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夏硕在努力漠视抢夺者(2 / 2)

加入书签

他每天还是照样忙碌,奔波于全乡的各个村庄,找人谈话,进行动员,亲自组织各村村委召开大会,向村民们宣传集资建厂的好处。

集资!

建厂!

夏硕当初任职之时的规划,终于迈出了第2步的步伐。

干实事的人,心胸是宽广的,相比于上面某些人只想着摘果子,夏硕现在唯1的念头是让项目更好。

整个青山乡,有8万多亩果树,全乡22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产出。

这份资源太厚了,年产高达几百万斤,如果单靠1个水果加工厂,根本无法消化所有的产出。

所以必须把这个项目搞成集群式产业,必须发动和鼓励全乡百姓集资建厂,并且至少要搞出5个百万资金级别的大厂,以及10余个34十万资金级别的小厂,形成庞大的产业群,才能覆盖整个青山乡。

这件事看似艰难,但是夏硕做的很顺利。

原因是他现在的威望极高,再加上现有的工厂产值摆在那里,哪怕老百姓们不懂经济,但也能看到水果工厂的红火。

红火!

意味着能挣钱!

能挣钱,意味着家庭会慢慢富裕。

所以全乡各个村子十分踊跃,每1次的村民大会都很成功,各家各户纷纷拿出所有积蓄,集资的资金迅速变成庞大数字。

1个人也许穷,1个家庭也许穷,甚至1整个村子都穷,祖祖辈辈过的都是穷日子。

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穷人的资金也能办大事,当整个村子齐心协力之时,汇聚的资金足以满足建厂的需求。

松林村,全乡最穷的村,同时,是夏硕威望最高的村。

全村百姓没有任何的迟疑,几乎把家里最后1张毛票拿出来,仅仅1个上午时间,已经完成集资活动。

27万元!

这是1个穷村的所有。

王家官庄,全乡最大的村,人口数量超过8000,宗族势力1直很庞大。

这个村子是乡委书记王高山的老家,同时乡里有许多干部和干事也出自这个村,所以不但人口基数庞大,村里家庭的情况也比别的村富裕。

夏硕在这个村子的威望不算高,但是王高山书记在这个村子1言9鼎,所以亲自帮夏硕站台,鼓动村里的百姓集资。

160万元!

集资总额竟然达到160万元。

全村8000人口,人均200块钱,轻轻松松搞定,第1个百万级别出现。

紧接着,喜悦的消息此起彼伏。

刘家官庄,同样是乡里的大村,人口基数3700余人,集资额度118万。

孙家官庄,祖祖辈辈喜欢做点小生意,所以虽然人口基数不多,但是集资总额却超过130万。

刘家村……

田洼子……

孙集……

拢共统计1下,集资超过百万的村子有7个。

其余15个村子,集资数额普遍也达到40万元级别!

这意味着明年开春以后,全乡每个村子都有水果厂,其中7个厂子的投资额度超过百万,除此还有14个40万元级别的小厂。

松林村最穷,只集资了27万元,所以算是资金最少的厂,但是1年也能创造不错的产值。

成绩,喜人!

远超夏硕的预想,水果项目至此腾飞。

在1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迎来了这1年的春节,青山乡政府正式上报县委,把1份千万元总额的立项文件摆在了所有领导面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