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让人类科技脱离烧开水(2 / 2)
由于整个设备核心就是一根跟激波风洞类似的正向爆轰驱动段,所以单从外观上看,跟一台小型风洞并没有什麽区别。
只有通过负载部分的真空罐,以及由强磁铁构成的发电通道,才能依稀看出它的特殊之处。
韩陈峰拍了拍设备最前端的法兰盘,向常浩南介绍道。
「激波发生部分我们直接借鉴了JF14风洞的设计,并在其基础上等比例缩小……事实证明完全是牛刀杀鸡,其它子系统完全匹配不了它的性能,哪怕把额定功率再提高十倍都绰绰有馀……」
在工程上,如果把一个设备等比例放大一个数量级,那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离奇的问题。
但如果是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则通常会省心很多。
而且研制生产所需的工时,往往会比十分之一更少。
只是成本方面,会因为过度用料而有些浪费。
但考虑到韩陈峰他们的效率,这样倒也无可厚非。
「我们混合了氩气和氙气作为工质气体,并向其中掺混一部分硷金属作为电离种子,以提高其电导率,降低相同发电功率下对于外界磁场的需求,您知道在强磁体这方面,我们国家不算领先,而考虑到这项技术可能的军事用途,我们也没有选择进口……」
听到这里,常浩南突然抬手打断:
「我记得你刚刚说的是,性能勉强符合设计预期……也就是说你们,或者你个人,原本对这台设备的性能有着更高的期待,但最终测试得到的结果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应该没错吧?」
韩陈峰一愣,接着露出「不愧是您」的表情,并点了点头:
「没错,其实我个人预估的峰值功率应该能达到250MW以上。」
「那有没有分析过,中间的差距是什麽原因导致的?」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常浩南已经越来越符合一般概念里「导师」的形象了。
「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低估了发电通道对于工质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幸亏在李子寅同志的建议下留出了足够多的馀量,否则恐怕连170MW的设计指标都无法实现……」
说起这件事,韩陈峰的表情也变得愈发严肃起来:
「至于具体是发电通道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我们还在回溯整个设计流程。」
这一次,常浩南没有接话,只是来到负载段旁边,盯着上面的铭牌看了大概半分钟。
然后才转过身,再一次问道:
「你们在设计过程中,用的是修正过的等温气体流动假设?」
一句话惊得韩陈峰甚至忘了直接回答,而是下意识反问:
「这您都知道?」
显然,常浩南的猜测没错。
「这就不奇怪了。」
他指着包裹在厚厚隔热层里的发电通道解释道:
「流体流过发电通道壁面时,边界附近因冷却形成具有温度梯度的薄气体层,紧贴电极表面的边界层温度分布不均且远低于中心主流,改变了电极间导电气体的电导率,表现在宏观上就是工质气体的性能降低。」
韩陈峰张了张嘴,但没能发出任何声音。
这种连设计过程和实验参数都没看过,光是听他描述就能进行归因分析的操作,实在是过于挑战他的世界观。
犹豫半晌之后,他才试探着问道:
「常院士,您不会是……看过我们的日志文件吧?」
「那倒没有。」
常浩南笑着摇头:
「实际在今天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你们的进度已经到这种程度了……」
相比于每周都要提交报告的高超音速项目,韩陈峰这边因为并非当前重点,所以汇报的频率和细致程度都有所不如。
「那……」
「我以前搞航发的时候,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常浩南拍了拍掌心沾上的浮尘,继续道:
「所以解决办法应该也跟航发差不多……在壁面开孔或开槽,把抽吸电极对称布置在发电通道与磁感线平行的侧面,与排气盖板封闭贴合形成抽吸真空腔,波纹管两侧通过真空法兰分别连接绝缘连接段和排气连接段,将流入真空腔内的薄层气体,也就是附面层排出,就能让主流高温流体重新占据壁面,提高贴壁流体的温度,从而产生更大的感应电动势。」
「至于能不能达到你估计的250MW以上……就只有试过之后才知道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