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2 章 五福晋22(2 / 2)

加入书签

“瞧你这丫头,也不知道你得意个什么劲啊。”春晓笑道。

翠柳双手叉腰,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那祥瑞可是咱们主子救活的,我自然得意了啊。”

安清无奈的摇了摇头,什么祥瑞不祥瑞的,在她看来,古代的这些祥瑞,往往都是伪造或传说出来,用来维护帝王权威的。

就像这次也不例外,她也并未太当回事。

这日子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只是越发燥热的天气让她头疼不已。

哎,这紫禁城可比科尔沁热多了,像个

大烤炉似的(),也不知什么时候能下场雨凉快些啊。

不知安清的念叨是被哪块的雨神听到了⒌()_[()]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午后,她歇响刚起来,上午本来还晴朗无云的突然阴天大作,没多久就噼里啪啦地下起了雨来。

一开始还是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地,雨越来越大,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砸了下来。

突如其来的大雨打破了近日来高温天气的沉闷,众多宫人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在抄手游廊前避起了雨。

安清站在正殿的游廊前,望着这暴雨中的紫禁城,红墙瓦檐上挂起雨水珠帘,美的颇为壮观了些。

“可真稀奇,这天怎的说变就变了,明明方才还这么大日头呢。”

“谁说不是呢,这场雨下的这般急,路上定是要淋了不少人……”

不远处几个小太监在那窃窃私语,声音隔着一层层雨雾传了过来。

安清笑了笑,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夏天的雨总是来的很急,要不都说这夏日的天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啊。

“这场雨下的好啊。”她伸手接了接屋檐滴下来的雨滴,喃喃自语道。

京郊附近已经这么长时间没下雨了,这个时候来场暴雨,地里的庄家算是有救了,农人今年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恰好翠柳从屋内出来,看安清的样子忍不住道:“主子,您怎么瞧着这么高兴啊。”

安清收回接雨的手,故意朝着翠柳身上洒去,惹得她左躲右闪。

“我当然高兴了,夏至雨点值千金嘛。”

翠柳“啊”了一声,方才只顾着躲了有些没太听清楚,“什么千金?”

安清不由一笑,倒是个财迷啊,其他的没听清,偏偏将千金听了个满耳。

“夏至雨点值千金,一句夏至节气的农谚。”

翠柳这才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这节气的农谚真多啊。”

前些日子芒种有,再前些小满、立夏、谷雨清明等等都有,也不知是什么发明的这些。

安清笑了笑,可不是多嘛。

二十四节气,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天象、气象、物象,以及农事活动现象等进行分析探索和分析总结的结果,为广大农民把握农时进行各项农事活动,有非常广泛的指导作用。

而节气农谚,则是各个节气中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比如最常听说的“春打六九头,遍地走耕牛”,就是立春时节最流行的农谚,意思是春天来了,应该忙于农事和活计了。

安清突然来了兴致,对着身边的众人道:“正好今个是夏至,咱们应个景,来,大家伙都说说自己个知道的夏至节气农谚吧,说得好的,有彩头。”

众人一听有彩头,纷纷兴奋了起来,但过了半晌后,又不禁都面面相觑了起来。

二十四节气他们倒是不陌生,但农谚属实有些超出他们常识范畴了。

这宫里的普通宫女基本都是出身八旗包衣世家,家里世代也没什么人从事农

() 耕,自然是不晓得这些所谓的农谚。

至于太监嘛,他们之中大多家里都是贫苦的农民,但因基本都是小小年纪就入了宫,对这些自也是不清楚的。

安清想清楚其中关卡后,也不再为难他们,刚想找个由头岔过去,谁知小喜子身后的几个太监里,突然有个不起眼的小太监举起了手。

“回福晋,奴才倒是知道一个。”

安清“哦”了一声,示意他说出来。

其他人也都扭头看了过来,一时之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小太监身上那个。

那小太监挠了挠头,说道:“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这是奴才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说的,时间太久了,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对倒是对,只是……

“你叫来福对吧,你老家是哪里的?”安清问。

来福一听福晋竟然记得他的名字,忙激动地猛点头,“回福晋,奴才就是来福,奴才老家是盛京的。”

安清点了点头,那就没错了,这句农谚确实是东北农民种地经验的总结。

由于地理维度的不同,各个地区的气温变化也会有先后之别,就比如在南方,立夏可能代表着夏天的确立,高温天气的到来,但在东北,立夏可能仅仅代表着春天的开始。

所以,这句农谚也只在适用偏北的地区。

但这确实也是关于夏至的农谚,于是安清让紫苏拿了一个五两的银锭子做了彩头给了来福。

其他人均一脸艳羡地看着来福,但却也无计可施,谁让他们真的一句都不知道呢。

“哎呀,我也想起来一个!”翠柳突然一惊一乍道。

就站在她旁边的春晓被直接吓了一跳,“你知道直说便是,做什么一惊一乍的,吓死个人了。”

翠柳却没搭理她的控诉,而是双眼放光地看着安清:“我记得主子之前还说过另一个关于夏至的农谚,算不算?”

安清“哦”了一声,突然来了些兴趣,“你能说出来就算。”

翠柳一听这话顿时乐了,洋洋自得道:“夏至满塘谷满仓,意思是如果夏至这天有充分的降雨量,那么耕种的农作物就会有一个丰收的好兆头。”

说罢,她一脸求表扬地看向安清:“主子,我说的对不对。”

安清笑了笑,这丫头记性倒是好啊,她都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说过的。

“不错不错,“她笑着拍了拍翠柳的肩膀,故意逗她道:“那就赏……让麦冬给你煮绿豆粥喝吧。”

有的吃翠柳本来还开心着呢,但一听让麦冬煮,而不是春晓煮,脸立马就垮了下来,哀嚎道:“主子,这哪里是什么奖励嘛,明明是惩罚才对!”

春晓煮的绿豆粥那是美食,甜甜糯糯、香香软软的,米香混着绿豆的清香,里面还会放桂花提味,简直不要太美味。

但麦冬就不一样了,她煮的绿豆粥那可是药膳啊,每次都要加一些乱七八糟东西,

比如莲子、金银花什么的苦东西,而且麦冬的厨艺也一般,煮的粥也只能勉强能入口,总而言之,更像是在喝药一般。()

安清却很不赞同,简直狡辩道:“谁说这不是奖励了,养生版的绿豆粥可是个好东西,夏至了,要注重食补,像莲子、金银花和绿豆这些,可都是夏季的好东西,要多吃才好。”

⒂想看迷途未返的《清穿之五福晋只想种田》吗?请记住[]的域名[()]⒂『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说罢,她还朝着一旁的麦冬挑了下眉:“我说的对吧,麦冬。”

麦冬颇为赞赏地看了安清一眼,“主子说的对,夏至养生注重养心,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这话您倒是记住了,那麦冬还说过,夏季人的肠胃较弱,让您少吃冷食和冰镇食物呢,怎么这些就没见您听啊。”翠柳撇了撇嘴,忍不住嘀咕道,“就昨个,您还偷偷多吃了一碗冰碗呢。”

麦冬闻言立马扭头看向安清,目光中满含着谴责,似是在等着她承诺日后会少吃些。

安清轻‘咳’了一声,假装没看到,心虚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不知道在忙叨什么。

“那个,我这会突然有点饿了,麦冬你快些去煮粥吧,你多煮上些,到时候院子里每人都分上一碗。”

最后,麦冬是在春晓的助攻下被推走着去煮粥的。

安清看着人走远后,才重重地吐出了浊气。

麦冬小古板性子她真是怕了,若换成紫苏她们三个,安清随便哄哄她们倒没什么,但麦冬不行,对她承诺就必须要做到,不然她能念叨死人的。

虽也知道她是为着自己好,但这炎炎夏日的,不让她吃冰那和要了她的命有什么区别啊。

旁边的人看到安清这孩子气的样子都有些忍俊不禁,但好歹顾及些都尽量收敛着,只有翠柳无情地嘲笑出了声。

“哈哈哈,主子,您这也太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吧……”

竟说什么饿了,这会才用完膳食多久啊,竟连这般拙劣的借口都用上了。

安清回头瞪了翠柳一眼,她还好意思笑,刚刚要不是她出卖自己,麦冬哪里会知道自己昨日多用了一碗冰碗的事,日后她怕是会盯自己盯得更紧了。

想想就好气哦。

“臭翠柳,待会绿豆粥熬好了,你必须喝两碗,这是命令!”

说罢,她也没给翠柳任何申诉的机会,直接转身就回了屋,只留个她一个冷酷无情的背影。

直到听到身后传来翠柳痛苦的哀嚎声后,安清心情总算美丽了几分。

哼!

来呀,互相伤害啊,谁怕谁!

小喜子等人在一旁看着自家福晋和身边打小伺候的丫鬟这般亲近,心里不免也有些羡慕。

但除了羡慕之外,却没有任何其他不该有的嫉妒和怨怼的念头。

上次漫儿的事情出来后,也算是给安清提了醒。

古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人员管理上也是如此,在她身边,紫苏她们几个注定是旁人比不了的,若是有人再因此心生不忿就不好了。

于是,安清

() 特地让紫苏把院子里的人全召在一起,拿漫儿之事做了由头,更是直接言明若有人想走,她也绝不拦着,还会帮其在内务府那边圆上一二,但仅限于今日。

若是此时他们不主动言明,日后再敢因此而生事,那下场只会比漫儿更惨。

众人连忙纷纷道不敢,漫儿可是被退回内务府受了宫规处罚后,被发配到了辛者库做苦工去了。

辛者库是什么地方啊,那了可是掌管着宫里所有脏活累活的地方,去了那里这辈子算是完了。

当然,在这宫里,像漫儿那般不知所谓的倒是少数,众人心里也明白,所有的情分都是处出来的,哪有平白无故就着想主子对自己好的啊。

相比于宫里其他地方,在福晋待他们这些奴才已经很宽厚了,体贴他们这些当奴才的不易,除了平日里俸禄外,各种打赏补贴不断,就拿前些日子发的那什么‘高温补贴’的银子,在这宫里可都是闻所未闻的啊。

而且,从翠柳她们几个的身上也恰好能看出来,福晋是个重情义之人,只要他们好好当差,忠心不二,日子久了,主仆之间的情分自然越发深厚的。

待日后五阿哥出宫分府另住了,他们自也是有机会跟着去王府当差的,在这宫里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了。

想到这里,众人心里也不由欢喜了起来,日子也越发有了盼头。

相比于安清院里的有人欢喜有人愁,此时乾清宫中,众人却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纷纷陷入到狂喜之中。

就在一刻钟前,康熙才领着一众阿哥和朝臣冒雨从京郊赶回来,众人身上都或多或少被雨水沾湿了,但这会谁也没有因淋雨而不喜,各个都面露喜色。

最高兴的还属是康熙本人了。

前有出现意味着祥瑞的国花牡丹,后有他前脚刚亲诣方泽祭地便突降甘露,这两者很难不让人多加联想。

要知道数月来,京城、直隶等地可是已经久旱无雨,滴雨未下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