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开辟一条新的丝绸之路(1 / 2)
第764章 开辟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大明皇帝肩扛日月,江山社稷系于一身,是大明的举重冠军,但只靠他一个人举不起来大明这片天,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举重队一起举重。
在张居正看来,任人唯贤的底线,最起码这个人要有能力,哪怕他是个奸臣佞臣。
张居正允许王崇古存在,没有穷追猛打喊打喊杀,就是因为王崇古真的能干活,是举重队的一员。
给他一百万银,他能干出八十万银的活儿,就算是有能力,毕竟既要保证上面不给你添乱,也要保证下面人每个人都有口吃的,还要落自己口袋一些;
如果给一百万银,能干出一百二十万银的效果,那就是能臣干吏了。
张居正认为,内阁的辅臣要去五大市舶司让大火烧一烧,看看是不是真金,而内阁的首辅,要架在最烈的火架上炙烤。
申时行的奏疏,不是在说自己多麽多麽辛苦,而是提醒陛下,大明新政破坏旧生产关系,建立新秩序的时候,要注意治理难度和管理成本的快速上升。
对于大明脆弱的财政而言,一个闹不好,大明朝廷就破产了,闹得修皇陵连五十万银都拿不出来,那真的是天大的笑话了。
大明的财政依旧脆弱,看起来朝廷一年三千万银的收入,已经追平了永乐年间,并且向着国初洪武年间的税赋在快速增加,根据户部的预估,在万历十五年,就会超过洪武年间的税赋。
但大明的行政成本远超当初,过去是皇权不下县,破坏旧生产关系,代表着更多的人,涌入城池和其周围,纳入了皇权直接管辖范围,而不是任由其自生自灭。
而且大明军饷支出,也在逐年增加,如果朝廷连军队都养不起了,弄到要允许军队自谋生路丶自筹粮饷,到那一天,万历维新的强军,就会成为大明的梦魇。
『进步丶发展丶变化』神话,维持这个神话的必要条件实在是太多。
要有稳定的国内局势,不能出现大规模的民变,甚至不能出现僭主丶主少国疑丶兄终弟及丶旁直入大宗的巨大政治事件,而且还不能出现过于激烈的党争,有限的竞争有利于朝中各个山头自我新陈代谢,而过于激烈的党锢,就会导致亡国之祸;
需要拥有健康的经济,手工工坊丶机械工坊,都需要大量稳定的劳动力进入工坊,需要庞大的农业生产供养,这就要保证:农业生产不仅要有足够剩馀要能够超过工坊工匠的消耗,而且还需要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需要各个阶级达成广泛的利益分配共识,占据了分配地位的肉食者,无论是基于高压的政令,还是基于市场竞争,亦或者是基于供需关系,要给生产者足够养家糊口的待遇,这需要形成利益分配上的共识;
需要无数的读书人投入到理工,而不是理学之中,培养足够多的理工院学子丶格物博士,不断地推动大明国朝的生产力,即人改变自然能力的提高,才能维持足够的增量,让各阶级分配增量。
申时行非常悲观的认为,这四个条件里,每一个条件都是极为脆弱的,而且任何一个条件崩坏,没有足够的发展,基于分配增量的万历维新神话,进步丶发展丶变化的神话,就会破裂。
万历维新潮水退去的时候,就是国朝最危险的时刻。
申时行的奏疏里,略显一些绝望,这显然是读斗争卷读出来的绝望,他在尽自己最大努力,防止这一切的发生。
松江府造船厂跟下饺子一样,制造着各种各样的海船,这些海船从五大市舶司出发,将世界的财富和原料带回大明,来保持大明神话不会破灭,快速帆船的产量已经从一年六艘增加到了一年十四艘,但申时行依旧不满足。
申时行有点急,多少有点白银不足恐惧症。
「万历维新这条路,仍然是道阻且长。」朱翊钧朱批了申时行的奏疏,他上奏说了行政成本的高昂丶万历维新神话的必要条件之后,还汇报了浙江还田的进展。
申时行在执行还田的时候,也有一种急迫感,浙江九营今年如期完成了抗汛出巡,并且在出巡的过程中,剿灭了好多土匪,毫无疑问,这些土匪之中,有些是真的流寇,有些是不甘心失去土地的地主们的打手,有些乾脆就是地主本身。
申时行执行还田的过程,已经凌云翼化,有些极端了,斗争素来如此,你死我活,更遑论生产资料分配的斗争。
「陛下,这去了辽东的百姓,都想着盖五间大瓦房,再砌五个火炕,四世同堂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儿,他们乐意填大水泡子,就是为了自己五间大瓦房。」冯保面色颇为疑惑的说道:「可是陛下,咱大明中兴的目标是什麽呢?」
冯保到现在都还不明白,或者说陛下没说过一个具体的标准。
大明国朝自己的五间大瓦房,究竟是什麽呢?
如果以永乐年间为标准,大明目前已经实现了全部中兴的目标,在辽东丶在北平行都司丶在大宁卫丶在会宁卫丶在归化丶在绥远丶在关西七卫丶在三宣六慰丶在吕宋丶在旧港丶在琉球,在朝鲜,全部实现。
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大明都完成了中兴,而且质量上,远超当初,毕竟大明环球贸易船队,已经进行到了第五年,这是永乐年间,决计无法做到的。
但陛下似乎仍然不满足,奏疏不过夜的习惯,仍然保留,这种习惯,让整个大明官僚机器处于绝对高压的状态。
「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远迈汉唐是也。」朱翊钧坐直了身子,笑着说道:「朕就是做到了,也没成祖文皇帝厉害,成祖文皇帝那时候什麽条件?朕这条件可比太祖丶成祖的时候,要好太多了。」
「让他们骂去吧,朕就是好大喜功。」
「那就是日不落了。」冯保思索了下,东西抵日出日落之处,大约可以总结为日不落。
不是费利佩吹嘘的日不落帝国,那是虚胖,大明要实现的是实土郡县,这显然是有点难了,要实现恐怕不是十年丶二十年,五十年能做到的事儿了。
这大瓦房,根本就盖不完。
「朕应该给申时行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朱翊钧将奏疏递给了冯保说道:「浙江还田,他动了手,杀了人,朕要给点承诺出去,防止阻力过大,以至于政令无法通行,申时行本人也无法回到京堂。」
「下章礼部,晓谕浙江,依申时行奏请,若浙江完成还田,则解除浙江十年禁考的威罚。」
浙江的威罚包括了永久削减进士额员丶十年禁考丶还田,这十年禁考的威力最大,所有浙江籍的学子,都要等十年,要知道大明完善的户籍政策,连原籍都写得清清楚楚,原籍浙江禁考,不是你到他地附籍,就能避免威罚。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朱翊钧这个威罚,要硬生生断掉浙江一代人的仕途。
「陛下,这…」冯保面色犹豫的说道:「臣以为这个威罚不宜取消,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读书人,遍地都是,大明不缺浙江这点士子,又不是国初了。」
洪武丶永乐年间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人太少了,大明那时候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察举制,一直到正统十三年,才彻底废除了察举制,万历年间,没有这个困扰和阻碍,甚至读书人多到要分流到理工院去。
这就是理工院能够生存的根本原因,仕途这条路实在是太堵了,愿意脱下长衫,能混到一份不错的营生。
「申时行很难,朕要给他帮助,罚,是朕罚的,骂,是朕挨骂,事是他在做,浙江还田做得好,那就是真的知错了,朕要给他们机会的,因为朕是大明皇帝,他们都是朕的子民。」朱翊钧笑着说道。
威罚的骂,陛下挨了,为了申时行能把浙江还田这个差事搞定,陛下现在居然都肯食言了。
朱翊钧继续说道:「就跟申时行说的那样,要保证手工作坊丶机械工坊生产,要有足够的农业剩馀,还田就是势在必行,这个买卖,朕觉得不亏。」
「下章礼部吧。」
「臣遵旨。」冯保自然不能阻拦圣意,这个时候,他才有点恍惚,陛下当初南巡的时候,强硬的十年禁考的威罚,恐怕不是为了泄愤,就是为了还田,或者说,陛下在浙江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还田令能够顺利执行。
还田令彻底贯彻,不用多,能把大明腹地全部执行到位,大明最起码能续命两百年,就是能续这麽久。
「啊,陛下圣明!」冯保走了两步,忽然回头俯首说道。
「额,你的行为为何如此奇怪?」朱翊钧抬起头,觉得冯保莫名其妙,蹦出一句圣明来。
冯保赶忙俯首说道:「陛下,申巡抚说万历维新大潮急退,大明岌岌可危,恐有倾覆之危,臣倒是以为申巡抚不是危言耸听,那能挡得住退潮急变,大抵就是这还田令了,无论怎麽讲,农桑就是本业,就是定海神针。」
「然也。」朱翊钧讶异的看了一眼冯保,这一次他理解的很准确。
还田令的彻底执行换十年禁考禁令解除,不仅仅是皇帝给申时行的支持,更是给申时行担忧的回答。
陛下少壮,宁肯折少年钢锐之气,不过是忍小忿而就大谋罢了。
一旦浙江还田成功,浙江地面就会领先其他地方数个身位,蓬勃的发展,一定会让其他地方对还田令进行效仿,进而推动整个大明还田,这就是陛下的大谋。
大明各地方也存在着广泛的竞争,为了把产业留在自己辖区,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当浙江有充足的农业剩馀供养更多手工业人口的时候,浙江就有了领先优势,会有更多的工坊,更多的商品,会变得更加富裕。
大明无法破除旧生产关系,让生产关系转变为大规模自由雇佣,大明无法突破小农经济的困境,进入商品经济,除了因为钱荒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明人口太多,农业生产剩馀不足,无法供养足够多的手工业人口,无法让手工业规模化丶产业化。
张居正收到了奏疏和圣旨的时候,看了许久许久,才说道:「王次辅啊,这第三卷,还是得让翰林院的翰林们读一读,是极好的,我之前对这第三卷有些反应过度了,如同陛下说的那样,没什麽大不了的。」
「哎哟哟!」王崇古惊骇无比的看着张居正,拿过来了元辅递过来的奏疏和圣旨,上面有陛下的朱批和圣喻,他惊讶的说道:「哎呀呀,张先生也有认错的时候啊!」
「错了就是错了,有什麽不能认的吗?」张居正平静的说道:「陛下是对的,比我认错更重要。」
有的时候,王崇古确实有点烦人,但张居正从来不是一个不肯认错的人,这次关于斗争卷,张居正承认自己有点狭隘了。
张居正终于明白皇帝的葫芦里卖的是什麽药了,陛下连大明的退路都设想好了,这个路线,显然比张居正蒙着眼睛捂着耳朵晃动身体,假装大明还在前进的路线要强得多。
张居正阻拦第三卷推而广之,就是蒙眼捂耳自我欺骗,明知道大明肯定要亡,不肯承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