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1 章(1 / 2)

加入书签

坤宁宫。

这座空了许久的宫殿,总算是用上了,不过大殿宽广,越发显得新帝后宫凋零,妃嫔真真只有一小撮,让来此的福晋们不太习惯。

皇后之下,贵妃只有一位,妃位上也只有一位,嫔位上才四人,往下是宁贵人武氏、婉贵人张氏、安常在马氏、以及静常在常氏,满打满算才凑足十指之数,少得可怜。

都是潜邸的老人,最年轻的婉贵人进潜邸也是八年前的事情了,八年足够让一个年轻姑娘认清现实了。

承宠是不用再想了,她至今甚至都没见过主子爷几次,进宫能被封为贵人,还被赐封号婉,对她而言,实是意外之喜。

如此多熬些年,熬到万岁爷大封后宫,她应该也能再升一级,做个主位娘娘了,因此她打从心底希望贵妃能长久独宠,她已经不年轻了,将来新人进宫,如果得宠的话,挤占的将会是她往上升的空间,但贵妃就不一样,她无宠无子无家世,这辈子都不可能升到妃位,只能望一望贵妃的身影。

在场没有子嗣的娘娘们大都抱着同样的想法,与其被新人压,不如被贵妃一个人压一辈子,反正也压了这么多年了,而且贵妃驻颜有术,如今瞧着都还水灵灵的。

有子嗣的娘娘们考虑的要更多些。

齐妃是真没想到她竟只是个妃位,她可是为万岁爷生了三子一女的,只是她的第二个孩子弘昐两岁便夭折,都不曾序齿,可皇上现在的长子长女次子皆是她所出,这都不值得一个贵妃位吗。

先前在府里的时候,二阿哥被从上书房接回,而且被先帝所恶,没了做世子的可能,她只能顺着爷的意依附于福晋,但进了宫,哪怕她只是个妃位,但也是二皇子、三皇子和长公主的母妃,这让她如何甘心继续依附皇后。

皇后也只是皇后,一个从来没有被皇上宠爱过的皇后,一个所生皇子序齿靠后的皇后,皇上当年不也只是庶皇子。

齐妃现在不是年轻那会儿还咋咋呼呼的时候了,她也是做了祖母的人,所以并不急着脱离皇后,她还等着皇后和贵妃鹬蚌相争,让她做渔夫呢。

熹嫔和裕嫔在潜邸的时候便抱团,进了宫也一样,两人都不是急性子,有的是耐心。

贵妃林氏其实对‘珍’这个封号很有意见,直男的惊喜真的让人消化不良,如果皇上提前跟她说一声,她宁可不要封号,林贵妃比珍贵妃好听顺耳多了,珍贵妃珍贵妃……听起来总让她觉得还有个假贵妃。

作为一个知道历史的人,她心理准备充足,进宫后适应良好,紫禁城对她而言和雍王府的区别不大,只是换了个更大一点的地方,人还是原来的人,她过得也还是原来的日子。

从前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去正院给福晋请安,现在是去坤宁宫给皇后请安,然后再跟皇后一道去宁寿宫给太后请安,因为太后喜静,不想见太多人,所以只有妃位以上的人才能给太后请安。

太后怎么不把后位之下的人的请安也一同免了去,这老

太太从前不觉得,当了太后之后是真难伺候,以至于这段时间她跟皇后都有点惺惺相惜了。

当然,她也没傻到去和皇后做姐妹交朋友,她们都是有儿子的人,利益冲突是免不了的,但她也不想跟皇后跟任何人起冲突,她平时是属蜗牛的,只想待在景仁宫里过自己的小日子,可如果有人主动动手,她也不是吃素的,她有爷呢。

储位之争不可避免,她能教给几个孩子的不多,只有两个字——孝顺。

爷是从九龙夺嫡中闯出来的人,所以别跟他玩心眼,也不要急功近利,这个世界的爷,身体可好的很,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只做十三年的皇帝。

皇后近来看宫中姐妹由衷觉得顺眼。

主要是有对比,先帝的太后太妃们有多麻烦,底下的妹妹们就有多招人疼。

这段时间除了齐妃来她这儿念叨怂恿几句外,其他人都很安静,也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才能让王爷们把太妃接走,这都挤在西六宫和宁寿宫、寿安宫中,彼此新仇旧恨的,天天不消停。

*

五爷和九爷过年去额娘的翊坤宫待了一个多时辰,听额娘跟他们诉了不少苦。

昔日的对头成了太后,虽然不住在一个宫殿中,宜太妃也基本不往宁寿宫去,可这宫里到处都是人精,自然有人上赶着讨好太后。

而且现在翊坤宫住这么多人,这紫禁城也不是康熙爷的紫禁城了,她还住个什么劲儿。

“搬,我就想搬出去,如果去不了你们府上,那去皇家寺庙也行,去先帝陵前也行,总之是不待在这紫禁城了。”

宜太妃没有自称‘哀家’,她不习惯,也没有自称‘本宫’,她都要离开这处宫殿了,还称什么本宫。

“额娘稍安勿躁,等朝廷开印后,儿子便立马上折子,请求接您回府奉养。”五爷赶忙道。

他和皇上以前处得还不错,没得罪过皇上,不像九弟。

九爷知道他在老四跟前没有什么体面,只有旧仇,根本不指望老四会允许他接额娘回府奉养,他只是担心老四会因为他的缘故不肯给五哥和额娘这份方便,毕竟宫里这么多有子的太妃太嫔,至今还没有一人被接出去,他估摸着老四是准备扣着这些老太太。

以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有挟母以令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