文字,大约是三千年前的龟甲兽骨。」沈鲤面色凝重的说道:「《尚书·多士》有云: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一般认为,在殷商时,才开始有册有典,但漫长的岁月全都遗失了,很难找到,这些个祭祀用的龟甲兽骨发现,倒是弥补了一些空白。」

「从目前发现的这些来看,陛下,殷商祭祀的不是鬼神,而是先祖。」

沈鲤对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非常感兴趣,就拿来钻研了一番,结果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殷商这个周之前的朝代,似乎和想的完全不同。

因为儒家对殷商的批判,所以历朝历代,根本没有一个用商来做国号。

因为在传统观念里,殷商用人牲祭祀鬼神,这种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行为,多少和这片土地,有些格格不入。

但是沈鲤发现,这些龟甲兽骨上刻画的殷商,和儒家塑造的殷商,完全不同。

这些龟甲兽骨的发现,是因为一次假药案,解刳院采买了一批龙骨,准备验证龙骨是否能够入药,结果买到了假药。

龙骨这种药由来已久,一般是各种大型动物的化石,而解刳院采买的这批,全都是龟甲兽骨,而非龙骨,解刳院将假药交给了北镇抚司稽查假药案,北镇抚司发现这批假药上,刻着各种各样的文字。

乌龟壳儿上刻着字!北镇抚司的缇骑们不敢大意,立刻马上奏闻了皇帝。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说的是大禹治水时,在洛河河畔,遇到了一只神龟,神龟背负洛书,献给了大禹,这才治水成功,划分天下为九州。

所以,在大明,乌龟壳上刻着字,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儿,皇帝将所有的龟甲兽骨都移交给了礼部,让礼部研究下究竟写的是什麽,所以沈鲤才在廷议上奏闻了此事的结果。

沈鲤面色凝重的说道:「臣在这些龟甲兽骨上发现,商代君王在世的时候,称之为王,死后,称之为帝,比如商纣王叫帝辛,他的父亲叫帝乙,商纣王的爷爷叫文武帝。」

「而这些龟甲里,祭祀的神里面,最尊贵的一个人叫上甲,臣推测,应该是商朝的创建者成汤,他的祖先。」

成汤伐桀建立了商朝,而成汤有个祖宗叫做上甲。

上甲这个名字,现在看来比较普通,但其实翻译一下,就是天尊。

甲是十天干里的第一个字,十分的尊贵。

沈鲤发现,『上』这个字,在龟甲兽骨中是一个非常非常尊贵的词,几乎等同于天。

龟甲兽骨祭祀的神,分为了上神和下神,就是天神和地神,而祭祀最多的天神,无一例外,全都是商朝的老祖宗,比如这个上甲天尊。

这纠正了过去一个错误的认知,商朝事的鬼神,其实还是祖先崇拜,毕竟商代的上帝,是商朝老祖宗。

上和帝都非常容易辨认,上是两横;帝和小篆的帝丶隶书的帝字几乎一模一样。

「陛下,臣以为,商事鬼神之说,也是成立的,从这些龟甲兽骨文而言,商事鬼神也可以说:人君为人间之主,死后飞升成帝,而后把天神取而代之,事的是自己祖宗这个神。」沈鲤认真的想了想,折中了下。

总不能完全否认过去对殷商的认知,也不好否认这些三千年前的实物,折中一下,大家都能解释得通。

的确事鬼神,事的是祖宗飞升后成的神。

「原来如此。」朱翊钧笑着问道:「那大宗伯还解读到什麽有意思的事吗?」

「陛下,臣发现,商代祭祀用的人牲,大多数都是羌人,获羌丶伐羌丶用羌丶以羌等等频频出现,彼时羌人就像是汉时匈奴一样,算是生死仇敌。」沈鲤详细解释了下他的发现。

殷商祭祀的人牲,主要是战俘,而且是四方诸侯每年都要进献一定数量的羌人,甚至还充当了一定的货币职责,有些诸侯的附近没有羌人,就要跟其他诸侯购买羌人,进献给商王祭祀。

他还解读了好多个字。

比如伐这个字,就是一根棍,插在地上,把人去掉脑袋挂在横梁上,就是伐,龟甲兽骨上的伐字,和小篆的伐字,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比如牢,这个字出现的时间,比想像的要早得多,这个字在龟甲兽骨上,就是一头牛被圈养在圈里。

在殷商祭祀的时候,会把圈养的牲畜,拉出来祭祀,证明那个时候,祖先们,就已经开始定牧圈养,而不是完全的放养了。

沈鲤俯首说道:「臣以为应该立刻派遣缇骑,前往产地将这些龟甲兽骨,挖掘出来,送入京师研判。」

「曰训诂,研审文字,辨析毫芒;曰考证,循求典册,穷极流别;曰雠校,搜罗古籍,参差离合。三者皆汉儒治经之法,后世因之,以成其学。」

「就依爱卿所言,遣缇骑挖掘送回京师研判,那些个儒生,整天无所事事,摇唇鼓舌,也给他们找点活儿干好了。」朱翊钧认可了沈鲤的建议。

沈鲤的意思是,做学问就三点,训诂:通过分析字形丶音韵丶字义,精确理解经典中的文字含义;考证:依据典籍记载,追溯源流,厘清学术脉络;雠校:搜集不同版本的古籍,比对异同,校订文本讹误;

强调实证和严谨,确保真实。

朱翊钧对这些龟甲兽骨文非常感兴趣,主要兴趣点是给一些个旧文人找点活儿干,另一方面,这些龟壳上的刻痕,隐藏着中原文明的密码。

有意思的是,目前沈鲤解读的这些甲骨文上的刻痕,居然能跟司马迁写的《史记·殷本纪》大体对得上,纣王丶纣王的爹,纣王他爷爷,纣王的祖宗商朝的开国君王成汤,成汤的祖宗上甲微,都可以一一对应。

司马迁写《史记》时,距离这个上甲微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近1600多年;在《史记》成书后一千六百多年,大明又找到了上甲微这个人存在的真实证据,这是贯穿了历史长河的回应。

「陛下,臣劾申时行以文乱法,以儒窃柄,请革罢官身,褫夺功名。」张居正见沈鲤说完了正事,拿出了一本奏疏,递给了冯保俯首说道。

此言一出,文华殿内一片寂静。

申时行是张居正的得意门生,履任松江府后,出过两次差错,被两次官降三等,成为了五品郎中,但这两次,都不是申时行的错,松江府的事儿,申时行做得很好。

申时行入阁,做首辅这件事,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共识,结果现在,内阁首辅,直接弹劾申时行以文乱法,以儒窃柄,内阁首辅对自家门人,如此严厉的指控,显然申时行又犯了大错。

朱翊钧打开奏疏看了两眼,里面的内容,张居正找皇帝沟通过,皇帝明确表示不同意,但张居正依旧要走弹劾流程。

申时行的确是个五品官,户部郎中,但他作为地方要员,任免都需要走廷议丶廷推的流程,不是张居正说要罢免,就可以罢免。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先生,朕觉得他那本奏疏,说的没什麽问题,没必要扣上如此大的罪名,也不至于就闹到革罢官身,褫夺官身的地步。」

张居正再俯首说道:「申时行所言,动摇社稷之根本,臣请陛下察奸佞祸国之实,早正典刑,以安社稷。」

「好了,奏疏传下去,让廷臣们都评评理好了。」朱翊钧看无法说服张居正,就把之前的一本奏疏拿了出来,传阅了下去。

廷臣们挨个传阅之后,才知道为何张居正会如此大动干戈,自己发动对申时行的弹劾了。

申时行当真是胆大包天到了极点!

申时行这本奏疏,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新政这麽搞下去,大明要亡,把大明要亡直接归罪于万历新政,这日后春秋论断,士大夫们少不了要叨咕几句,明实亡于万历了。

而且,申时行,讲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诅咒老朱家的江山要亡,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佞臣了,以往遇到这种佞臣,夷三族过于暴力,诛九族就正正好。

文华殿里非常安静,大臣们都开始装糊涂,没人表态,这是皇帝和元辅之间的分歧,轻易参与进去,恐怕有飞来横祸。

王崇古的样子,看起来,都快睡着了,连一向爱凑热闹的礼部右侍郎李长春,都看出了气氛非常凝重。

张居正站直了身子,端着手说道:「陛下对他太纵容了。」

朱翊钧立刻说道:「先生要求的过分严苛了,他说的有道理,为什麽不让他说?先生,他要是胡说八道,朕让南衙缇帅骆秉良抽他几个耳光,他说的对,朕如果处罚他,岂不是等同于朕抽了自己几个耳光?」

「先生说,你是不是这个理儿?」

「陛下…」张居正有些无奈,陛下在讲歪理!

这话的大前提就不对,皇帝和臣子能放到一起相提并论吗?

臣子说的对与错,可以扯他两巴掌,皇帝做的对与错,没人可以扯皇帝两巴掌,妄议乘舆(皇帝)者绞,这就是千年以来君君臣臣的基本框架。

但如果跳出这个框架来看,陛下这话说的又非常的朴实无华,很有道理。

申时行的奏疏里,从商品经济开始谈起。

眼下的松江府,尤其是松江府的上海县,因为九省通衢之所在,已经完成了商品经济的蜕变,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把松江府打造成了一个比烟花世界更加绚烂的风月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