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6 章 正文完(2 / 2)

加入书签

他轻咳一声,复将司礼监众人的功绩列出来。

明晃晃的战功下,旁人再无法置喙。

其中时四时五赴疆多年,身为监军,却未能及时发现将领逆反,此罪当诛,然在将领反叛后,也是他们集结了剩余兵力,与蛮狄拼杀数日,守住北门关,等来朝廷的支援。

功过相抵,便免去他们的所有赏罚。

只是皇帝念及他们的功勋,又对时序提点一二,认为时五时六可堪大用,或当为一司掌印,只要时序肯松手放人,即可调他们去其余十一监领职。

时序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只道问过他们二人意见后,再与皇帝回禀,而后又代他们二人谢过皇帝嘉赏。

时五时六后,时三因救死扶伤无数,得赏千金,因他不愿离开司礼监,便又赐了他御医院的令牌,此后地位与御医院院判同等,可在御医院中挑选弟子亲传。

在他们之后,余下的则是死士暗卫出身者。

皇帝钦旨,免去诸人奴籍,恢复自由身,可入军籍留北疆,亦可充入御林军,此后做天子近卫。

在皇帝的授意下,相关臣子很快拟定的封赏,然几人在最上面的名字上看了又看

() ,不得不再次请求皇帝拿主意。

原是在这些死士暗卫中,有两人的功绩实在突出。

此二人原为司礼监死士,后做了时府的暗卫,多年前因疏忽犯错被放逐,几经辗转后,去了北疆从最底层的兵卒做起。

在去岁大战之前,他们就已经做了士兵长。

这次北狄进犯,他们更是始终坚守在阵前,后在掌印的任命下,分别带领一队士兵做前锋,斩敌无数。

若循旧例,他们可为参将。

可让两个太监做参将……堂堂朝廷三品武官,是不是太过了些?

皇帝未曾想还有这样两个人的存在,少不了多问两句。

谁知这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子站了出来。

经他提醒,皇帝才想起来,这两人原是时归身边的暗卫,还曾救过大公主一回。

皇帝沉吟良久:“空青,竹月……朕是有点印象。”

“若循旧例,此二人当封参加……掌印呢?他们两人既是从掌印府中出去的,掌印又是如何看法?”

此话一出,人群中的空青和竹月却是心头一紧。

当年因他们疏忽,致使时归被拐……以大人对他们的厌弃,或很难愿意为他们说话。

正当两人心中忐忑之时,却见时序上前一步,拱手道:“空青竹月二人已从时府出走,不再受臣之管辖,之后种种,亦与臣无关,只他们心怀朝廷,戍边护民,又有军功在身,论迹论心,皆当有功之臣,既有旧例可循,何不按例封赏呢?”

时序亲自为他二人请封,列及他们从军以来的所有功绩。

尤其是在北疆将领叛逃后,他们始终坚守阵前,只这份坚守,就是其余人所做不到的。

加之北疆将官死伤无数,正是缺失的时候。

皇帝思虑良久,抬手拒了最初的拟旨,又将空青和竹月提出,问及他们可愿镇守北疆。

得了他们二人肯定答复后,皇帝亲拟旨意,封他二人为昭勇、昭毅将军,授虎符,领北疆兵权。

最后只余时序未得封赏。

可就在百官为其嘉奖所为难时,时序又是主动提出,为皇帝分忧,乃他为家臣之本分,不敢求赏。

只来日义女入宫,还请太子殿下尊之、敬之。

时序看似是什么也没要,可他原就在京城威风赫赫,眼下又有了军功在身,只怕往后数年,再无人能动及他的地位。

便是皇帝想做什么,也少不了斟酌万分。

朝会之后,庆功宴设在同日晚上。

庆功宴为分席,受邀朝臣命妇皆在一处。

时归是和时序一起来的,才进到宴会中,就被百官围了起来,这些人嘴上说着贺掌印大胜归来,可未必没有给未来太子妃卖好的心思,无论心里如何作想,至少表面一片其乐融融。

随着百官散去,一直缀在后面的祁相夷上前半步。

他冲着时序长揖到底,又是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未发一言,遂

从他身前离开。

望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时归后知后觉:“阿爹,祁相……祁大人这是,与阿爹表达敬意呢?”

时序微微颔首,引她去了人少的地方休息。

时归难掩好奇,又问道:“如此看来,阿爹跟祁大人关系好像还不错?阿爹怎不针对他了?”

闻言,时序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

不过他很快又说:“如他这般的出头鸟,再多上几只,我司礼监再不是那最得罪人的了,倒省了我许多操心。”

“如此难得之人才,岂有再针对的道理?”

时归:“……”她竟无言以对。

……

庆功宴后第三日,北地众人姗姗来迟。

原本北地的使臣是跟时序一起来的,只行至半路时,独孤部落的王太后提出同往,他们只得再返回接驾,这样一来,他们就难免慢了几日,直至庆功宴结束方抵京。

之前北地骑兵支援北疆,可是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还是后来在时序送回的战报上,朝臣才知,原来这些骑兵都是独孤部落的王太后派去的。

谁敢想,当年为言语裹挟、被迫远嫁和亲的大公主,如今已成为整个北地的无冕之王?

摄政王太后只是她的起点,却绝不会是她的终点。

距离当年北地内乱,独孤部落政权更迭,也不过才过去四五年,而就在这四五年间,独孤部落不断壮大,哪怕没有大周的支持,只凭他们自己的能力,也足以号令整个北地。

而独孤部落,已是王太后的掌中之物。

北地使臣觐见,望着为众人所簇拥着的一身骑装的飒爽女子,众人只觉脸上一阵火辣辣地疼。

周兰茵俯首长拜,将独孤部落汗王玉印献上。

以独孤部落当下的地位,能号令独孤部落,便相当于能号令整个北地。

当年在皇帝座下放出的狂言——

周兰茵做到了。

从此往后,无论是大周,还是北地,再没有人敢小觑了她。

同年八月,太子迎娶太子妃。

红妆十里,锣鼓喧天。

独孤王太后点妆,昭勇、昭毅将军守门。

另有司礼监上百甲兵护卫,送小主子出门。

时序一身威严蟒袍,亲自将时归背出门,跨过府门后,抬眼便见太子候在门外,见他们出来,旋身下马。

“大人。”周璟承揖首,“孤予诺,与时归,此生不相负。”

时归只觉耳边的锣鼓声乍止乍起,不过晃神间,双脚就落了地,紧跟着便是一双略显陌生的手扶在她的臂弯上。

将人接到的这一刻,周璟承再也抑制不住面上的笑意。

“阿归,我来接你了。”

时归指尖一紧,心口的跳动一点点变得剧烈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才听鲜艳的盖头下传来很轻的一声:“……嗯。”

内侍尖细的嗓音响起,时归被牵去花轿上。

周兰茵等人在时府府外驻足,目送轿起,热闹的乐器声响彻街道,沿街百姓遥遥拜贺。

谨祝太子与太子妃百年琴瑟,白头偕老。

——正文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