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九章 武库里的宝贝(2 / 2)

加入书签

西汉立国伊始,便规定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必须由官府制造与保管。

制造兵器的重任,由九卿之一的少府承担,少府又下辖考工令、左弋令和若卢令,分别负责管理官营作坊,以及刀弩弓箭的监制与验收。

而生产出来并验收合格的兵器,将登记后,统一造册入库。

这里的入库,指的便是归入中央或者地方各郡的武库。

自洛阳都城至各边郡、内郡,均设有大小武库,边郡的武库是为了守疆固边、稳定国家,而内郡的武库则方便调兵遣将,以备地方性的民变。

除此之外,各诸侯国内的官制一如中央,具有极大的自主权,因此,这几个异姓王国内,也设有自己的武库。

“我险些大意了,赵国曾推行胡服骑射,一度是战国群雄中的强国,加上长期与胡族相邻。

赵国的武库中,怕不会还藏有什么可以制敌的法宝吧?”

吕释之心下一动,缓步踱得近了些,满脸好奇地伸头去看卫士们手上的弓箭。

***

他在赵地住了不短时日,出来进去,没点架子,早已与大家混熟。

加之羸弱文静,看上去毫无存在感,赵王张敖也对属下吩咐过,对于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建成侯务必恭敬,只要不是太出格的要求,都尽可以顺着他来。

校尉发自肺腑对这个病恹恹的外戚不设防,甚至还有些没来由的轻视,便随手递给他一把弓。

吕释之自幼跟随兄长吕泽习武,后来进了楚营,被折磨得九死一生,体虚孱弱,但对兵器的优劣差别,还是了然于胸的。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下,他猛吸一口气,张臂用力一拉,虽没能把弓全部拉满,但心下已给出了初步判断——

此弓的弓臂弹性一般,弓弦也不尽柔韧,称得上是一件合格的兵器,但不算佳品。

只是,虽不趁手,但不失为一把军中常见的上等弓箭,似乎不至于就到了被抱怨连连的程度。

莫非,赵国军士们用过胜它百倍的神弓,有了对比,才会引发诸多不满?

他心存旁骛,动作难免变形,骤然间气息不匀,胳膊一软,又咳得脸红脖子粗,

“咳咳咳,这弓,咳咳咳,确是不顺手。

你们适才说的庚弓,与此弓到底有何不同啊?”

卫士们暗暗憋笑,忙扶吕释之到阴凉处坐下,又手忙脚乱给他倒了杯水,才详细道来。

原来,众人皆知,武库中有一批老旧的庚弓,看起来破破烂烂,却无比丝滑顺手,准头高,射速快,自重轻,每每用起来,都有事半功倍之感。

有好事者遂去翻查,才发现这批旧弓,竟全部出自同一姓的工匠之手,也就是居于邯郸城内的姜氏一族。

“老姜家世代住在邯郸,到现在已有六、七代了。

他家祖传的手艺,不仅会制弓,听说还会造弩。

相传,当年姜氏先祖被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看重,任命为工师,委以制弓抗胡的重任。

后来,大将李牧也是用着他家造的良弓,并配以胡马,才训练出了万名好射手,大破匈奴与林胡诸族来着。”

“既如此,这姜家早该名扬域外才对,为何我们外埠人从未听过他家的名号?”

“唉,连年战乱,赵国势衰被灭,他家人死的死、跑的跑,好像只剩老姜一个,还成了个废人。”

“此话怎讲?”

“秦时,老姜曾因病误了徭役,被官府砍断一足,行动不便,心灰意冷,已多年不造弓了。

眼下武库里那些断朽老旧的弓,可堪用的也不过几十把了。”

吕释之心下恻然,秦对法家精神奉若圭臬,为求速治速安,严刑厉法,因一点小罪而断手、断足之人随处可见,老姜遭此无妄之灾,也属苛法下的无奈。

由此,他更深刻地体会到,皇帝、皇后与头脑清醒的大臣们每日挂在嘴边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对于老姜这样的普通民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