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5章 十里银滩百万盐(1 / 2)

加入书签

第775章 十里银滩百万盐

朱翊钧从工部详细了解到了山东晒盐的情况。

山东晒盐分为两季,分为春晒和秋晒,三月到五月是旺季,九丶十两月是淡季。

三月到五月,日照充足,风和日丽,气温在不断的升高,如果五月底没有晒出足够的盐,产量极低的秋晒,就无法满足需要,所以五月也会抢收食盐。

晒盐的旺季,最怕老天下雨,因为雨水落入盐池,卤水就会稀释,已经结晶的盐粒也会化掉,前面十几天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池堰和上下水沟渠,被淡水浸泡也会坍塌。

被凌云翼带到山东的姚光启,是个读书人,但姚光启没有得到了读书人的优待,被扔到即墨县参加种植海带,姚光启在种植海带之馀,觉得这种全看老天爷心情的晒盐法,产量过于不稳定了。

「陛下,这是从山西解州的解池的贡盐,这是姚光启在山东海丰的海丰盐。」冯保将两包盐放在了陛下面前。

山西解州解池(今运城盐湖)就是河东盐池,是晋商的发家之地,很多晋商把河东盐卖到草原上,赚取丰厚的利润,在隆庆六年,张居正和晋党决战的时候,张四维就因为河东盐事,被迫致仕,无法声援高拱。

解盐能成为贡品,那自然是质量极好,而海丰盐的质地,丝毫不输于解盐。

这完全得益于姚光启对盐生产的改良,由原来的一个池子,分为了沉淀池丶蒸发池丶结晶池和板晒,极大的提高了海盐的质量。

在海水涨潮的时候,海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水中的脏污,流入蒸发池中,蒸发海水,变成饱和食盐水,也就是卤水,卤水流入结晶池开始在暴晒下结晶,匠人们每天推动盐耙,将析出的食盐结晶,全部推成盐堆。

到这一步,盐已经可以开始卖了。

而精盐,则是将盐堆拉入工棚后,再次溶解,用棉布过滤后,放入杉木大板之中,再次蒸发结晶。

大板长九尺丶宽三尺,深一寸半,每一板带把手,每三板堆叠为一幢,有笠帽,若遇到有雨,可以将三板堆叠,盖帽,若雨大,可以抬到屋内。

使用时,每板注卤一杓,约二十二斤,晒成能得盐四五斤,每两名壮丁可以看板六十张。

所有的盐池都是用水泥砌筑而成,主要是为了防止大雨冲坏池堰和上下水沟渠,姚光启在万历九年,营造了海丰丶海润丶海盈三个盐场,盐场每亩可得盐两千斤。

十里银滩百万盐。

山东巡抚王一鹗到山东后,将这种分级板晒法,推广到了整个山东沿海地方,共建设了十九个盐场,食盐产量从3万引上升到了2万引,彻底击败了两浙丶两淮食盐产量,不仅满足了整个山东的需求,还行销北直隶丶山西丶绥远丶辽东等地。

而且产量还在节节攀升。

王一鹗左手盐丶海带,右手工兵团营丶密州市舶司,这都是凌云翼留下的遗泽,他王一鹗做这个山东巡抚,比做顺天府丞要简单的多。

「咱们的海带大王,给了朕大大的惊喜啊。」朱翊钧笑着说道。

「陛下,这读书人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有这等本事!但是这麽多读书人,就愣是没人到盐场去看看,帮一帮盐丁灶户,十四岁的盐丁灶户,干到二十三四岁,能把眼熏瞎。」

「现在这分级板晒法,没了煎煮之事,能从十四岁干到五十岁了,还不会留下什麽隐疾。」冯保立刻给读书人泼了一盆脏水出去,作为宦官,这是他的本能。

明明有能力去改变糟糕的现状,但没有一个读书人去做这些事儿。

朱翊钧刚要点头,思考了下才摇头说道:「你这个说法不对,是姚光启有这个天赋罢了,朕给了格物博士极高的待遇,遍访山人,也就搜刮了那一百多人。」

「不是哪个读书人都能改良这些工艺的,而且也不是姚光启一个人做到的,是海丰盐场盐丁灶户群策群力之功。」

姚光启要不是跟王谦斗输了,还惹到了回京述职的凌云翼,现在姚光启还是京师阔少,一辈子也不会到盐田里看一看,他在工匠上的天赋,就永远不会展现出来。

而且改良工艺这件事本身,也不是姚光启一个人搞出来的,而是集体智慧,整个海丰盐场,都在积极的献言献策,最终才有了这一整套的完整晒盐法。

「陛下圣明。」冯保俯首说道。

优化生产环节丶改良生产工具丶增加生产效率,这的确需要天赋,比如落地上海县的铁马厂,就已经实现了量产,姚光启的天赋与其说是工匠天赋,不如说是组织天赋,他能够调动起来这些工匠的积极性。

这也是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所不具备的,朱翊钧看到的读书人,计门户私利者众,计天下众利者少。

有几个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还指望大明每个读书人都是心怀天下,坚韧不拔的弘毅之士?

冯保低声说道:「陛下,江右布政司已经跟山东巡抚沟通,希望王一鹗能派遣五百盐丁到两淮去教一教他们怎麽晒盐,王一鹗倒是答应了,但是王一鹗希望两淮能把他们的濉溪酒曲卖给山东。」

濉水清怜红鲤肥,相扶醉踏落花归。

濉溪酒曲真要追溯历史,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宋侯血盟会诸侯,濉溪酒曲酿出来的口子酒,也是天下闻名。

每年五月末的开沽点检,口子酒也是天下第一美酒的有力争夺者。

「有趣,咱们大明是一整盘棋,可这地方,也是勾心斗角啊。」朱翊钧笑着说道。

两淮每年产盐3万引,每一引为四百斤,两淮盐从古至今都是最大的产盐区,现在却被山东给反超了,这自然引起了江右布政司的重视,但是光知道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人来指导晒盐。

比如王一鹗就上奏皇帝,他们晒盐有个独门的技巧,叫打花,就是用一根粗绳,在盐池里游走,将粗大的盐结晶变得更细腻均匀,能有效提高品质。

什麽时候打花,怎麽打,都需要山东盐丁手把手的教,否则,两淮盐丁晒出来的盐,就不如山东盐。

大明一斤盐成本大约在八厘银,卖到北衙为一分二厘银,也就是8文钱一斤,卖到泰西里斯本集散,能卖一钱银每斤,近乎于十倍的利润。

但考虑到每年才能集散一次的周期,以及海贸的风险丶关税等因素,在这个大航海时代,利润真的不算太高。

「三月份,大明的远洋商队起航的时候,带上盐,看看情况。」朱翊钧决定先试试,看看能不能开辟商路。

盐可以代替压舱石进行压舱,这东西受潮就会板结,也不用担心盐的滚动,导致船的侧倾,盐的比重是16,而压舱石的比重在65,用来充当压舱石是没有问题的。

这就是额外带到泰西的货物,就是额外的利润。

万历十五年新政,收蓄黄金的三个主要方法,燕兴楼交易行吸纳大明本土黄金丶大帆船贸易额外携带盐,准许泰西商贾使用黄金支付货款,三管齐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收蓄一千万两黄金,用于发钞。

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好在,起了个好头。

冯保低声说道:「陛下要不要对盐业稽税?户部核算,大明朝廷一年盐税就要少1250万银。」

大明每一引盐理当徵税六两六钱四分银,这里面税银三两一钱丶公使三两五钱,四分地方自留,按大明盐纲,每年理当得税1370万两白银,当然只是理论上,大明盐税每年只有一百二十万两左右。

朱翊钧摇头说道:「朕今天稽盐税,明天盐贩子们,就敢把盐税加到百姓身上,现在只要8文一斤盐,朕这头加税,他们那头就敢把盐卖到三十文,一问为何涨价,就是朕加税加的。」

「开中法败坏后,这盐税,就再无可能收的上来了,隆庆二年,庞尚鹏督办盐业,王次辅当时任三边总督,折腾了三年,颗粒无收。」

庞尚鹏和王崇古那时候也不是不够忠诚,他们是真的想弄好,结果弄得一地鸡毛,陕甘宁三边的盐,卖到了四百文一斤,庞尚鹏什麽招都使出来了,但最终朝廷收回了成命。

人要是不吃盐,几天就要打摆子,这东西斗起来,被折腾的只有百姓,当真是神仙斗法,百姓遭殃。

不在乎百姓死活,朝廷能斗赢。

张居正新政就是为了富国强兵,对盐政,也不敢胡乱下手,这玩意儿闹不好就是大规模的民变。

「能让老百姓吃口便宜盐,善莫大焉。」朱翊钧否定了冯保的提议。

王国光和张学颜,户部这两位司徒,也从来没打过盐的主意,实在是不好动,幸好,因为竞争激烈,盐价非常便宜,八文一斤,真的不算多了。

泰西的盐敢卖到七十文一斤!

「陛下,顺天府丞王希元求见。」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俯首说道。

「宣。」

能到通和宫请求面圣的官员,只有内阁辅臣丶文华殿廷臣,除此之外,只有等到每月初三大朝会,能见到皇帝,或者说被皇帝宣见,但这也有例外,比如格物博士也可以请见,格物博士地位超然,有这种特权也属正常。

还有一个例外,是顺天府丞王希元,他可以直接到通和宫面圣来,这是皇帝答应他的。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首府;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在京师当府丞,的确非常难,尤其是现在人口激增,矛盾复杂且多变。

去年朱翊钧给了王希元请见特权,王希元就没用过,这显然是遇到难事,请皇帝陛下出手了。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希元恭敬见礼。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坐吧,这是又遇到什麽难事了吗?」

「有权贵率兽食人。」王希元叹了口气说道:「臣不知如何处置。」

「具体说说。」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面色凝重的说道。

「西宁侯宋世恩,喜养细犬,尖嘴细腰长腿,西宁侯养了两条细犬,有专人负责,这府上的人都称之为大少爷丶二少爷,最是得西宁侯喜欢,这上元节期间,西宁侯带着两条细犬上街,把人给咬了,伤了两人。」王希元面色为难的说道。

「西宁侯对顺天府丞施压了吗?」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你尽管说来,朕来处置。」

王希元无奈的说道:「这两条细犬咬伤两人,两名谯楼火夫正好看到,上去将两名细犬杖毙,西宁侯说可以赔给伤者汤药钱,但要这两名火夫为他的细犬偿命,陛下,臣不敢这麽判,就和西宁侯商议。」

「最后西宁侯说要两名火夫赔三十两银子,此事事了,他也不为难这两名火夫。」

「这两条细犬,从买到养到三尺高,花了数百两银子,三十两银子,看起来不算多。」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西宁侯疯了吗?他还要索赔?他就不怕有命拿银子,没命花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