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5章 还是要准备一下(2 / 2)

加入书签

说到这里,他目光扫过屏幕,突然意识到有一位董事是新加坡籍,未必非常了解国内的人事情况。

于是又专门强调道:「常浩南院士的身份和影响力很足,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工建委框架内的科技意志和战略资源,他主动要求深入我们的核心制造区域,这个信号本身,非同小可。」

视频那头一阵短暂的沉默。

董事长徐志坚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常院士的名字就是份量。他亲自点名下产线,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视,甚至是某种信号。我原则上同意全力接待,开放所有必要区域。周董,你做得对。」

随后又看向其他董事,「各位意见?」

「同意。」

「附议。」

另外几人迅速表态。

在这件事情上,任何正常人都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自然没什麽分歧。

但很快,CEO赵俊华就蹙起眉头,用审慎的语气说道:「开放所有区域没有问题,但状态……是否包括我们正在攻坚的多重曝光实验区?」

「我的意思是,那里良率极低,报废晶圆堆积,设备调试的窘迫和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他话语未尽,但担忧显而易见——

担心影响公司形象,乃至影响未来的资源倾斜。

周学立刻接话:「赵总,我认为现在不是顾虑『形象』的时候。」

一名董事也表示赞同:

「我们华芯国际在IC代工领域的主要对手不在国内……至少不在大陆,所以常院士此行的目的,恐怕也不是要来给我们打分评级,如果遮遮掩掩,反而可能错失某些关键契机……」

「……」

二人的意思很明确:

华芯国际如今属于业内龙头,即便在国际范围内也只有三星丶台积电丶英特尔丶联电半导体等少数竞争对手。

所以,无论常浩南最终带来的是信息丶资源,还是某种颠覆性的技术路径,他们都必然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和合作者,不用担心什麽形象问题。

实际对方也没得选。

赵俊华本来也并非特别坚定,之前的顾虑更多是出于职业本能。

听过这番分析后,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那麽……这方面我也没有意见。」

「好!」徐志坚点点头,「那我提议就由老周具体负责,立刻协调津门基地,全力准备接待常院士。」

虽然说是提议,但这种本来已经达成一致的事情,董事长的提议基本就是决定。

因此,所有人都点头表示同意。

谨记着,徐志坚又继续给出了更细节的指示:

「要求:第一,安全规范严格执行;第二,参观路线精心规划,既要展示我们成熟的量产能力和技术储备,也绝不回避当前的任何瓶颈;第三,组织最强的技术团队随行,随时准备解答常院士可能提出的任何深度技术问题,我来负责现场,吴院士全程技术陪同……」

周学突然打断:「常院士的意思是,不要过于兴师动众,由参观地进行组织即可。」

徐志坚一愣,然后笑了笑,从善如流:「那我和老赵就不出面了,让津门基地的黄炜负责现场……」

「……」

决议迅速得到全体确认。

华芯国际这艘巨轮,因常浩南一个意外的参观请求,开始缓缓调整航向。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