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5 章(2 / 2)

加入书签

康熙没叫起,直接吩咐道:“你们现在都去畅春园帮着安排宴席,此次千叟宴总有一千八百四十六人参加,这一千八百多的老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已经致仕的官员,有农人,有商人,有读书人,有工匠……朕要你们亲自去安排这些人落座,每一个都不能落下,要耐心、细致、周到,照顾他们的身体,安抚他们的情绪,询问民间疾苦、朝政得失,切记要一视同仁。”

三爷主动问道:“臣等还未向皇阿玛献寿礼。”

“寿礼不急,过后呈上来即可。”

“臣等遵旨。”

康熙摆了摆手,让众人退下,等人都走了又吩咐魏珠:“把保和殿的皇孙都带到演

() 武场去,朕等会儿L去见他们。”

*

皇子们出了乾清宫,边往外走边商量,照顾安排一千八百多人,总要有个章程。

“我听说此次千叟宴是按照满汉和年龄排的,不如咱们先满再汉,先安排年龄大的老者,再安排年纪轻一些的。”三爷作为剩下这些皇子的哥哥,率先建议道。

九爷头一个提反对意见:“皇阿玛特意交代了要一视同仁,怎么能先满再汉,又不是只有一个人,咱们十多个人呢,肯定是满汉同时进行。”

十爷也跟着反对:“年龄也不能从最大的来,离寿宴举行还有两个时辰,现在就安排人入座,身体不好的老人怕是撑不住。”

三爷面色僵了僵,看着八爷、九爷和十爷道:“次序表尊重,自然是以年纪更长者为尊,如果不能从次序上来表尊重,那就只能从身份上来了,由亲王照顾年纪最长者,次之是郡王,然后是贝勒、贝子、未封爵的皇子,百姓们或许不懂别的,爵位高低总是知道的。”

老八是贝勒,老九是贝子,也就老十因生母是贵妃的缘故封了郡王。

满朝称颂又怎么样,爵位在这儿L摆着呢。

诸皇子里,被封亲王的只有三位——三爷、四爷和五爷。

郡王只有两位——七爷和十爷。

贝勒只一位——八爷。

贝子三位——九爷、十二爷和十四爷。

十三爷和几位排行靠后的皇子都尚未封爵。

爵位高低可见圣心,要知道诸皇子第一拨封爵的时候,八爷还是皇上的爱子之一,年纪最小的八爷和前边的四爷、五爷、七爷一样都被为贝勒,现在封亲王的封亲王,封郡王的封郡王,只有八爷还是贝勒。

三爷以为自己扎的只有老八和老九的心,殊不知此话一出,心里最不痛快的十四。

虽然在他之后的弟弟们都还是光头阿哥,皇阿玛上次封爵只封到他这儿L,可一个区区的贝子,连贝勒都不是,跟前面的三哥、四哥、五哥硬是差了整整三级。

这差的可不光是荣誉,也不只是禄银禄米,更重要的是佐领,手下的佐领才是决定实力的东西,和硕亲王能分到十六个佐领,郡王是十二个,贝勒是七个,到贝子就只有两个了,当然现在没这么多佐领给他们分,没哪个哥哥手下能有十六个佐领,但爵位决定了佐领的上限。

实力,荣誉,再加上真金白银,被低封的皇子谁心里能过得去,要知道皇伯皇叔们当年可是全都直接被封为亲王的。

三爷提起爵位高低,十四爷可不是要跳脚。

“三哥爵位最高,又最是年长,由你接待自然是规格最高的,我提议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交给三哥照顾,如此方显尊重。”

九爷附和:“我同意,三哥的身份最合适不过了。”

“我也同意。”十爷跟着开口。

“弟弟也同意。”八爷淡淡的道。

三爷看着剩下的人,眉头紧皱,按照常理,年纪越大,身体越

差,出事的风险也就越大,把八十岁以上的老者全都交给他,这如何能行。

“四弟、五弟、七弟你们觉得呢?古往今来的第一次千叟宴,又是皇阿玛的六十诞辰,满汉老人皆在,当以稳妥为准。”

皇阿玛向来节俭,举办如此盛大甚至称得上劳民伤财的千叟宴,不就是为了与民同乐,展现满汉一家亲,向百姓展现帝王的爱民和皇室的和善。

不知怎的,四爷此时脑海中突然响起卿卿玩闹时说过的一句戏言——死道友不死贫道。

在坑兄弟这事儿L上,皇子们都是有默契的,更何况不管谁去招待,风险都是不变的,只是是看摊在谁身上。

四爷:“三哥做事素来稳妥,担得起重任。”

五爷:“就依十四弟所言吧,我看挺合适的。”

七爷:“劳累三哥了。”

三爷:“……”

兄弟这种玩意没一个好东西。

“剩下的老者可分为七十岁以上和六十五岁以上,为了稳妥起见,七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下的老者,由我、五弟、七弟、八弟、九弟、十弟来照看,按人数均分,六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老者便由剩下年纪小的弟弟照顾,二十弟年纪小,就跟着十二弟吧,不要让他单独负责了。”四爷主动提议道。

不能再依着之前的分法了,否则三哥之下就是他了。

五爷和七爷自然赞同。

十二、十三、甚至十四都是赞同的,当然后面的十五、十六、十七和年纪最小的二十皇子爷都再赞成不过了。

如此八爷和九爷、十爷也不好再说什么,反正最难的一部分已经分出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