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7 章 京城报仇第六十七天(2 / 2)

加入书签

晏容时坐在石室的黑漆长案后。方掌柜盘膝坐在右角落的木栅栏里。

“拿到应小满手中的银锭,你立刻

把银锭融成了银水。这不是寻常人的做法。”

“因此,故人前来归还五十两银。归还的不是银锭,而是银锭里藏的东西。你对此知情,意图寻找那东西。”

方响笑着拍掌几下。

“想到这一步不容易,方少卿。”

“只可惜,我自己也不知银锭里藏了什么。不必追问了。不知就是不知,再下令拷打,只不过白费功夫而已。”

晏容时并不显失望。

不疾不徐,有来有往,慢慢地套话,仔细寻找漏洞。

“你这个余庆楼的主事人都不知情,还会有谁知情?等当真有人前来归还银锭,你如何验看来物真假?总不会真的假的都收下,直接送回北国?如此玩忽职守,你北国上司不计较?”

方响自嘲地笑了。

“庄九手里那个银锭,老夫确实不知里头到底塞了什么东西。他主家说会托庄九送个东西来余庆楼保管。结果东西始终未来,庄九也消失不见,只有老夫在京城苦等。呵呵,一等二十多年。”

晏容时从书案后抬起视线,注视方响片刻。

“你之前供认说,和盛家只是寻常商贾来往,并无深厚交情。按常理来说,即便还记得盛家,和盛家过去交往的种种事早该忘了。你却把二十多年前的一句托付牢牢记到今日。”

“究竟何等的重大原因,让你把寻常来往的商贾一句寻常问话,牢牢记到二十余年后?以至于多年后应小满现身时,你立刻现身,她一句‘姓庄’,你立刻想起了庄九,之后更派出死士追踪应小满?中间藏的那段,说出来。”

方响瞬间闭上了嘴。

石室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晏容时把从前记录的长卷宗拉开,摆在方响面前。

“方响,你之前说过,愿意配合我们问话,只求速死。你既然已供出了这许多,为何又要隐瞒,导致酷刑加身,不能速死?”

方响叹了口气。

“实话与你说,晏少卿。老夫既然落在你们手里,配合供出这许多,确实只求个速死。但老夫在北国还有家族妻儿L。你再问下去,老夫的家族妻儿L保不住。”

晏容时追问:“你的意思是,被捕受死,余庆楼据点暴露,招认在京城潜伏的奸细网,这些都不会牵连你的家族妻儿L。但我追问你和早已消失的盛家的关联,会牵连你在北国的家族妻儿L?”

方响闭目不答。

晏容时耐心地等。

空气凝滞了整个时辰后,方响终于开口,带几分苦涩道:“二十余年前逃过了你祖父晏相的手,如今又落在你手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必再问了。老夫已供出这许多,够立功升官了,何必赶尽杀绝呢。可怜可怜老夫在北国的家族老小。结案罢,晏少卿。”

晏容时停下了笔。

两边较劲的整个时辰里,他把白纸又画成个乱麻。

新添几段关系。

方掌柜——盛家(非同寻常的紧密关系)

盛家(主家)——庄九(送银锭(),内藏铜匙)——方掌柜(苦等二十年)

晏容时抬笔把“铜匙”两个字重重圈出?()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继续开口询问。

“寻常的五十两银,必然不会让你惦记至今。”

“打个比方,盛家同意把他家的亿万家财赠你,这等分量就足够方掌柜你记住二十年了。”

方响冷嗤:“盛家以亿万家财赠我?盛家早抄家了,哪来的亿万家财。”

“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晏容时不紧不慢地说下去。

“不错,盛家卷入当年的国库武器倒卖旧案中,抄了家,出了事。因此盛家和你约好送来的东西没有送来,约好的庄九也没有出现,而你没有去追,只能在京城苦等,因为你也不知庄九去了何处。如果盛家还好好的,约好的庄九没有出现,你必然早就追去盛家询问了。对不对?”

说到这里,他抬笔蘸墨,记录在案。

“所以,盛家主人和你相约,让庄九送五十两银来余庆楼的节点,是在盛家已经卷入大案、即将抄家的危机时刻。”

方响懊恼地闭上了嘴。

晏容时继续往下推:“反过来想一想,盛家即将家破人亡的危急时刻,送出去的东西,必然是极紧要的物件。送东西的人,必然是极可信的人。因此,盛家主人派遣他身边信赖的庄九,送一件极重要的物件给余庆楼……”

他往前翻了翻录供:“余庆楼当年,新开不久罢?方掌柜当年新来京城,和盛家的生意往来,不过是几次酒水买卖。一个立足京城多年、做名贵蔷薇水生意的巨贾,一个初来乍到、寻常小酒楼的掌柜,两边如何搭上‘临危受命’的交情的?”

方响咬牙不语,额头青筋跳动,两眼露出凶光。

晏容时又低头看了眼关系图。

方掌柜——盛家(非同寻常的紧密关系)

提笔补上:方掌柜(北国奸细)

“常理说不通。但若两边都是奸细,彼此知根知底……那就说得通了。”他慢悠悠地说。

他起身走到另一处书案,把泛黄的旧卷宗挨个翻看。

盛家之主,盛富贵。主营蔷薇水买卖生意,京城交游极广。充当掮客,引见各路豪富,结交京城达官贵人。

其中一路豪客,实为北国的五王子莫尔敦。借由盛家的路子,暗中交结京城高官,倒卖出去整库仓的精铁武器,甚至还有大量火器。

被晏相连抓带查,在边境把倒卖武器追了回来,顺带抓了北国王子,端了京城的奸细老窝。

“让我看看盛家的罪名判定……盛富贵不知北国王子真实身份,被北人利用,交结涉案,判了抄家流放。”

晏容时把旧卷宗放好,走回木栅栏边,继续温声缓语地问方响。

“所以,当年还有漏网之鱼?”

“除了被家祖父晏相连根挖出的一大窝奸细。号称‘被北人利用,牵连涉案’的盛家,其实是北国派来的第二窝奸细?”

“你方才不肯

() 说,故意示弱说什么家族老小……为了要保这个秘密?”

方响闭了闭眼,又睁开。

额头青筋暴起,冷冷道:“晏容时,结案!”

这是方响说的最后一句话。

之后方响再没开口说一个字。

清晨时分,晏容时缓步走出石室,吩咐下去。

“倒查三十年,重查当年涉案的盛家。”

——

鼻下传来桂花的清香。从审讯室回值房的路上,栽种的桂花树到了盛放的季节。

晏容时心里一动,脚步停下了。

问周围路过的文吏要了剪枝的大剪刀,在清晨的晨光里挑拣着剪下几枝,叮嘱隋淼送去西边应家小院,自己留一支,抱在怀里进值房。

案头放着一小篮橘子。

他抓起一个看了看。黄橙橙的大个头,瞧着有点眼熟。

“应家小娘子大清早送来的。”

大理寺丞咳了声:“下官当时正好进门,刚想拦说,官衙值房重地,不好吃橘子。但应小娘子说,晏少卿喜欢这种甜橘子,留下篮子就走了。少卿你看……”

晏容时失笑。他喜欢的哪里是橘子。

嘴上什么也没说,把两只黄橙橙的橘子欣然摆在案头。

——

应小满午后从大街斜对面的肉铺子回来后,远远地闻到一股清香。

“哪来的桂花?”

义母:“七郎早晨送来一小篮子,四五枝。篮子底下还压了张纸,你瞧瞧。”

应小满从小空篮里摸出字幅展开,念道:“昨夜荷花,今秋桂子,齐聚应家小院。”

“啥意思啊?”

“大概是,昨晚吃了咱们的荷叶鸡,今天送来桂花,道谢的意思?”

应小满高兴地四处张望:“花呢花呢。”

义母乐滋滋说:“他送的正好。我正闲得发慌,今天做了点桂花金枣糕。桂花都炖锅里呢。”说着打开热气腾腾的小石锅,“看。”

应小满:“……”

————

当天晚上,晏容时在值房里挑灯查阅卷宗时,有服侍吏人敲门进来。

“应家小娘子送来的。”吏人提着小竹篮放去案上:“说不打扰办案,转身就走了。叮嘱晏少卿要吃完。”

晏容时掀开小竹篮里的白布。

迎面一股扑鼻桂花清香。竹篮里整整齐齐放着四块桂花金枣糕。

早晨随桂花送去的纸幅也被送回,压在篮子底,在反面横平竖直地添了两行字。

“昨夜荷花,今秋桂子。都在我娘锅里。”

“吃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