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1章 料事如神常院士(1 / 2)

加入书签

第1251章 料事如神常院士

稍早之前。

京城。

载人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

按照计划,整个2006年内,华夏都没有安排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但今天,这里却如同神舟五号和六号发射时那样,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甚至因为最后排的参观决策席数量不够,还临时加了不少椅子。

前方大屏幕的其中一个窗口里,正在播放着央视美洲分台转播ABC节目的画面——

标准3拦截弹发射时,UARS卫星即将离开鄂霍次克海。

因此二者的撞击位置基本处在太平洋中心偏北的位置。

实际南太平洋测控站因故被撤销之后,华夏在整个太平洋区域就没有了固定的航天测控资源。

而2006年这会儿的海军虽然已经接手了一批改头换面的新装备,但主要仍然是在近海区域内活动。

就连前出西太平洋的航行训练都属于需要总部过问的大动作,往往得提前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准备。

至于让远望号测量船单独去跟踪舰队……

肯定也不是个事。

因此,即便是国家航天局,也需要通过ABC新闻台的转播画面,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拦截情况。

而此时的大屏幕上,背景是地球表面的轨道示意图上已经空无一物。

就连见多识广的国际新闻频道主持人,声音都有些迟疑:

「根据ABC演播室嘉宾的说法,动能拦截器目前已经成功命中目标卫星……」

「撞击之后,二者的主体结构将会在未来很短的时间里落入大气层,其中大部分将在这一过程中被烧毁,少数体积较大未能烧毁的,预定落区也在太平洋海面上,绝无可能对地面上的人类造出威胁……」

而除了主持人和翻译的声音以外,现场一片寂静。

相比于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来说,能坐在这个大厅里的人们,更加清楚本次反卫星测试如果成功,将意味着什麽。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坐在最后一排的乔晨青稍稍歪过身子,向旁边新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平建问道:

「这拦截……应该是成功了?」

直接上升式反卫星的任务性质过于特殊,既不像飞弹防空又不像航天发射,现场谁也不好说自己就是专业对口的。

包括周平建。

他现阶段正在攻关空间站和飞船的太空飞行器对接技术,虽然看上去都是让两个东西在外层空间碰上,但具体操作还是跟标准3这个路子有本质区别。

只好在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给出一个尽可能准确的回答:

「至少碰撞发生应该是真的……美国人没必要,也没办法在这个事情上扯谎。」

周平建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从新闻转播画面移向旁边的测控画面:

「至于拦截效果……太空飞行器的运行是有周期的,我国本土的测控站在最晚一个小时后就能观测到目标卫星的情况,而像是欧洲航天局还有俄联邦航天局还要更早一些,应该很快就能做出评估。」

听到这个回答,乔晨青面面露些许无奈地摇摇头。

或许对于航天领域来说,动能碰撞的后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然而就军事角度而言,毫无疑问,飞弹防御系统的威胁已经实打实地笼罩在了众人头顶——

这东西虽然名字里带着「防御」两个字,实际也确实是以防空系统的面貌示人。

但却有可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战略平衡。

在乔晨青另一边,第二炮兵的负责人景志远则是摆出一副低头沉思的模样,似乎在心中盘算着什麽。

「老景,有什麽想法?」

延迟了大概半秒钟,后者才抬起头,但视线仍然瞄着前面的屏幕:

「我在计算,按照2:1的拦截率,如果从料敌从宽的角度考虑,我们需要新增多少支飞弹部队才能维持对第一岛链范围内目标的有效威胁?」

还没等对方再次开口,他就继续自问自答:

「粗略估计一下的话,常规飞弹部队的规模至少需要扩充到现在的三倍,而且都要处于满编状态!」

要是常浩南在这听见这句话,怕是会憋不住笑出来。

前世飞弹部队从独立兵种(第二炮兵)改制为军种(火箭军)之后,规模何止是2006年的三倍?

但只能说,21世纪初的军队思路还是保守。

乔晨青当场就露出一脸绷不住的表情。

尽管每年的军费都在以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猛增,但总归都是有限的。

二炮扩充三倍规模,别人可就要过苦日子了:

「我认为相比于单纯扩充数量,还是提升质量更重要些……上个月的时候常浩南同志还提到过,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吸气式高超和大部分阶段在大气层边缘飞行的滑翔式高超都能有效突破飞弹防御系统。」

景志远刚才也只是出于职业习惯随便算算而已,不是真的准备要求给自己扩军三倍,当即笑道:

「呵……你个老乔,跟我在这玩上心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