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番外五:老去(2 / 2)

加入书签

当年,赵寰借着赵氏儿孙一视同仁参加科举,告诉了所有官员一件事。

官员家族儿孙想要靠着恩荫出仕之路,在她这里完全行不通。

且赵氏儿孙全未曾加封,岳飞首先站了出来,主动提出不要加封。接着,姜醉眉赵瑚儿等人也更跟着表了态。

那些想要等着赵寰登基加官进爵之人,私底下肯定不满。赵寰得了不少诸如凉薄,过河拆桥的骂名。但她行得正,问心无愧。所作所为,经得起天下人的考验。

哪怕有所不满,最终没能掀起什么风浪。

赵寰对赵氏的儿孙们说过一句话,同时,她亦是借机对想要世卿世禄的官员们所说。

“你们得了天底下最好的先生教导,占据了天时地利。要是还比不过那些出身普通寻常的考生,真是家门不幸。"

赵寰已经极少说重话, "家门不幸"这几个字,真正聪明人都听了进去。

不争气的儿孙要是出了士,岂止是“家门不幸”,说不定还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有本事的儿孙,在现在的大宋朝堂,从不愁没施展的机会。寒寂估计是这天下与赵寰相处最随意之人,他一见到赵寰,便凑上前仔细打量。

打量了会,虽绷着脸,嘴角却明显上扬,带着绷不住的幸灾乐祸: “呵呵,身子好了。麻烦却来了。”

赵寰拿着手上的书,作势欲揍他。寒寂灵活躲开了,哈哈大笑道: “打不着!”

赵寰失笑道: "一把老骨头,也不怕闪了腰。"

寒寂脸一下垮下来,抬

手不由自主抚摸着脸,愤愤道: “贫僧哪老了?贫僧只比你年长五岁,五岁而已!"

赵寰道: “我老了啊!”

寒寂哼了声,悻悻放下了手,在她对面大马金刀坐下,很是不见外自己提壶倒茶。端起茶盏闻了闻,嫌弃地道: “你都是官家了,怎地不吃点好的茶?”赵寰咦了声,道: "我让人去你寺庙里取好茶。"

寒寂自知说漏了嘴,很是勉强大方道: "算了算了,你是官家,一切你说了算。"赵寰慢慢翻着书,道: "国师,你来就是嫌弃我的茶吗?"寒寂听到国师,又差点没跳起来。

这些年他顶着国师的称号,从未在赵寰手上拿到一个大钱的俸禄。

不仅如此,他还得辛辛苦苦讲经,做道场法事。得来的收益,每月准时送到慈善义诊处与户部。罢了罢了,连大辽的兵马百姓都交了出来,这些金银财宝算什么。

大辽啊!

他都好久没想起了,也许久未曾听到有人提及。曾经显赫一时的大辽,早就成了过往云烟。惆怅一闪而逝,寒寂很快就恢复了心情。

他一个出家人,都快忘记了自己姓萧。还惦记着方外之事,会影响他的得道飞升。寒寂吃了几口茶,好奇问道: “你真没选好储君?”

赵寰道: "莫非你有举荐之人?"

寒寂道: “贫僧若不是世外高人,会以为你在暗指我要站队,捞从龙之功。贫僧就是纯来探病,你莫要冤枉了贫僧的一片好心。"

赵寰嫌弃地道: "真是越老话越多,想得也多。我真是在问你呢。"

>

赵寰认真听着,笑道: “你还真是听了不少八卦是非。”

寒寂瞪眼: "你说认真问我的!"

赵寰笑了起来,接着叹息一声,认真道:“只有野心,聪慧远远不够。最最重要的是,对待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要有如佛主那样,舍身饲虎的慈悲心。"

寒寂脸上的笑容逐渐淡去,变得严肃而沉静。赵寰便是这样做了一生。

哪怕是史书上称道的千古名君,皆有自己的私心。登基之后,不封赏自己的亲信容易,不封赏自己的儿女亲戚难。

王公贵族一大堆,好些州府的赋税,都拿来养了他们。赵寰虽说没有后代,既便有,寒寂深信,她永远不会那般做。

赵寰淡淡道: “再说,不一定非得是赵氏儿女。这天下之主,是带着天下往更好的地方走去,而非要享受天下百姓的供奉,凌驾于他们之上。"

寒寂愣住,双手合十郑重施礼: "贫僧着相了。"赵寰没有纠正他,只笑了笑。

在她的前世有句话,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储君选不好,就会面临这样的局面。

她不会已将成亲之人,赵氏儿孙排除在外,这样等于走了另外的极端。她一人看到的终归有限,到时候,她会在小范围内,票选决定。

借此,她想开创票选储君的先河。对于后来的甄选储君,也是一个导向。这是她能为大宋,为天下百姓能做的最后一件事。至于以后会走向何方,端看天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