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四十八章 群情激奋(2 / 2)

加入书签

四周听着他念的百姓,也都是恐惧起来。

“怎么会这样。

辅汉将军好不容易来我们广阳府了。

一战便夺下了阳武城。

那一夜的大火,那一夜的杀声。

仿佛就在昨夜。

眨眼之间,怎么就兵败如山倒了?”

“什么兵败如山倒。

是狗日的高句丽人与蒙元人狼狈为奸。

把我们包围了。”

“还不是一样?”

“布告栏上说。

蒙元人已经明确表示,如果将军抛弃我们,就会屠城。

将军不愿意抛弃我们,所以才决定在阳武与蒙元交战。

让我们平日里节约粮食。

让有粮食的商贩,城外的农户,拿出粮食,供给军队。

将军真是仁义啊。

可惜我家既不是粮贩子,也不是农户。

只能回家去,把消息告诉左邻右舍,大家一起节省粮食吃了。”

“是啊。

自古以来,一将功成万骨枯。

像曹操、白起什么的,为了兼并天下。

屠城杀降,数不胜数。

而能顾念百姓,与百姓同舟共济的。

只有刘皇叔啊。

将军仁义。

我们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物出物吧。”

城中百姓,群情激愤。

虽说吴年的大军,现在才正式踏足广阳府。

但是广阳府内,流传着他的名声,有他积累多年的信誉。

入城一战,吴年清点了城中民宅的损失,加以补偿。

再加上这一次蒙元人要屠城,吴年要保城。

人心都是肉长的,百姓当然是帮吴年,有力出力,有粮出粮。

随着消息散开,城中百姓都回去了家中,尽量的不在外活动。

只要不动,就不容易饿。

不容易饿,就能少吃一点。

有粮食的百姓,则主动的把多余的粮食,主动的拉去了县衙。

而城外的村庄,在得知情况之后。

村民们没有任何犹豫,拖家带口,带上了自己的粮食,耕牛,家业,如海纳百川一般,进入了城中。

可以预见,吴年是不愁军粮的。

这很神奇。

自古军阀纵横,农户、百姓,哪一个不藏起自己的粮食,偷着吃?

主动把粮食,交给军阀的。

不说是前所未有,至少也是凤毛麟角。

吴年得人心,可见一斑。

百姓的心思单纯,但是大姓的心思却是复杂。

成玉琏在自己临时搭建起县衙班子的宅子中,堂屋内。

召见了城中的大姓、大户。

也不仅是三大户,还有很多实力不俗的乡绅地主。

成玉琏坐在主位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看着坐在两旁的大姓当家,或代表。

过了一会儿,他放下了茶盏,摆出了光棍的姿态,说道:“诸位。

我成玉琏生长在阳武。

你们之中不少是我的朋友家,或是亲戚。”

“我对你们哪家有粮,哪家有布,哪家有盐,知根知底。

所以你们干脆一点,把粮食交出来。”

“要是你们不交。

我们将军仁义,倒也不会为难你们。

但是饿昏头了的百姓,眼冒绿光,可不会谈什么仁义,不仁义。

他们会抢了你们。”

“苍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黄天当立。

这是张角的口号,你们应该懂吧?”

“当然。

我成玉琏也是本县大户,家中粮食不少。

我全捐出来。”

他的潜台词是。

我做表率,粮食全捐出来。

你们不捐可以,将军仁义,不会为难你们。

但是我会让百姓,抢了你们。

到底是敬酒,还是罚酒,你们自己选。

他是真的狠。

就像他自己说的,在场的大户不是他的亲戚,就是他的朋友家,全部一棍子打死。

一点情面也不留。

让自己社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