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8章 大力出奇迹(2 / 2)

加入书签

姜宗霖手里拿着一份热流密度图,向常浩南汇报导:

「从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能够看出,飞行体头部回流区内的低温低压流体覆盖在钝体表面,起到了良好的热防护效果,另一方面,回流区依附在钝体头部使其等效外形更加细长,因此产生的弓形激波强度减弱,波后的压力和温度升高都相当有限。」

「另外,流场监测结果显示,受来流气动加热的影响,整个飞行前体表面的压力分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气动圆顶在前沿部分形成了局部高压区,使得来流滞止点的压力系数达到Cp=1.87,整体气热耦合效应使阻力系数减小了大约4.4%……」

看着眼前并非最佳,但绝对算是已经步入正轨的结果,常浩南总算松了口气:

「说明我们针对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所做出的多物理场耦合策略是正确的……至少在方向上是这样,后面只要继续对那些无量纲参数进行调整,就能进一步提高模拟计算的精确程度……」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先利用一个标准乘波体获得足够可靠的高超声速流场计算方式,虽然会额外耗费一定时间,但却给后面真正的设计流程省去了很多麻烦。

「表面的电磁屏蔽情况呢?」

常浩南再次问道。

「目前的传感器还无法直接测试模型表面等离子体鞘套的厚度,但通过安装在飞行体内部的电磁波发射器可以得出,头部在8-10Ghz范围内的透射率,以及侧壁部分在27-35Ghz范围内的透射率均有所提高,这些都和之前计算的情况类似,但是……」

说到这里,姜宗霖的语气出现了些许迟疑。

不过,还是很快继续道:

「但是提高的幅度都还不太够,尤其是头部的透射率,相比一号和二号模型的结果分别只提高了115%和87%,仍然很难让X波段雷达发挥预期当中的探测作用……」

这倒是不奇怪。

常浩南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沮丧:

「乘波体头部的鞘套是一个紧贴在外壁上的薄层,在垂直方向上,电子密度和电子碰撞频率这些相关参数会出现很大梯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一个类似间断面的结构,导致反射效应大大增加,而我们这个离子流喷射技术主要是削弱黑障的吸收效应,所以在头部的效果确实会偏弱一些。」

对于一枚正常布局的飞弹来说,头部是制导雷达所在的位置,而侧上方则安装有卫星通信天线,分别对应两种最关键的制导手段,缺一不可。

尤其是末端的雷达成像制导,对于命中精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那……后面是要在飞行体前端运用其它技术?」

姜宗霖只是负责风洞测试的,实际并不清楚常浩南对于整个高超音速飞弹的总体设计规划。

在他看来,乘波体或类乘波体飞行器的内部容积本身就比较局限,目前更是已经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实在很难再插入一个完整的新系统进去了。

「这倒不必。」

常浩南从对方手中接过电磁波信号传输特性的测试结果,在其中几个数字上做了标记:

「我选择大力出奇迹。」

「哈?」

姜宗霖满脑袋问号。

常浩南则直接大手一挥:

「把用于削弱等离子体鞘套的离子流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