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2章 国产新型护卫舰(1 / 2)

加入书签

让常浩南有些意外的是,2#船坞跟他过去概念中的“船坞”区别确实有点大。

隐藏在顶盖

通过周围的结构不难看出,船在造好之后,要通过一个特定的滑轨才能够下水。

这种设计决定了这个2#船坞无法建造体量太大的船只。

当然好处则是不仅可以提防来自头顶的卫星侦察,就连从旁边航道一走一过的船只,都没办法看到船坞里面的情况。

或许是发现了常浩南的异样眼神,林青便开口解释道:

“本来,如果用传统的塔式造船法,肯定是要把船坞放在岸边上的,但是旁边的江南厂在造052的时候就开始引入分段造船,沪东这边希望能在054上面也进行一下这方面的实践,所以才专门造了这个地面上的2#船坞。”

“那功夫沪东厂正在给巴基斯坦海军生产一种053H2G的改进型护卫舰,本来的计划是从4号舰开始换新工艺,但是98年那会,你知道国际形势变化比较大,所以最开始的三艘船就转手给咱们海军用了,4号舰压没造……”

林青说口中的“053H2G改”其实就是053H3。

1998年印巴先后进行了多轮密集的核试验,导致双方均遭受了严厉的禁运制裁——

制裁这种东西有没有效果,你得看制裁的理由和目标物分别是什么。

像歼7F那种飞机,或者一些小打小闹的地面装备还可以偷摸运过去。

但顶着你自己投了赞成票的制裁决议,光明正大地交付一艘护卫舰……

这事完全是骑在安理会脸上输出。

连美国人都干不出来。

正好那段时间又赶上华夏海军急缺即战力,所以就直接出口转内销了。

不过,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的情况跟上一世还是有些不一样。

因为054在1999年就冻结了方案设计,并且成本相比上一世那个需要不少欧洲进口件的054低了不少。

所以原本计划的后续第二批次053H3直接被砍,转产了如今这個全燃动力版本的新型护卫舰。

常浩南一边听着林青的介绍,一边跟着走进了那座略显神秘的2#船坞。

刚一进门,就能看到一艘已经初具外形的军舰正停在船坞中央的船台上。

尽管前者并不清楚054的详细设计方案,但效果图总归是见过的。

再不济,一艘常规布局的船,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之所以说是“初具外形”,是因为这艘船此时只有前面大约三分之二是完整的,后面三分之一则分成两个分段,还没有跟主船体对接上。

这正是分段造船法的特征。

先把大部分设备装进舰体结构,然后再进行拼装。

这样做的好处是多个分段可以同步开工,到最后统一进行合拢,造船效率比塔式造船法快得多。

054首舰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切割钢板,这才大概10个月的功夫,舰体就已经基本完工了。

接下来只要再进行一些舰面设备的舾装,大概再过上个半年左右就能开始海试流程。

即便对于一艘只有不到4000吨体量的小船来说,也是相当不错的效率了。

当然代价就是几乎没有容错率。

如果某个分段的误差稍微大一点,导致没办法跟其它船体对上,那就只有返工一条路。

“正好,现在马上就要合拢的断面就在动力舱附近。”

众人来到一处相对较高的操作台上,林青指着船舱底部的一处位置对常浩南说道:

“那里,就是两台QC130燃机,还有包括减速齿轮箱在内的整个动力系统。”

说这话的同时,后面一名工作人员非常适时地递上来了一部望远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