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5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十五章

勤政殿中吵得热火朝天,高俭一如既往的淡定。

一拨大臣支持向江湖人求援,说既然朝廷没这个能力对付那个神出鬼没的刺客组织,那就请有能者来解决,江湖事江湖了不是很好?

一拨大臣反对,说若是放任江湖人涌进京城,三教九流,难以控制,到时候刺客没抓到,说不定各种治安问题会层出不穷。

支持的一拨以长信侯,安国公,平阳侯为主,反对的一拨以礼部、兵部、刑部为主。

这些人上朝时在朝上吵,退朝后继续到勤政殿吵,却还是没吵出个章程来。

“那些刺客来路不明,目标不明,又躲在暗处,朝廷就是想出兵剿灭都不知道往哪儿剿?李大人你说得轻松,现在不提前应对,等刺客的刀架到你脖子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届时就不知道你有没有运气,等到人去救你了。”长信侯面露嘲讽说。

“侯爷不必咒我!你之言不过危言耸听,那些刀头舔血的江湖人岂是好相与的?今后有没有刺客了还是两说,可你若将京城的大门对那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江湖人敞开,闹出别的事端来,侯爷可担得起责任?”礼部尚书吴之荣扯着脖子质问。

“江湖人不好相与,那是你没找对地方,也是有专门管江湖人的地方嘛。他们不是有个什么什么盟主,到时候若有江湖人为非作歹,就让那个盟主出来管他们,手底下的人她总不能不顾吧?”平阳侯也跟着说道。

“哼,说得容易,若真闹出乱子,人家来不来收拾都是未知数,京城治安若是乱了,这天下朝堂就全都乱了!”兵部尚书吹胡子瞪眼,特瞧不上那些想尽一切办法推卸责任的人。

“好了好了,我们在此吵得不可开交,还是问问陛下的意思吧。”

安国公自从禁军被刺客摆了一道,太后又被魏王的人弹劾,丢了垂帘听政的权利,整个人都低调不少,虽然仍然站队,但能不发言就不发言,即使发言也是为了转移视线,转嫁责任。

高俭看着群臣齐齐看向自己,心道你们终于想起来这里还有个陛下了。

清了清嗓后,高俭开口:

“朕觉得,爱卿们所言都有道理!”

兵部尚书直来直去,不爱模棱两可,说:“陛下,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

长信侯也上前说道:“陛下,若不未雨绸缪,恐生大祸也。”

高俭看着两个拱手说话都把脑袋别向另一边,这是连眼角余光都不愿意扫到对方的意思吗?

“诸位爱卿的意思朕都已经明白了,都有点道理,但也都有问题,之所以不能统一,主要就是担忧的问题无法解决。”

“长信侯等担心若不早做准备,待下回刺客再行刺杀时无人相救;李大人等担心江湖人在京城胡作非为,难以控制,对吧?”高俭给他们做了个总结。

长信侯和李大人互相瞥了一眼:“是。”

“其实这两件事都好解决!”高俭笑得深沉

“臣等愿闻其详。”诸位大臣们纷纷说道。

高俭的目光在长信侯和李大人身上扫了一圈,说:

“要解决长信侯的问题,朕觉得是可以找江湖人救急的。”

高俭说完,长信侯眼前一亮,昂首挺胸的对高俭赞道:“陛下圣明!”

李大人急着想要反驳,被高俭抬手拦住:

“朕还没说完!当然李大人所虑也有道理,江湖人多了,难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乱,对京城治安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这些被请来救急的江湖人聚集在一起,就得找个约束他们的人。”

长信侯说:“陛下所言极是,臣先前提议请武林第一大派天极盟的……”

没说完就被高俭打断:

“不对不对,找江湖人约束江湖人来做朝廷的事,长信侯莫要想得太好,你怎么能保证所有的江湖人凑到一起,会真心实意的为朝廷效力呢?”

李大人觉得陛下这话说得在理,赶忙应和:

“不错,陛下英明,江湖中人可控性太差,以武犯禁者比比皆是,长信侯未免太天真了,以为只要朝廷发布指令,江湖人就得言听计从吗?可笑!”

“你……”

长信侯还想与李大人辩论,只听高俭大声说道:

“所以说,刺客之事可以如长信侯所言找江湖人救急,但朝廷不可放任,必须予以约束才行。而这个约束方,不能是江湖人自己,得由一个能代表朝廷又与江湖有所关联的人担任。”

高俭一番话,让两拨人都安静了下来。

皇帝的意思是找个朝廷的人去约束那帮江湖人,如果用法子,倒确实折中解决了两拨大臣们争吵了半天的问题。

但同时,又有新问题出现,找哪个能代表朝廷的人去约束那帮江湖人呢?

既要出身朝廷,又要与江湖有关联。

“不知陛下可有人选?”李大人问出大家心中疑问。

高俭看向了长信侯,长信侯头皮一紧,以为高俭要把这个烫手山芋委任给他,慌忙拒绝:

“陛下,臣不可!臣与那些江湖人没交情,自问约束不住他们,还请陛下另寻他人。”

高俭失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