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第八十四章

四月初,天气陡然热了一大截儿。

清明刚过,已经有百姓过起了夏季,连东市里都出现了叫卖冷饮的小贩。

距太子夫妇之死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萦绕在上京城中的那股肃寂已然消散。

普通百姓们并不操心储君的离世会引起怎样的朝局变化,也决定不了未来的皇位由谁继承。

他们只在意春耕之际的异常天气可会影响来年的收成。

直到一个消息的传出,再一次将上京炸开了锅——

皇后文氏贪污受贿,干政扰政,赐自尽,以维朝纲。

而其家族,或死或流放或入奴籍,几乎无一幸免。

显赫多年的文家,就此从大梁王朝的史册方志中消失。

皇后获罪并非史无前例,百姓们惊讶的是,贪污受贿干政扰政,何至于连坐整个家族?

她定然是犯下了更严重的罪过,但不能公之于众。

一时间,上京的街头巷尾、茶肆酒楼,物议沸腾。

人言籍籍,什么猜测都有。

在众说纷纭中,有人指出坤宁宫走水,死的却是太子夫妇,难不成此事与皇后有关,才落得个全族陨落的下场?

这个说法很快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肖论证,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便变成了皇后为何要残害自己的亲儿子。

-

合宫上下,恐怕只有关押在碧霄殿内的皇后还不知外界的传言。

她端坐在幽静的大殿内,身前案几上分别摆放着毒酒、白绫和短剑。

眼看着暮色四合,要过了时辰,候在一旁的内侍提醒道:“娘娘,该上路了。”

作为伺候圣上多年的内侍,他亲自送上路的人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所以皇后此时眼里的不甘与愤恨,他也见得多了,还平心静气地说:“毒酒下了肚啊,五脏六腑都像是被绞碎了,要遭许久的罪。这白绫倒是利落,就是模样不太体面。还是自刎最干脆,一刀下去疼是疼了点儿,但很快就过去了。”

“本宫要见圣上。”

皇后仿佛没看见眼前的东西,一如既往地重复道,“本宫是冤枉的,太子才是主谋,本宫受他胁迫,本宫是冤枉的!”

自宫变当日,皇后一直是这个说辞,咬死了太子才是主谋。

一旁的内侍闻言摇了摇头,再一次劝道:“娘娘,时辰到了,上路吧。”

“本宫是冤枉的!”皇后拍案而起,朝着内侍说道,“本宫要见圣上,亲口告诉他真相!”

这时,紧闭的殿门突然被推开。

皇后扭过头,只见到一道逆光而来的身影,她立刻跌跌撞撞地走了上去。

一声“圣上”正要喊出口,却见来人是谢衡之。

她脚步顿住,目光凛冽如霜。

“你来做什么?”

“娘娘有什么话尽管交代吧。”谢衡之说,“臣

会转达圣上。”

自他进来的那一刻,内侍便默不作声地带着其他人退出了大殿。

眼下殿门合上,隔绝了外头的余晖。谢衡之站在她面前,连微弱的烛光都全挡住了。

“先是大皇子,再是本宫和太子,接下来就该把龙椅上的人拉下来,自己坐上去了吧?”

“娘娘抬举臣了,臣不敢。”

谢衡之的身子这两日才算勉强恢复了五成,声音自然也还有些虚弱。

但这辞色在皇后看来,是胜者对败者的蔑视。

他不敢,他有何不敢?

散播假太子流言,引诱她出兵造反。

逼宫当夜,分明应该远在东南的薛盛安带兵突降,将她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在这之前,她身在上京,竟丝毫未察觉有这么多兵力藏匿在城外。

皇后可不相信那日日把仙丹当饭吃的圣上还有精力筹谋这些,分明是谢衡之在背后谋划了一切。

而这一切,最终的获利者只有谢衡之一人。

他不是图皇位,还能图什么?

只是皇后想不通,谢衡之是如何得知太子真实身世的。

被关押在碧霄殿的这些日子,她几乎将所有可能都在脑内排查了一遍。

当年她确认了云襄村二百三十一口人尽数死在了山匪刀下。

放火之前,还逐一清点了尸体,连本就濒死的老人和尚在襁褓的婴儿都没有放过。

而那些替她办事的人,也在之后半年内被她陆陆续续灭了口。

此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她连从小伺候她的婢女都悄然间杀了。剩下的知情人,便只有她的娘亲。

死人是说不了话的,而她的娘亲,绝不可能出卖她。

她一步步走到谢衡之面前,盯着他的眼睛,用极低的声音问道:“你是怎么知道太子身世的?”

“娘娘不愧贵为皇后,谋逆造反了,都还有机会死个明白。”

“可惜云襄村那二百三十口人,以及那个外村来的男孩,却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本本分分一辈子,到底为何遭此祸患。”

准确来说,应当是二百三十八口人。

应该算上除却太子外,被催产生下的三个胎儿,及四个孕妇。

二百三十口人,和外村的?

皇后的目光在短暂的震颤之后,沉了下来。

当初山匪屠村放火后,分明确认了尸体的数量形态……

暖黄的灯光映在她的脸上,却一片死白。

她的目光慢慢凝住,上下打量谢衡之一圈。

事发当年,他应当只是一个孩童。

她竟然败在了一个孩童身上!

皇后的呼吸逐渐急促起来,嘴角也挂上了阴冷的笑。

“不愧是谢大人,那个年纪竟然就有本事逃出来。”

“娘娘谬赞,不过是命大而已。”

倘若当真和屠杀的山匪硬碰硬,还是幼子的谢衡

之当然难逃一劫。

但那一日,正是秋收之际,爹娘都下了地,谢衡之照常和村子里的孩子们玩着捉迷藏,躲进了家中酒窖。

他的玩伴真是不够聪明,偏偏又极好胜,在屋子里找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肯放弃。

谢衡之便听着那些脚步声,无趣又得意地窝在酒窖里。

他爹平日里好酒,自己建了这么个酒窖,从不让孩子进来。

但这会儿四下无人……

年幼的谢衡之好奇心一上来,想着只尝一口。

这一尝,就尝了个醉醺醺,连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都不知道。

再睁眼,竟然是被热醒的。

眼下虽然是夏季,但酒窖向来阴凉,怎会热成这样?

他立刻踩上梯子,打算钻出去。

但窖口盖就像炭火一样灼烫,根本碰不了一下。

他只能站在梯子上,大喊着爹娘,却无人回应。

他又去拿起爹爹扔在地窖的锄头,试图顶开窖口盖。但上面似乎被什么东西压住了,根本顶不动。

谢衡之再年幼,也感觉到出了大事。

他已经隐隐有了喘不上气的趋势,再凝神细听,辨别出地面上火烧的声音,当即意识到——家里失火了!

那时的谢衡之还天真地以为爹娘已经逃了出去,只是不知他躲在地窖里。

若是在此坐等旁人相救,他必然挺不过去。

而劈开了窖口盖,迎接他的也不过是火海。

好在这是自家酒窖,为了酿酒藏酒,特意挖在了靠近水源的地方。

谢衡之当即拿起锄头,劈向了最薄的那一面墙。

虽不知墙后是什么,总好过坐以待毙。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力气,竟然当真在窒息之前,劈开了墙。

当源源不断的水涌了进来,他几乎已经打不着南北,只能靠着求生意志,朝着空气充足的方向不停地游。

等他得以靠岸,已经精疲力竭,双脚一沾地,便体力不支,晕了过去。

再醒来时,天光已经大亮。

他躺在地上,看着飘满黑灰的上空,眨了眨眼,立刻起身往家跑去。

然而在隔着半里路的地方,他就止步不前。

原来不是他的家里着了火。

整个云襄村,三十多户人家,两百多口人,他的爹娘,他的哥哥姐姐,他的亲戚,他的玩伴,以及那个外村来投奔亲戚的与他同龄的男孩,全在这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

这些印刻在谢衡之脑海里的回忆,被他三言两语说出来,仿佛只是平常不过的往事。

而此后二十年,他是如何被谢老夫人收养的,又是如何从江州书院开始抽丝剥茧,拔树寻根,一步步走进上京寻找最初的真相……只字未提,皇后都心知肚明。

当初贵妃贺氏先她一步诞下大皇子,大梁向来又有立嫡立长之争。

作为皇后,眼

看着自己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好不容易等到大皇子三岁时,她终于怀上了第一胎,大夫却断言是个女儿。

而这时,贵妃又怀上了第二胎。

本就不易受孕的皇后怎能容忍自己的地位被旁人威胁到这个地步,帝位也只能属于她的孩子。

所以她不过是让人去偏远的地方给她找些和她同月生产的孕妇,以备不时之需,偏巧那云襄村竟有四个这样的孕妇。

等她开始临盆阵痛时,她的心腹立刻安排催产那四个孕妇。

不想这云襄村的四个女人倒是争气,竟有三个怀的都是儿子。

而皇后的确如大夫所言,生了一个女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