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6 章(改错字)(1 / 2)

加入书签

偌大的贡院,经过三日的晾晒,原本的味道已经几不可闻,徐韶华面色微微和缓,可他却知道,这样的情况至多保持到正午时分。

届时温度上来,考生开始大量饮水后,便不由人了。

不过,今日徐韶华并不准备提前交卷,此前正试是他一时没有准备,这一次他正要借此磨一磨自己,为下一场乡试提前做准备。

这会儿,徐韶华只是安静的坐着,垂眸闭目养神,静待考卷分发。

而对面的考生这会儿整个人也木了,全然没有此前的焦躁。

不说这次他秀才的功名板上钉钉了,就对面那位半日交卷的头名人家都不急,自己急什么?

许是有头名比着,那考生的心也一下子静了下来,这会儿也安安静静的坐在原位等着。

约莫过了一刻钟,考卷便已经发到他们这里了,如今考场少了不少人,办事倒是更快了。

这会儿,徐韶华直接摊开考卷,先看了一遍题目,随后唇角勾起一抹淡笑。

这次的考题,与当初社学的驳杂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日的考题,竟有整整六十六道。

且这六十六道中,仅有十道经义题,剩下的大多为律条题,少量的数理题,以及一部分政论。

这一政论衔接的十分巧妙,如今这场覆试基本上已经确定在场考生都可为秀才,此时加入政论,乃是想要让诸考生畅所欲言。

如此一来,也可以让上面的人提前筛出附和自己一方的人才。

徐韶华洞悉人心,对于这样的想法只是勾了勾唇,随后便慢条斯理的研磨着墨汁,随后这才提起毛笔,蘸饱了墨汁,这才提笔将前面那些经义、律条、数理题一一作答。

这三者对于徐韶华来说,已是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是以这会儿徐韶华虽然看着不紧不慢,可却只用了一个半时辰,便将前六十道题目写完了。

而就在徐韶华停笔的那一瞬,对面考生几乎不可置信的抬起头,头名这是答完了?!

徐韶华不解其震惊,也没有和其有眼神交流,这会儿只一如既往的拿出了消暑的酸梅汤和两盘豆糕。

这样的天气,若是吃的油腻,则会让人肠胃不适,且天气炎热,吃食也容易不新鲜,是以徐韶华只要了两盘豆糕。

这是取泡发蒸熟的豆子磨成粉,加入蜂蜜,油,白糖,芝麻等物搅拌好一同压入模具而成,口味清淡不说,还是选取的消暑的绿豆,与酸梅汤一同食用,甜而不腻,软糯可口,却是这夏日里难得美味。

徐韶华这会儿一口豆糕一口酸梅汤,很快便解决了两盘豆糕,一大壶酸梅汤。

而此时,其他考棚里也已经响起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考生在啃干粮喝水的声音。

而对面那考生也有些忍不住的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酸梅汤,是的,反正现在这覆试也就是走个过场,他可不能亏待了自己!

与此同时,那考生眼睁睁的看着徐韶华吃饱喝足,

心里不由嘀咕着,这家伙怕是又要提前交卷了。

正场他都拍拍屁股走的干脆利落,这覆试也不值得他那么费心了。

可是,出乎那考生意料的是,徐韶华吃喝完后,丝毫没有离去的打算,反而重新在砚台里盛了几滴清水,慢吞吞的研磨起来。

那考生看的一愣,这覆试考题如此之多,本来就没有想要考生答完的意思,毕竟人无完人嘛。

可是,看这位非人哉的意思,他莫不是又要如正场那样一题一题答完?!

可随后,那考生想了一下徐韶华的正场的考卷,抿了抿唇,说不得他真有那意思呢?

毕竟,只看正场,便知其毫无短板。

徐韶华对于旁人的目光很是敏感,这会儿敏锐的察觉到对面的眼神从幽怨变成呆愣,随后又变成震惊,不由挑了挑眉。

这位考生的心理活动很是密集啊。

徐韶华没有抬头,只是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剩下的六道政论之上。

所为政论,便是直接以政治时事为题,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考生既不能千篇一律,敷衍了事,又不能脱离实际,惹人发笑,是以这六道政论本就是来为本次覆试划分名次的关键之处。

可是,对于现在这些还过分青涩的考生来说,他们所言大多都稚嫩可笑。

不过,徐韶华有许青云千里迢迢送来的经验,再加上曾经在霖阳府的那段时日,这便是徐韶华胜于其他考生之处。

而徐韶华要的从来不是区区一个秀才功名,若要考,那便是奔着头名而去!

这六道政论题,由浅入深,起初只是截取曾经旧朝的一段政事,请诸考生论述自己的见解。

但等到最后三道,一道比一道辛辣,一是先帝时期的征伐无度,造成百姓如今的积贫积弱,问考生如何评价。

二是圣上幼年继位,七年方得以亲政,百姓多不知矣,问考生怎么看。

而第三题,也就是最后一题,只有短短一句:主弱臣强,何为?

徐韶华很快写完了前三道题目,等将目光落到这后三道时,不由轻轻一叹。

这位学政大人倒是敢问。

随后,徐韶华提笔作答:

“学生谨答:国安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安。若无疆宁,则无国安,征伐有度,可得太平。”

考卷给的纸张并不多,是以这几道政论题,显然是不准备让考生长篇大论,徐韶华只思索后,写下约莫百字的答案。

虽然先帝曾经不断征伐,以至于最后竟然从民间借银来酬军费,可不得不说,正因为先帝将那些外族打怕了,这才能让圣上年幼继位,却仍得七载安宁。

这是先帝之功,不可磨灭,不可诋毁。

至于题目中,百姓的积贫积弱,徐韶华认为并不只是因为先帝征战的原因,但此题只提先帝,是以他并未多言旁的。

至于其二,曾经小侄子提笔写下与圣上名讳冲撞的字,也确确实实是因为圣上继位年幼,

而百姓对于上位者的更换并不放在心上的缘故。

但若是这样作答,那便有冒犯之嫌,君不见,那些御史意图参奏圣上也是要想尽办法,以前人之过以鉴后人。

徐韶华认真思索了一下,随后提笔写下一行墨字:

“学生谨对:古来贤达者,不以年华高低,不论出处贵贱,然贤者之贤已乎天下知。”

随后,徐韶华只简单用了历史上几位名人的事例,认为只要圣上施以仁政,有仁爱之心,他日自当贤名天下知。

徐韶华写完后,停笔一看,摸了摸下巴:

倒是有心灵鸡汤的味道了。

但是这样的题目本也不是需要考生提出多么张扬的想法,只看最后一题便知道了。

若是两道题目连起来读,那便是主弱臣强,以致民不知君。

可连圣上都尚且孱弱,那考生又能做什么呢?

还是炖一锅心灵鸡汤补一补吧。

而最后一题,徐韶华略略思索之后,便知这题并不是想要考生抨击所谓的臣强。

若是如此,这届考生怕是连入仕也不得了。

徐韶华扯了扯嘴角,学政大人这是根本就没有想过让考生把这些题目全然作答吧?

随后,徐韶华对于这道压轴题,冥思苦想片刻后,这才轻轻一叹,落笔写下了不足百字的作答。

“学生答:君干臣枝,若使枝大干细,则根应深而固之,方不摇不倒……”

徐韶华为自己这篇作答,披上了植物生长的外衣,可其通篇的实质也不过就四个字:

猥琐发育。

这一点,曾经的少年天子做的很好,具体体现在原文之中,等小侄子上去时,曾经孱弱的少年天子,也已有了一众追随者,与右相抗衡。

徐韶华将最后一个字写完后,这才轻轻吐出一口气,但随后他整个人都僵了。

这会儿已经过了晌午,被酝酿了一个时辰的异味终于在贡院里肆意横行,有人忍不住发出一声轻呕,很快便被兵将直接警告了。

徐韶华直接将那香包送到鼻尖,这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

但不得不说,这味道属实让人有些难以忍受,方才徐韶华全副身心沉浸在作答之中,倒是直接将这些异味摒弃脑后。

可这会儿,他哪怕闭目养神,也无法忽视这样的味道,只得运转起功法,凝聚真气在自己的鼻端。

但真气只可用来屏息,不过须臾,徐韶华便有些控制不住,忙用香包在鼻端,剧烈呼吸起来。

不光徐韶华如此,对面的考生这会儿整个人脸都变得惨白,他将鼻子堵住,只用嘴巴呼吸,可即使如此,也脸色难看的不得了。

而考生们不光要顶着炎炎烈日,还是在这样的异味中作答,很快,便有人坚持不住,直接摇铃交卷。

一时间,考棚之中,不少考生纷纷交卷,这覆试中一部分题目他们本就不会,也无法争那前二十名的廪生名额,又何必在这里遭罪?

很快,徐韶华便感觉到一抹人影从自己面前而过,一身飘香之味,十有八九是身负灵泽巾之人。

随着一连串的摇铃声响起,考棚又一次变得安静下来,而徐韶华这会儿将作答完的考卷放好,正襟危坐,方才用真气隔绝异味的法子不成,那便要重新想一个了。

这样的异味对于大脑的思考有着极强的攻击性,除非徐韶华可以一直保持此前答题时的心无旁骛。

可这种状态的保持何其艰难便不说了,其对心力的消耗也远非常人可以承受的。

而乡试足足需要九天六夜,便是徐韶华也无法做到这样。

“心无旁骛是紧,那么,我需要的是放松且可以无视异味的方法。”

徐韶华心里思索着这件事,现在只是尿液的气味便让人无法忍受,那等到乡试,还会有更无法接受的味道。

人无法时时紧绷,那么……不如试一试全然松弛?

徐韶华微微垂下眸子,少年坐的笔直笔直,炙热的阳光毫不怜惜的撒在他玉白的面容之上,只有那高挺的鼻梁阴影渐渐变化,昭示着时间的推移。

对面考生见徐韶华今日竟然没有提前交卷,也有些诧异,不过今日的题目属实太多,即便他也一时无法作答完。

最重要的是,这考棚的味道太特么刺脑了。

可是,他还是要留下来。

一场小小院试便无法忍受,那待他日乡试又当如何?

今日那些因为覆试无望,便直接草草了事避退的考生,待他们乡试之时,可没有离开的机会!

“当——”

一声浑厚的钟声响起,徐韶华如梦初,整个人却浑身轻松,好似方才他不曾参加过一场激烈的考试。

而那些让人苦恼不已的异味,也在这一刻被他不在放在心上。

方才那被他结合了九霄心法的吐纳之法实在好用,当他吐纳之时,九霄心法亦在随之运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