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2(2 / 2)

加入书签

谢丕失笑:“愚兄自问没有这样的好本事。百姓又不傻,收揽天下民心,要靠德政。”

月池点点头:“谢兄说得是。可德政的推行也需要民心。只有让老百姓相信皇帝,他们才有开口的勇气。他们愿意开口,我们才能知晓问题所在。譬如这次建昌伯之事,受张氏之害的百姓数不胜数,可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却只找到一个敢来告状的。何其悲哀啊。”

谢丕的心在狂跳,果然是皇上的授意,他顺势问下去:“皇上是想借张家敲山震虎?”

月池摇摇头:“敲山已经不管用了,只有当面敲一敲,才会有奇效。”

谢丕心下大定:“我明白了,李贤弟的恩德,愚兄谨记在心。”

月池笑道:“谢兄何必客气,你我是同榜,守望相助本是应当。”

于是,继唐伯虎为昆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之后,谢探花也为评书、相声不断发光发热。京城里最流行的评书名叫《法王历世记》,讲得是西方神佛大庆法王感念先帝仁孝,特地下凡投胎到张太后腹中,降世为圣明天子,惩治恶人,救苦救难的故事。最流行的相声名叫《新包公戏》,当代包青天自然是大义灭亲的张岐张御史,而里面的丑角虽然全部用代称,可观众都是老北京人,谁会听不出来。一时之间,茶楼街头人头攒动,这两个本子也被改编为多个版本,逐渐流传到了大江南北。

在这样声势浩大的舆论动员下,终于有第二个人鼓起勇气,希望为自己的家人讨回一个公道。这状纸递上去,在朝廷之中又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文臣都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把勋贵和宦官都从军队中挤压出去的机会。这样的发展,却是月池和谢丕都没有想到的。

第120章 各自回头看后头

世上又岂有第二个才貌双绝的李凤姐呢?

至于朱厚照, 虽在李东阳的提醒下,他将三法司提溜过来好生敲打一番。几位堂官面上唯唯诺诺,心底怎么想却无人知晓。朱厚照眼见这群人如泥塑木雕的样子也觉发堵, 即刻召来了王岳和石义文, 让他们调动东厂和锦衣卫去密切关注情况,一旦文官有逾矩之举, 即刻来报。此外,他又知会内阁,“欣然采纳”了他们提出的暂缓下放庶吉士的谏言。如此一来,至少明里暗里都将文官插手京营的途径都插上了桩子。

接下来,他就被迫专注到选秀上。这些是明面上是太皇太后和太后主持, 可皇帝再怎么样也要暗地里看上一两眼。这一看,朱厚照的心就凉了半截, 他对着太皇太后就脱口而出:“这就是全国各地选来的佳丽?朕看他们连……”他硬生生把后半句“连李越这个男人都不如”咽了下去。

太皇太后何等人,一眼就看出皇帝只怕另有在意之人,她再三催问:“是谁,给祖母说说怕什么,若真是德才兼备的,趁这次也能给她一个名分。”

朱厚照一时张口结舌,他连连想糊弄过去, 谁知太皇太后越发好奇,甚至要召他身边的太监来询问。朱厚照急得额头冒汗, 忽而灵机一动:“祖母,真没有,朕说得是一幅画。”

太皇太后道:“那画儿也是照人画的啊。”

朱厚照无语:“是照人, 只不过, 芳魂已逝了。”说着, 他就命人取出了那幅由唐伯虎匿名创作的李凤姐投河图,言说:“《萱草记》已成为名戏,李凤姐之美名,也四海流传。朕一时好奇,就命底下人去找找有无李凤姐的画像,谁知就得到了这幅。”

太皇太后老眼昏花,命人将画卷拿近些,仔细观摩了半晌方叹道:“真是绝妙好画。宫中画师,竟无一人有此绝技。这是何人所绘?”

朱厚照难掩低沉地摇摇头:“还没查出来。”以东厂之能,这么些年过去了,竟然半点端倪都没探到,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那人心思之缜密,做事滴水不漏。不过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算无遗策,狐狸尾巴总有露出来的一天。他可以慢慢等。

他正思忖间,就听太皇太后道:“哎呀,可惜佳人再难得,世上又岂有第二个才貌双绝的李凤姐呢?咱们还是只求容貌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