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7(2 / 2)

加入书签

材料这块,除了铁料要从别的地方运来,木料自然是要就地采购了。

青木和张槐却跟李耕田说,这山上的树木不能卖。橡子树就不必说了,除非死了,不然肯定是要留着长橡子果儿的,就是死了,那树还能长木耳哩;其他的如柳树、槐树都能种木耳,也不能卖;山上其他的树木,村里还是要留一些才好,往后总能用上,要是卖了的话,难道用的时候再去买不成?

李耕田听了觉得有理,可不能为了这点钱自断后路,要晓得一棵树成材得好些年哩。等秋天的时候村里就要建作坊了,完全不必为了这点钱眼红干傻事。

于是,这些村庄里,就清南村一根树木也没卖。宋掌柜连连称奇。

抽穗后的稻田一天一个样,由青变黄,稻穗儿也渐渐地弯曲、下垂,沉甸甸地随风荡来荡去,很快就到了成熟的时候。

于是,庄稼人就紧张起来,几乎是“磨刀霍霍向稻田”。

菊花家有十来亩稻田,自然是更加的紧张。

每天,青木和爹娘几乎天不亮就下田了,拼命地割稻,等太阳出来晒一个上午后,再用打稻机把稻谷打出来。

菊花也紧张了,她想着去年因为有张家、赵家和刘家来帮忙,自家才顺利地把稻子收了回来;今年他们这些人家虽然田地仍然比郑家少,但今年是要种双季稻的,割完稻子紧跟着就要抢栽晚稻,只怕他们没有多少空闲来帮手。

光割稻的话,爹娘和哥哥三个人肯定能应付;割完稻子,还要犁田、耙田、栽秧,这要忙到啥时候?

她就决定割稻的时候下田帮忙——她前世是割过稻的,每年暑假,她都会帮着家里忙“双抢”;不过并没有栽过秧,因为栽秧可是需要些技巧的,不是说栽就能栽。她在读书,也没机会学习。

结果,她把这想法说出来后,青木皱着眉头道:“你能割多少稻子哩?回头累病了更麻烦。家里不得人煮饭么?这时候吃饭也是很要紧的,吃的好自然就干活松快,吃不好也累不下来。”

菊花忙道:“我不过是清早帮着割,早饭煮起来也简单;上午再割一会,快到晌午的时候就回来煮饭,耽误不了。下午事多一些,就不出去了。”

杨氏和郑长河都不同意,杨氏白了她一眼,说道:“家里也有好多的事,也不轻省哩。你这样忙完田里忙家里,那不是比我们干得还多?你又不是捡来的,要这么折腾你?”

她这话逗得一家人都笑了。

青木认真地对菊花道:“你甭着急,哥心里有数儿。家里的猪和鸡都不能大意了,得照应好才成。那一头猪的收入可是比一亩田稻子不差哩。”

正是吃早饭的时候,郑长河三口两口把一个玉米窝窝头塞下肚,点点头对菊花道:“凡事都有个轻重,你只管把家里照顾好——这都不容易哩其他的你不用管,有我跟你娘、你哥撑着。”

菊花没办法,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