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43 章(1 / 2)

加入书签

“寿安公主得知陛下离开长安城之后,立刻就派臣带人来接应陛下了。”

萧临光语气激动,眼睛中已经含泪,“公主得知陛下遇险,心急如焚,涕泪涟涟言‘阿爷安我心方安’,当即便派最信任的臣子来接应陛下,如今蜀郡已经为陛下整理出了郡守府作为陛下暂居之处,就等着臣将陛下请回去了。”

一番恳切之言让这段时间饱经人情冷暖,逃亡之苦的李隆基万分感动。

他不无感慨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寿安和爱卿有心了。”

没想到一直被他忌惮的女儿才是他的忠臣啊。回想起自己先前对李长安的小心思,李隆基不仅有些唏嘘。

他看走了眼,没能看出来安禄山的野心,还被杨国忠蒙骗,好在这个幼女是个好的。

和来接应自己的军队会和之后,李隆基心里终于踏实了,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便又有了心思关心自己的江山。

“如今局势如何?”李隆基坐上了马车,开始询问起天下局势。

这段时间李隆基忧心的不仅是自己安危,也对如今的天下局势十分担忧。

只是在逃亡路上,消息难以传递到他手中,沿途郡府所得知的消息也都是些零零散散的旧消息,如今大唐到底有多少城池落入了安禄山手中,河朔三镇的军队是否已经和叛军交上了手,这些消息李隆基是两眼一抹黑,一点都不知道。

有寿安公主领导作战天下局势自然一片大好,要是你现在就把皇位传给寿安公主,说不准一年都不用,天下就能平定。

萧临光心中腹诽着,面上表情却丝毫不变:“叛军已经攻破了长安城。”

李隆基长叹一口气,这个消息他在沿途郡县已经有所听闻了,如今从萧临光口中得到肯定的消息,李隆基心底那仅存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安禄山正在建造浑天台,听说已经让太史监的相士们开始选定新国号了。”萧临光接着道,面上还露出了悲切的神情。

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满脸都写着“大唐要亡了”几个字。

因为谁大唐才要亡呢?

李隆基咳嗽了两声,心里发虚。他记得萧嵩虽然治国差了点,徒有其表,但是说话还是很好听的啊,怎么萧嵩这个儿子说话这么不中听,句句都往他心口上扎刀子呢。

“寿安如今在何处?”李隆基悄摸转移了话题,他感慨道,“朕一向看重寿安,南诏久战不下,实在是大唐心腹大患,唯有寿安为帅,朕才能够放心啊。”

萧临光面色不变,仿佛他不知道真相一样,他只是面色如常开始给自家公主表功:“公主到了南诏之后,本欲稳扎稳打,步步紧逼平定南诏,只是后来听说安禄山起兵,叛军一月不到就打到了洛阳城下,威胁东西一都安危,公主便十分焦急。”

“公主召左右曰:‘君辱臣死,父辱子死,今安贼谋逆,吾为帝女,岂能见国辱而泰然,当速平南诏,北伐不臣’,当即便召集三千精兵

(),日夜兼程?[()]?『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千里奔袭深入南诏,擒南诏王而归。”

“公主深入毒虫之地,日夜奔袭千里,手足尽肿,又一骑当先攻入太和城,受伤无数,见之者垂泪,公主只言为国尽忠,死亦无惧,何况伤乎?”

李隆基眼眶都有一丝酸胀,一时竟然不知道要说什么。

“时至今日,朕方知寿安之忠。”李隆基深吸一口气,“如今寿安可在蜀郡?朕还有要事要托付给她。”

被自己先前最信任的安禄山背刺一回之后,李隆基对其他将领也起了疑心,毕竟南北朝之乱就是前车之鉴,但凡有兵权的将领都可能会造反,安禄山不忠诚,其他将领难道就忠诚吗。

单单安禄山也就罢了,他一人之力还灭不了大唐,可倘若有其他人趁机起兵反唐,那不就跟隋末一模一样了?他李隆基就真成了亡国之君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不是那个子女惦记他皇位,明日这江山的主人还姓不姓李才是最要紧的问题。

“寿安公主平定南诏的第一日就带兵北上平叛了,如今已经攻下了三城,从叛军手中抢回了陈留郡,正要支援洛阳,守住东都。”萧临光表情无辜看着李隆基。

“寿安公主忠唐之心人人尽皆知。”

李隆基:“……”

这是擅自出兵吧?他没下过旨意命李长安带兵北上平叛啊。而且大军开拨那么容易吗,说出兵第一天就能出兵?他调动河朔三镇平叛,那三镇久经沙场的军队还得先花十天半个月准备粮草调动人马之后才能出兵呢,十镇里面倒数的剑南军能这么快吗。

别是原本打算造反,安禄山先动手了她才改成平叛的吧?

李隆基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好啊,大唐有寿安这样的良将,朕十分放心,朕要为寿安加封号,为镇国寿安公主,再加为黔中、河南一道观察使。”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之前,李隆基也是给他封了天下兵马大元帅。

离开了长安城之后,智商又占领了李隆基的大脑。

不管再怎么争权夺利,至少江山姓李这是大前提,儿女分封就分封了,如今最要紧的事情是先把安禄山摁死。

当然,他即将前往蜀郡,蜀郡是剑南道治所,他过得好不好全要看剑南节度使李长安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隆基表情平静,当下就写了圣旨,按了大印,交给了身边的宦官,当着萧临光的面叮嘱宦官:“你速将此旨意带给寿安公主,转告她,只让她安心与太子一并领兵平叛就是,其他诸事,朕都依她。”

反正就算李长安有觊觎帝位的野心,她第一敌人也是太子李亨,只要李亨还是太子,大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就是李亨。安乐公主谋反之前先杀了太子,他当皇帝之前也是他的兄长先做了“让太子”,把太子之位腾了出来,就算是太宗皇帝那也是先杀了太子李建成才当的皇帝。

安禄山、李亨,李长安前面有的是对手。李隆基也不吝啬于做一次好人,既然想马儿跑,便要给马儿吃草,他要李长安平叛,自然也

() 不能吝啬封赏。

一切做完之后,李隆基便看了眼天色,笑道:“萧卿家也未用午膳吧,不妨与朕一并用膳。”

这是暗戳戳的提醒萧临光他们该吃饭了,这一路上折腾来折腾去,李隆基就没吃过一顿安稳饭,如今终于能吃一顿安稳饭,李隆基早已迫不及待。

萧临光十分识趣道:“臣这便传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