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0 章 140(1 / 2)

加入书签

胡青没在饭局上喝的酒,在小摊子上喝了个够,喝大了就哭。

一个大男人,缩在小凳子上哭的格外伤心。眼泪分成好几条,在脸上淌出一道道印子。

胡青想不明白,他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日子怎么就这样的看不到头,找不到任何希望。

明明他以前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全家人的希望,现在他却成了人人嫌弃的对象。

他作为丈夫,妻子不听他的。范娟总是挂在嘴上“不行就离”,仿佛离婚是吃糖豆一样容易。每次范娟一说,他就偃旗息鼓,他不怕范娟,却怕离婚丢人。

作为儿子,他被弟弟妹妹的优秀盖了过去,胡母虽然也心疼他,但是一些细微地方却叫他难受。老家的婚丧嫁娶,明明按照常理都是落在他这个长子身上,母亲却每次都要问问弟弟。

母亲和妻子常常放在嘴上的话就是:“得问问你弟,他认识人多。”

最后,作为父亲,胡凯旋却对他毫无尊重。每次他要管教,范娟都要和他大吵一架。

吵的最凶的时候,范娟好几次以死相逼。

“你打!打死我们娘俩好了!我不活了!”

她生下胡凯旋之后,心里满满装着这个儿子,谁都别想伸一指头。

一个打,一个护,到了最后,不了了之。

有时候气性上来,胡青总觉得这鬼日子过着真没一点意思,他压根就不会谈生意,现在这样熬着,不如丢下这些去南方打工自在。

他的大车证是被吊销了,但是他还能在工地上干干旁的。

虽然是下力气的活,但是他觉得那样的日子舒心。

只是每次他一开个头,老娘和妻子都说他不知道好歹。

“老家多少亲戚抢着跟你弟混,现在咱们一家人好不容易过上这样的日子,你又要作什么?”

他下学早,文化不高,胡明那种八面玲珑他也学不会,逐渐的,他越来越没话说。

胡青喝的晕乎乎的,掉着眼泪跟妹妹诉苦。

“我有时候就是想找人说说话。”

只可惜,家里就没有人愿意听他说,外面人都是些酒肉朋友,更是说不上。

天长日久,胡青觉得自己就是个哑巴。

人到中年,他却没有意气风发,只觉得自己窝囊的厉害。

胡燕听了大哥絮絮叨叨颠三倒四的倒苦水,一直熬到夜色深深。终于胡青倾诉完,心满意足的醉倒了。

胡燕把醉倒的大哥送回酒店,胡母吓了一大跳。

“这怎么了这是?”

胡燕把人放下:“没事,我跟大哥喝了点酒。”

“妈,嫂子,你们休息吧,晚上也稍微注意下大哥二哥的情况,别叫他俩单独睡,小心吐了再憋着。”

范娟从里屋出来,看见胡青喝醉就格外不耐烦,偏偏长本事的小姑子在,她也只能捏着鼻子把人搀进屋子里。

胡燕:“我走了。”

胡母眼巴巴的:“要不,你住下吧……我后天就回去了,咱俩晚上睡一床……”()

她想跟女儿说说话。

⒃酥肉锅提醒您《九零之长姐不干了》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⒃『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次来虽然胡燕一手包揽了他们在这里的吃穿住行,但是胡母就是觉得女儿跟她隔着一层。

当然了,女儿发达了,对她这个妈也够大方。穿的衣服买了好几身,特产什么的更是买了好大一堆让她带回去分,可除了这些,胡燕却没有更多的动作。

胡母觉得心里落差很大,没有对比还好,可一想到女儿在蔡州开店那几年,每次回去不光是大包小包,还有各种吃的用的。

哪怕是很便宜的一个花馍样子,胡燕拿回来也说的是“之前你不是说想学着做二婶做的那种花馍吗?正好我在街上看见有卖这种模具的,你试试看好用不”。

胡母那时候没觉得怎么样,可现在有了比照,她总觉得心里空空的。

现在钱是有了,可一家子谁都藏着一堆心事,胡燕对她面子上不错一点,却一点没有母女之间的亲近。

这种疏离下,胡母来这几天愣是没有敢提一句催婚的事。

可一想到后天就要走,胡母还是希望胡燕能住下,两人不说彻夜谈心,好歹也说说这些年。

她想解释当年那个误会。

可胡燕却看一眼手表,拒绝道:“妈,我明天早上有个会,从这里过去太远了。”

胡母低落道:“有会啊,那行吧、行吧。”

胡燕要走,苏红披了一件衣服:“我送送你。”

“妈,你给我看下胡星,她刚睡着,要是醒了你别让她喝水。”

胡母应了一声,苏红和胡燕出了套房坐电梯下楼。

两人走到大厅,苏红突然来了一句。

“燕子,我拜托你一件事。”

胡燕愣了一下:“嫂子,你说。”

苏红突然攥住胡燕的胳膊,有点冰凉的手把胡燕给激的抖了一下。

苏红语气里带着哀求。

“燕子,你答应我。”

“过几年,要是我不在了,你帮我照看一下星星。”

这冷不丁的一句话,把胡燕给惊的不行。

“嫂子,你说什么呢!”

什么不在,说这样的话,叫人预感不好。

苏红:“不用你花钱,也不用你照顾,只需要你关键时候点点她……星星很乖的,她特别听话,我为她准备好一切了,就是怕中间有什么意外……”

胡燕被苏红的话说的心脏狂跳:“嫂子,你别这样说,星星还小,你跟二哥往后还有好多年。”

苏红撒开手,眼神里多了一抹决绝。

“没有多久了。”

“燕子,我确诊乳腺癌了。”

胡燕大惊失色:“嫂子,你……”

苏红目光落在不远处,喃喃道:“我确诊一年多了,医生说也就是这几年的功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