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7章 航天遥感的价值(2 / 2)

加入书签

“不过经分析之后发现,A组的砂颗粒样品呈现一种水晶结构硅质,具有潜在的火山灰活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胶凝材料的替代物,虽然其级配情况仍然比较一般,但化学组分和矿物组成情况却与河砂比较接近……”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砂土地基承载力实验,发现A片区的样品在瞬时提高加载应变率后,剪应力瞬时提高,但将随着加载过程逐渐回落到原加载曲线上……”

简单来说,吕进辉的发现,是这一片区的沙漠砂有取代河砂作为混凝土成分中细砂和中砂的潜力,只是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掺混改性的试验。

这么看来,刚才翟明国表现出的兴奋也就可以理解了。

虽然眼下这功夫,河砂尚且不算什么稀缺资源,但随着全国范围内城市化的加速,以及近些年地产行业那堪比火箭起飞的崛起速度,纯天然的建筑材料迟早有一天将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天量需求。

但相比于河砂,沙漠砂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便只是一片沙漠中的一个区域,也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即便沙漠资源属于国家,没办法直接变现,但对于他们这些研究人员来说,重点也不在于此。

而是最近几年,这类跟大基建相关的项目,相对更容易参与到国家级科技奖项的评审当中。

更进一步地,国家级科技奖项,又是晋升院士境的必要条件……

在华夏科学院工作,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又恰好处在刚刚合并,青黄不接的功夫。

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

不过,理解归理解。

常浩南却稍微有点失望——

这确实很可能催生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成果,但却并不是他感兴趣的领域。

当然,也就是一点点。

毕竟,不管怎么说,吕进辉的检测结果已经证明了数据降维技术的有效性。

而只要有了这第一次应用,就不愁第二次、第三次……

要知道,高阶数据降维,是跟数值计算方法一样,属于方法论级别的东西,也足以支撑起另一个体量和TORCHMultiphysics相仿的工具体系。

甚至是,一个新的行业。

只要能推广开来,不愁挖掘出常浩南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不过,能看得出来,大部分人对于这个结果还是很感兴趣的。

趁着吕进辉介绍完这一段的功夫,

“小吕,我看你尝试用沙漠砂跟河砂掺混制备出来的几组混凝土样品,强度表现一般,但是韧性似乎不错?”

“这个……我们研究的主要还是地质,而不是土木,所以这些混凝土样品我也只是放出来给各位一个参考。”

吕进辉回答道:

“目前只能说,具体的特性跟掺混物料,以及成分配比都有关系,还不能因为几组检测结果就这样下定论。”

“如果真有这种高韧性的建筑材料,那么在我们负责勘探的永久冻土层倒是用得上,可以用作地基或者路基。”

“嗯,还有沿海地区的那种软土地基,也可以考虑用这种材料进行改性……”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讨论持续了大约二十分钟。

常浩南虽然个人兴趣不大,但是倒也没有出言制止。

一来,倾听别人的研究内容和思路灵感,本身也是研究的一部分。

比如用高韧性材料对地基进行改性的思路,似乎就很适合拿给华夏石油管道局,来降低管道铺设过程中的工程难度。

直到热烈的讨论告一段落之后,李年恒终于又开口道:

“吕研究员,除了这个腾格里沙漠A组的样本特征以外,我记得你刚刚还提到过,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层样本,也有一些和过去认知不太一样的部分?”

作为卫星遥感领域的专家,他还是更想知道,那些呈现出不同信号特征的地质区域本身有什么特殊性。

因为,如果能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那么对于整个天基遥感行业来说都相当于一针强心剂。

在2000年左右,航天产业的整体规模不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还处在长线投资的投入阶段,没看见什么明显的成效

所以,对于在搞航天上面花大钱这件事,上级还是有一些顾虑的。

而如果能拿出一些有力的成果,那么以后他和上面要求发射更多遥感卫星的时候,底气都能足上不少。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