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4 章(1 / 2)

加入书签

张寂没有前去姜府观礼,观太子妃大婚。

姜太傅未曾邀他,是一重原因。另一重原因是,天未亮,张寂便得手下汇报,于北郊山林,发现被抛被分的尸体,疑似是张指挥使在查找的侍女绿露的尸身。

张寂心事难言。

半年不见绿露,也查不到此女踪迹,而姜芜于前些日子露了些破绽。张寂对姜芜生出怀疑,这几日,便一直瞒着姜芜,私下查找绿露的线索。

他希望自己想错了,但是在下属汇报那女尸线索后,张寂沉默一炷香时间,仍是带着卫士们,在大婚典前直出北城,前往北郊山林查询女尸。

天蒙蒙亮,北郊野林草木寥寥而窸窣,又有露水泥草潮湿气息,浸湿这些武人的衣袍。

他们用剑柄开道,四处敲打。跟随的手下低声向张寂汇报:“有一个猎户,猎兔子时挖到了一个戒指。猎户到山下当铺典当,被人报案。开封府的兄弟们知道咱们最近在找什么人,就把这个消息跟属下透露了。”

下属抬头,透过高耸入天的密林努力张望:“应该是在这附近吧……”

张寂忽而蹲了下去。

青色武袍落在地上,沾了泥土。他先用剑鞘敲击一地,朝下压了压。那处声音不见沉甸甸,乃是低闷空寂。众人一对视,都听出了不寻常。

而他们的指挥使言简意赅:“挖。”

下属们合力挖开这片泥土。他们从土里没有挖出完整的女尸,而是挖出了一根手指头。过了许多日,指头已经腐烂,散发着恶臭气息,让人欲吐。

弟兄们脸色微变。

张寂面不改色,朝身后某人递了一眼。那人上前检查指头,最后低声回话:“……是女子指头。”

张寂垂着眼。

跟在他身旁的近侍,看到这位郎君极快地睫毛颤抖,某一瞬闭目,压下他眼中的千般神色。

张寂站起身。

他的身形在半明半暗的天色下,被枯林罩上一重濛濛雾气,像清雪一般。这重雪萧索无比,张寂神虽苍白,却依然坚拔不催。

他在众人身前,迈步长行,淡道:“继续找。”

他仍不能确认这尸体是绿露的,不敢相信在他面前柔弱单薄的姜芜,背后有另一张无人见过的恶鬼面。

他照拂她,关爱她,呵护她,一次次去帮她救她。可他在这一次次机会中,是否沦为了她的帮凶,在帮着她杀人放火呢?

他从建康府带回来的那个柔弱小女子,真的是他日日愧疚的那个小女子吗?

他今日已经走到了近处,只剩下一重薄纱,便能看清姜芜的真面目。他身子发抖心神直跌,每走一步都希望这是幻觉——

可张寂从不沉溺于虚妄。

他要朝前走,他要看清——姜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

姜太傅府上,张灯结彩,与北郊的荒芜全然不同。

朝中与姜家交好的朝臣与各大世

家名门的贵族男女,几乎都来观礼。甚至许多百姓无缘参与宫中办的婚宴,也要来女家凑些热闹,沾些喜气。

毕竟今日是上元日,金吾不禁;毕竟寻常百姓少有见到太子妃的机会,此日难得。

而姜家百年望族,出手也颇为大气。姜母虽病逝,无法主持今日礼,但姜家主家特意派了两位中年妇人,帮姜太傅稳住此日。

众人一派忙乱,于百忙中,两位主持今日局面的妇人中的一位,抓住一侍女着急问:“姜芜呢?妹妹出嫁,她得出面啊。()”

被抓住的人,是一个面生侍女。

那侍女面白气盛,身量微高,叽里咕噜说了什么。一片喧闹中,妇人没有听清:“你说什么??()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一旁的玲珑眼尖,忙将那侍女唤过来,埋到自己身后。玲珑在妇人疑惑又烦闷的眼神中,乖巧回答:“大娘子不在府上呢。大娘子早早进宫去了,说去东宫看看有没有需要娘家这边帮衬的。”

妇人一怔,大怒:“什么礼数?!上不得台面……”

她正要气骂,被旁人另一妇人一拉,想到今日是婚宴,便硬生生压下了不痛快。

两位主持婚宴的姜氏妇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有些鄙夷:姜夫人那个半路认回来的女儿当真是小家子气,这么重要的吉日,她居然混不吝地进宫去了。

宫中典仪有礼部办,有宗庙看,用得着姜家?只有女方这一边,才需要姜芜出面。毕竟姜夫人病逝,姜家总得有一个能撑住场面的人。

如今看来,她们指望不上姜芜,只好忍着气帮衬,暗道姜太傅教女无方。

而手持一却扇、端坐于婚榻的姜循,已然将两位妇人的抱怨听了个干净。

那被训斥的侍女不甘不愿地被玲珑扯走,默默退回姜循身边。身边照应的嬷嬷们出门和侍女拿什么物件,姜循便漫然抬目,瞥了那侍女一眼。

侍女面孔稚嫩而身量微高,眼珠灵活乱转。也就是今日局面有些乱,但凡有人细看,便能发现异常:这侍女非“女”,而是男子假扮。

更确切地说,他是被姜循关了将近半年的苗疆少年。

少年终于被放出来,雀跃无比。但他一听姜循的计划,又是什么“蛊”啊之类的,便一阵后怕,连连摇头。他因为多年前下的一个蛊,自觉不断被连累。他弄不懂中原人在想什么,当然不肯再照做。

然而姜循又威胁又哄,还柔声告诉他:“只是些小玩意儿。照我的话做,谁也不受损。我又没让你做什么坏事,你怕什么?但凡你帮我这一次,我就放你离开,不再拘着你了。”

昨夜前,姜循揉着他乌发,弯眸哄他:“你跑出苗疆,不就是想摆脱你姐姐的控制吗?现在有机会远走高飞了,你还不开心?”

苗疆少年确实单纯,也可能是被姜循美貌所迷。

一位温柔的、满嘴甜蜜话儿的姐姐哄着他,和他自己的亲姐姐全然不同,这位新姐姐好听的话儿不要钱一般。苗疆少年自然不知姜循的口齿功夫,他昏昏然就被姜循说动,

() 被姜循拉上贼船,被姜循扮作“侍女”,出现在了今日姜循身边,充作姜循的陪嫁侍女。

此时此刻,苗疆少年紧张而兴奋地压低声音,和姜循咬耳朵:“姐姐,你说得没错。我刚才出门数人头,那些老头子,果然来了有二十个!”

他口中的老头子,都是姜循设想中、有可能出现在女方家中观礼的朝臣。

姜循唇角轻轻扬了下。

嫁衣繁盛,美人端庄,四面烛火红彤彤间,她一笑之下,整个屋舍都因此而明亮几分。

苗疆少年看得呆住,听到姜循轻笑嘱咐:“那么,你把我交给你的东西都用你那神奇的法子种进去。我爹这边交给我——因为我爹只会和我近身。他又一向谨慎,难免认出你。”

姜循没听到应声,秋波流转,望向身边“侍女”。

少年面颊绯红,呆而天真:“姐姐,你好坏。”

姜循朝他一笑,美目流波:“那你喜欢吗?”

她这样的佳人,平日一颦一笑都足以倾倒人,而盛装婚服,于美人来说更显辉煌。苗疆少年心中可惜起来,后悔自己当初为她种蛊。这么漂亮的姐姐,却要被他害死了……

他踟蹰茫然间,听到外面内宦尖声:“良时到——”

苗疆少年连忙翻身躲后,他仓促躲开间,余光见到那位儒雅的姜太傅进了屋,作为父母,来送自家女儿出阁。

姜循的手轻轻挽在姜明潮手上。

与这世间所有送女出嫁的父母不同,这对父女之间,不见一丝感慨与温情。姜太傅只目光在姜循面上停顿了一二,姜循朝他笑了一笑。

她笑容美丽,落在姜明潮眼中只见挑衅。

旁边妇人与女客们唏嘘。

她们远远看着,以为姜夫人早早过世,没有看到女儿出嫁的一幕,何其遗憾。而这婚宴如此盛大,姜太傅送女出阁,又何其不易。

姜明潮在礼官司仪的指示下,牵着姜循出阁。

鞭炮声与礼乐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而父女二人一径行至府门门阀与照壁间,都不曾见到有何异常。

姜明潮有些讶然,侧头望向姜循,低声说着只有二人才能听懂的话:“稀奇。你在今日没有做出安排?”

姜明潮抬目,朝四方屋檐望:“江鹭竟不来劫婚?”

姜循与他相搭的手,轻轻颤了一下。

一片喧哗中,姜循侧头望向姜明潮。她盯着姜明潮那双没太多情绪的眼睛,半晌轻笑:“……看来爹知道了很多事。”

姜明潮淡然:“我知道的事,远比你以为的多。你的小儿手段,在我眼中皆如嬉戏。若我不给你机会,你又岂有走到今日的可能?”

姜循微笑。

她眼中的笑一点点放大,泛着泪光,含着雾气。

落在观礼众人眼中,执着父亲手走向府门的姜家二娘子,与其父是如此的其乐融融,又恋恋不舍。

姜循握着姜明潮的手倏地一紧。

姜明潮感觉到一

阵极轻微的刺意。

他低头,看到姜循借着她那绣纹繁复、一重纱又一重帛的袖口,将一根刺刺入了他腕间。

姜循柔声:“爹,你教过我的,所有阴谋阳谋都无妨,所有周密计划都无用。事到临头,断没有万事按照人的计划走的道理。关键时刻,往往是气盛者赢,往往是勇者赢。

“计划越周密,越容易出错。涉入计划的因素越多,每一环节上的问题便越多。所以我没有什么严密计划,我的计划一直只有我自己。”

姜循变得冰冷尖锐,她眼睛在笑,实则面上没有一点笑意:“即使是小儿手段,只要有用就好。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日爹且看看,我到底要用我的小儿手段,将你逼到哪一步——”

“啪——”

鞭炮爆炸声震耳欲聋,飞起的绸缎彩屑飞上姜循的衣摆。

而那绣着凤凰栖梧的婚服繁重无比,没有被风与鞭炮掀起一点衣弧。父女二人立在府门前用他人听不到的音量针锋相对间,姜循听到司仪再唱:“新娘出阁,厌翟车至——”

长长的巷侧围满了观礼百姓,然而厌翟车没有到。

太子暮逊本应带着卤部仪仗,承団盖厌翟车,来迎太子妃入皇城,入东宫。而今吉时已到,太子的仪仗却没到。

观礼的朝臣和贵族男女们各自惊讶,窃窃私语。立在府门前的姜明潮和姜循却面不改色,司仪刚露出为难之态,便见街巷尽头有人骑马疾奔而来。

那骑士气喘吁吁跳下马,看衣着打扮,乃是姜家卫士的模样。

气势急匆匆凑到姜太傅耳边,说的话让姜循也足以听到:“郎主,歹势不妥!太子、太子借仪仗礼,反了——”

姜明潮面不改色。

姜循亦似笑非笑。

二人对视一瞬,姜循手从姜明潮手臂上抽走,慢悠悠反身回府,淡道:“看来这吉时得错过,等下一个吉时了。没关系,我等得起。爹陪我一同等吧。”

--

此时此刻,仪卫的人马出了皇城,至内城门前。城前卫士早已得报太子大婚的仪仗队会通过此门,早早大门洞开。然那仪仗队到城门前,忽齐齐下马。

城门守卫疑惑去问,为首者刚到近前,便见仪卫中首领翻身下马,其后人马尽数而下。

仪卫首领抬头,城门守卫当即讶然认出:“严指挥使……”

禁卫三军中的马军,什么时候来给太子做仪卫了?但是守卫的质疑没有说完,严北明上前三步,拔剑出鞘,一捅之下,那守卫当即毙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