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一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零一章

这一夜过去,便意味着距离北营大军出发便只剩不到一日。

他们总想抓着这最后的时光,说太多也徒增担忧,便闭口不言,闷头缠绵至深夜。

亦泠再睁眼时,天已蒙蒙亮。

没有习惯的怀抱,她伸出手,探了探身旁的被褥,只剩丝丝余热。

亦泠立刻坐了起来,睡眼惺忪地张望四周。

将醒未醒时,她感觉到有人轻吻她额头,低声在耳边说了什么,还替她掖了掖被褥。

原来那不是做梦。

连她的披袄都已经叠放至床边。

亦泠叹了口气,披着衣服坐了起来。

下床的那一刻,她微微拧着眉,才慢吞吞地走到门边。

推开门,寒风侵肌,冷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

静谧苍茫的前路,已经看不见谢衡之的踪影。

亦泠没再去岐黄堂。

外面风夹着雪,日光流转,夜里屋子里的烛火亮到了寅时,亦泠终于赶制出了一件贴身里衣。

连名字都来不及绣上,她又去亦昀的屋子里找了些衣服,抱着两个包裹提着灯连夜出了门。

-

黎明将至,雪雾弥漫,天幕黑得如同冰冻的浓墨。

一路上却可见星星点点的火光,送行的人在赤丘荒瘠的土地上缀成一条蜿蜒的光路。

亦泠抵达北营西门时,旭日未出,四周火把与提灯已经照亮了天边。

赤丘已经多年未出现过如此宏伟的场面。

旌旗猎猎作响,送行的人们挤满了道路两旁,士兵们还未出营,上空已经飘荡出了声震云霄的齐声高呼。

亦泠站在道边,身旁站了不少人,偶尔有三两人互相寒暄,交头接耳。

大多人都如亦泠一般,沉默不语,张望着士兵集结的方向。

在等待中,上空又飘起了雪,让本就凝重的氛围更为沉抑。

亦泠抱着怀中包裹,冷得不停地跺脚,手指都快没了知觉。

天欲亮时,马蹄声由远及近,大军终于出营。

站在两侧送行的百姓立刻涌了上去,等着与自己的亲人告别。

最先出来的是先锋兵与斥候,亦昀便在此列。

虽然士兵们都穿着一样的铠衣铁甲,亦泠还是一眼就看见了亦昀,抱着包裹走了过去。

“姐,你怎么来了?”

时间紧迫,亦泠没工夫回答这种废话,把包裹往他怀里一塞,没等他打开看看,嘴里就一句接一句地冒出了嘱咐。

在来的路上,亦泠还在懊恼自己平日里为何不多看点书,根本不知该和亦昀说些什么。

真到了这时候,她才发现心里话不需要预演,四周皆是殷切叮嘱的话语,她也不知不觉说了许多。

姐弟俩平日里很少正经说话,亦昀也吊儿郎当习惯了,不想露出戚戚忧惧的模样,于是挠着脖子,扭

开了头。

“知道了(),我都二十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又不是小孩子,我现在可是北营鼎鼎有名的九指勇士!”

“别胡说,你还有两个多月才二十呢。”亦泠垂头看着他的手,眉心轻蹙,“上了战场不当懦夫,但也切勿把莽撞当勇敢,记住了?”

“那是自然!”

说完他就不给亦泠再开口的机会,推了她一把,“好了,你去看看你那……那谁吧。”

亦泠被他推得转过了身,这才发现谢衡之不知何时已经出了营,正在不远处无声凝望着她。

四周纷杂的声音突然飘得很远,亦泠几乎感觉不到彻骨的寒风,逆着人群,迎着落雪,一步步朝他走去。

在她停驻的一旁,秦四娘也正在为自己夫君理着衣甲。她的夫君在低声说着什么,害得秦四娘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只是瞥了这么一眼,亦泠就像受了感染一般,也想伸手,替谢衡之理一理衣襟。

可是他坐在高头大马上,亦泠够不着,手尴尬地停在了半空中。

好在这时谢衡之翻身下了马。

站在亦泠面前时,他的大氅也抖落了一身风雪。

“这是什么?”他看向亦泠手里的东西,“给我的?”

亦泠顺势把装着她做的衣裳的包裹递了过去。

谢衡之掂了下就知道是什么,再看着亦泠眼下的青黑,问道:“昨晚一夜没睡?”

“怎么可能。”

亦泠说,“区区一件衣裳罢了,费不了什么功夫,我昨晚早早就睡了。”

说完,看着谢衡之凝望的目光,亦泠后悔得心里直冒酸水。

她和他分明已经有了绸缪缱绻的肌肤之亲,连身体最隐秘的地方都曾唇舌相触。

怎么到了要分离的时候,她还是言不由衷。

于是她揉了揉眼睛,倒打一耙。

“你就没有什么想和我说的吗?”

“是有一句话想说。”

就一句?

亦泠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

“你可是状元,你怎么就——”

忽然,谢衡之握住她的手,把她拉进了怀里。

四周人多,皆在依依惜别,无人诧异他们的亲昵。

大氅裹着亦泠的肩,他低头,将她的手摁在了自己胸前。

“等我回来,我们就拜堂成亲。”

天边已经透出了一丝隐秘的日光。

大军迎着光亮而去,渐行渐远。

直到谢衡之的声音彻底在风雪里模糊,亦泠才反应过来,他那句话什么意思。

日月逾迈,物换星移。

他们已经做了真正的夫妻,却从未真的为对方着喜服,拜天地,对饮合卺酒。

-

孟冬初,大梁赤丘北营大军出师以伐北犹。

彼时正值隆冬,回赫山内处处凝冰,举步维艰。北营大军一路挖雪凿冰,开辟道路,历时三十七日,大军终于翻

() 越回赫山脉。

北犹得知赤丘主力大军压境,反应不及,赤丘大军接连挺进百余里。

在此之后,赤丘大军的攻势却停滞不前。

只因北犹人向来狡猾,又善于迁徙。

此时已是残冬腊月,北犹境内荒寒萧瑟,草枯水干,北犹人逐水草而居,神出鬼没,时常找不到其踪迹。

待找到其驻扎地打过去时,他们的斥候实在厉害,能凭地动而预测大军方向。

往往大军抵达时,北犹人已经不见踪影。

倘若回拔,又时不时遇其埋伏。

如此进进退退大半月,林将军当即下令,大军就地驻兵,再商战策。

既要就地驻兵,赤丘大军的粮草供应绝不能断。

此时的赤丘,凡成年男丁皆被留守的北营后勤招募,夜以继日地翻越回赫山,运送粮草。

即便如此,大军驻扎在苦寒的北犹境内,气温骤降始料不及,衣食困乏依然是常态。

于是赤丘妇女纷纷举起了针线,缝制行军所需的皮革衣物。

一人只有一双手,倾整个赤丘妇孺之力,赶制的衣物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但即便只是多上一双皮靴,也可让一个士兵免于双腿冻裂伤残之苦。

亦泠索性搬到了岐黄堂,和秦四娘等人同吃同住,不眠不休地赶制衣物。

皮料不够,就拆了自家的衣服。

针头断了钝了,就一根根地磨。

缝制皮革需粗针粗线,要经得住行军的艰苦,拉线需极其紧密。

不过十余天,亦泠双手已经伤痕累累。

然而北伐的大军,还归期遥遥。

-

腊月二十五,离新春只剩几日。

大军驻兵营地森寒凄然,唯闻思家的寂寥笛声。

谢衡之坐在篝火旁,将洗净的衣衫挂在火旁烘烤。

借着火光,他似乎看见了衣服上的绣纹。

这身衣服已经洗过多次,也摸到过衣襟处的凸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