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5章 上国之民,不拜下邦之主(2 / 2)

加入书签

东北方向的战争威胁,不能成为大明的拖累,这是援朝之战的总纲常,大明不会因为朝鲜的局势,过分改变朝堂庙算。

万历十四年是科举年,会试在二月份举行,大明上下丶京城为了科举忙碌着,今年的会试和往年不同,今年会试有两个团体引起了所有人关注。????第一个团体是通过给皇帝陛下种地,打赢了复活赛,再次获取了科举资格的复读生,第二个团体,是来自京营丶水师的锐卒后人,他们打小在三级学堂长大,在顺天府和松江府获得举人的资格被人叫做武后生。

复读生为四百零一人,武后生有二百零二人。

之所以让所有人关注,是因为他们都是大明新政的成果,朱翊钧让京营到科举之后出发,也是这个目的,武后生参考,戚继光在京师,能震慑一些宵小之辈。

在科举前,围绕着科举的朝堂狗斗早就是暗流涌动了。

在会试之前,一则关于科举舞弊案的消息传遍了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

二月初七,会试前三天,大明皇帝一如既往的出现在了文华殿上主持廷议,文华殿的气氛比较肃穆。

科举,就是权力的分配,是大明最大的一块蛋糕,这是大明官场的起点,科举是万众瞩目,所有人都死死的盯着这场饕餮盛宴,生怕该自己的那一份,被别人给吃了去,而今年多了一个武后生分蛋糕。

复读生不足为虑,他们之前考不上,这次能考中的概率并不大。

而科道言官对武后生的举报,让文华殿的氛围更加凝重,因为大明新政的结果已经切实的影响到了权力的分配,更加简单的说,有些人急了,但碍于戚继光还在京师,不敢太过分。

都察院总宪海瑞说道:「陛下,科道言官并未诬告,武后生确实有四十二人,谎报了年龄,本来十六七岁,报为了二十一二。」

海瑞是骨鲠本骨,他对举报的内容进入了深入的调查,确实是谎报了。

这种虚报年龄,是非常普遍的,但通常都是往小了报,为了仕途,超过三十岁再考中进士,这辈子也别想踏入文华殿成为明公之一了,因为从进士一步步爬到文华殿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路要走,甚至更久。

虚报年龄是科举中严查的范围之内。

而这批武后生的情况不一样,是往大了报,因为年纪小,参加科举的话,会给人一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印象,所以要往多了报,这也是不被允许的。

儒家传统思想,修身丶齐家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的顺序是不能变的。

考进士虽然没有硬性的年龄限制,但一般是二十岁以上,因为十六岁就要婚配了,考中举人意味着你完成了修身;婚配,婚后三年才能为家,结了婚之后,三年之内没有不和睦的事情发生,才能称之为齐家。

因为宋朝榜下抓婿的荒唐事一次次的发生,所以大明考进士之前,一般都要成婚。

「那这些科道言官怎麽不说熊大?熊大今年才十七岁,怎麽这四十二个人的名单里,没有熊廷弼?」朱翊钧拿起了名单,看着海瑞询问道,敢举报武后生,不敢举报熊廷弼,熊廷弼也谎报了年龄,十七岁写成了十九岁。

「熊廷弼是元辅的弟子。」海瑞十分平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现在海总宪也变得圆滑起来了?科道言官什麽时候怕过元辅?熊廷弼是因为他是元辅的弟子才没人敢攻讦,甚至连名字都不敢写上吗?」沈鲤笑了笑,道破了海瑞的圆滑。

沈鲤的意思是科道言官怕的是皇帝,不是张居正,前几天骂张居正阻塞言路的奏疏都一箩筐,张居正不能跟言官计较,因为跟言官计较,就是擅权。

皇帝一口一个熊大,叫的很是亲密,当年张居正的全楚会馆都已经不收门生了,是陛下带着十一岁的熊廷弼到全楚会馆逼着张居正收徒,就是为了给熊廷弼一个身份。

熊廷弼出身卑微,放牛郎,别说朝中有什麽势力了,就是在他们老家都没有势力可言,要不是天生神力被遴选为了潞王府亲卫,熊廷弼还在挣扎求生,熊廷弼连寒门都称不上,他们家压根就没有门第。

之前很多人都认为熊廷弼是皇帝硬推出来跟文官打擂台的棋子,所有人都在等着类似于伤仲永的事儿发生,幸进之人,不可能有好下场,但并没发生,熊廷弼十六岁三箭定阴山,明明已经走上了通天的捷径,可他偏偏选择自己努力。

朱翊钧真的喜欢熊大,大抵是老天爷不想看到大明灭亡,才刷新出了这样的人杰来挽天倾,熊廷弼从小到大,符合朱翊钧对人杰丶猛男的所有印象,从不软弱,从不畏惧,心怀天下,而且目标坚定,一步一个脚印,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退缩。

弘毅士人。

熊廷弼的人生历程,并没有向着伤仲永发展,而是奔着霍去病去了。

「科举年龄,可有明文规定?」朱翊钧看向了刑部尚书王崇古询问道。

「回禀陛下,未有此规定。」王崇古立刻俯首说道,这都是潜规则,不是硬性规定,大明对科举的硬性规定就是举人,三次考不中就不能考了。

年龄造假多数是为了前程,大明律没有规定谎报年纪的处罚,一般都是纠正。

张居正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这件事,臣以为不能含糊其辞,否则到时候谎报年龄必然蔚然成风,此端一开,恐无宁日,臣以为理当严旨,责令他们符合年纪再考。」

张居正其实在提醒陛下,很多规矩的形成,都是历史的教训,到时候靠着跳绳进国子监,十三岁的状元丶欺世盗名把别人的功劳张冠李戴自己头上(李开藻丶李开芳兄弟二人),好好的科举,又变成了身份政治,这种事儿若是发生,那都是国朝丑闻丶大明笑话。

科举是为国选士,马虎不得。

「先生所言朕以为善,防微杜渐,那就形成明文吧,日后会试,就以十八岁为限,不得虚报年龄。」朱翊钧认可张居正的说法,这些十六七岁的武后生,就先成家,再沉淀沉淀。

张居正就是十六岁中举,一直拖到了二十二岁才考进士,少年负盛名,反而是累赘。

「臣遵旨。」张居正俯首领命,写进大明会典里,形成永例。

这一次,科道言官大胜,他们举报的四十二名武后生,再加上一个熊廷弼,不得参加这次的会试,下次成丁再来,科道言官也不可能继续追击了,若是有别的舞弊情况,言官们就不会拿年龄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进行弹劾了。

曾省吾见此事事了,拿出了一本奏疏,面色奇怪说道:「前线奏闻,开城沦陷,倭寇入开城,三日杀五万。」

临津丢了没几天,开城也就丢了,君王李昖跑了丶能打的武将战死了丶城中都是败兵在烧杀抢掠,而倭寇可谓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开城,为了跟败兵抢收,屠杀不可阻挡的开始发生。

「朝鲜人真的是倒了八辈子霉,碰上这麽个君主,这李昖甚至都不如安东尼奥!安东尼奥为了葡萄牙都能拼上性命!」朱翊钧吐了口浊气,已经失望到了极点,就不会更失望了。

当年,蒙古人为了打下开城来,用了六十年九次征伐,关先生这些红巾军打下来,也是损失惨重,结果开城就这麽轻松的丶没有任何波澜的在李昖手里拱手让给了倭寇。

安东尼奥可是泰西的蛮夷,不是朱翊钧干涉,大力资助,安东尼奥真的只能舍身为国。

「马林所率骑营,已经跟倭寇短暂接触,在安州城外三十里处,短暂接战,杀贼人前锋一百二十人,首级已经全部割下,插标卖首游街,安州人心振奋!」曾省吾又奏闻了一件事,大明和倭寇在朝鲜直接接触了。

「我方伤亡呢?」户部尚书王国光,面色凝重的问道,他要准备抚恤,通知家眷之事。

曾省吾开口说道:「我方没有伤亡,没人负伤。」

「啊,好。」王国光一愣笑着说道。

这次是斥候相遇,而后演变成了小型遭遇战,大明军三名斥候遇到了敌方斥候,双方都发了响箭,援军随后而至,参战方大明有二百四十人,敌方不详,在平壤城外展开。

大明并不明确知晓对方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这次小型遭遇战。

马林的打法很猥琐,典型的恃强凌弱,一击脱离的战术,大明是人高马大火器强,进入射程就打,打完就撤,三人丶十二人丶一百二十人配合紧密,在一刻钟之内,就击杀了对方二十四人,在一个时辰内击杀了对方一百二十人,而后仔细搜索,敌人已经尽数撤离。

看起来是很小的一次碰撞,但这一战代表着完全的碾压,敌人望风而逃,更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那就是倭寇因为斥候无法进入平壤以北,就无法切断义州到平壤的路,大明可以支援平壤。

一击脱离的战术,胜之不武?能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能赢才是最重要的!

骑营最强的就是机动能力,能把机动能力发挥到这个地步,可见大明骑营已经完全成熟。

「好,我军将士果然悍勇,好!重重有赏!」朱翊钧笑容满面,打赢了,而且是完胜,朱翊钧很开心,作为万历朝鲜战争的榜一大哥,朱翊钧决定重赏。

「臣说句公道话,皆仰圣德。」戚继光说了句公道话,这一战,戚继光详细了解了之后,只能说,倭寇输得不冤。

皆仰圣德不是马屁是公道话,大明先锋营军备是完全的断代式的领先,都是陛下氪金氪出的战斗力,一个个浑身上下闪烁着白银光芒的战士,倭寇的斥候和先锋营接战,就像是拿天灵盖接狼牙棒,能接得住才怪。

氪金已经严重影响了游戏的平衡性。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