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1 章 装神弄鬼唯(2 / 2)

加入书签

况且外面那些宫人,想用药的话,自己花钱去太医官署求啊,现在来求她家女官还不是看夏女官心善、心软、好说话?

辛夷对此很想翻个白眼,对这些人根本生不起什么同僚情意。

要她说,直接拒绝就行,大家睡不好,关她们什么事?

但既然女官已经同意施药,辛夷不好阴奉阳违。

那就分出去

() 三五副,随便应付一下得了。()

侍女在心里嘀咕着,根本不觉得她的想法有问题,准备替自家女官打发掉宫人。

⑨辛吉拉莱奈提醒您《如何让秦始皇寿终正寝》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⑨『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结果她到药房一查看,发现已经配好的成品安神药竟然还真的留有不少。

辛夷:“?”

难道最近女官是在研究安神药材?

贴心侍女阻拦了外界的纷纷扰扰,稚唯又安然睡了大半个时辰才被饿醒。

她两眼无神看着床栏。

昨晚宫人们暴露出的内心世界,可谓是人生百态的缩影。

祈求家人平安的、渴望死后登仙的、盼望富贵姻缘的、期待受到赏识的……

这都还算正常,人生所求无非是财权福禄寿,都在稚唯的预料之内。

但那些把她当成厉鬼的,在意识迷蒙、受到惊吓后胡言乱语的各种细节,才叫一个精彩。

向后宫低阶美人索贿;收受朝臣贿赂;对其他部门吃拿卡要;肆意打骂底层仆役;夸大身份为宫外亲戚做保护伞、欺骗蒙昧黔首的家财甚至家人……

总结起来就是,偷懒耍滑、谋财索贿、欺压弱小、逼迫宫女。

还有个别极为胆大的,敢和“鬼仙”谈条件,愿意余生供奉她,请她帮忙报仇、害人。

总算宫规严苛,没有敢真正闹出人命的——如果说把人折腾进隐宫不算“闹出人命”的话。

稚唯有一瞬间都不想再执行什么催眠计划,直接把这些事捅到秦始皇面前,看笑话得了。

看看看看,这就是陛下你身边的宫人啊!

安神药本来是稚唯提早给宫人们准备好的。

毕竟这是她自己惹的事,可不得收拾后尾吗。

但现在稚唯想给自己也喝一剂。

她是真的累。

忙碌了大半个晚上,不仅来回跑动制造“鬼影”,吊着嗓子说话,根据宫人们的反映现场编造恐吓用语,同时要时刻提防外墙之外的巡逻卫士,做好时刻被发现后逃离的准备。

重新把所有人迷晕之后,她还要在系统的检索下,把遗留的蛛丝马迹,什么头发啊脚印啊,统统处理掉。

最后心神俱累得回来,还得偷偷摸摸打水,洗脸卸妆,保证清早不会被侍女发现一丝端倪。

现在她腿疼、嗓子疼。

根本不想动弹。

在辛夷欲言又止的眼神中,稚唯坐在床上,毫无形象得囫囵吃完饭,认真想了想。

今天她本就可以休息,没有什么要紧的正事可做。

现在不知道外面的传言什么时候就会传到秦始皇那里,她还是避避风头,别出去为好。

既然如此。

嗯,很好,继续睡觉!

〈162〉

宫人都不是傻子,不会把“曲台宫有鬼”的事挂在嘴边。

只是人心恍惚,难免出错。

加上宫中人际关系复杂,这个奉茶宫女认了那个大宫女干亲,那个宦官有心仪的对象……

() 千丝万缕的关系构成了情报网,纸终究是包不住火,总有那么几句似是而非的话泄露出去。

但就算是贴身侍奉陛下的侍中、宦官、大宫女,听闻此事后,又有谁有那个胆子往秦始皇面前说呢?

只会是一边惊疑不定,一边狠狠训斥曲台宫的各级管事,让他们管好各自的人,暂且将暗中的流言浮动压了下去。

倒是赵中侍,时刻不忘表达自己对陛下的忠心,特意找到蒙恬,委婉表达了希望郎中令带人巡视宫里宫外的想法。

蒙恬表面上八风不动,一派淡然,待目送赵高走后,满头雾水得开始盘问底下的巡逻卫士。

“什么?你昨晚真看到了宫墙内有白影飘过?”

听到巡逻卫士惶恐回报,蒙恬都给气笑了。

他并非完全不信什么神鬼,但咸阳宫是天子居所,曲台宫偏殿后院里还住着个真正“天授”的夏稚唯。

什么鬼仙这么厉害,能在这里来去自由,还嚣张到跑出来吓唬人?

比起真有鬼影存在,蒙恬更怀疑是有人暗中作祟,对陛下图谋不轨。

想到夏稚唯,他随口问了句:“夏女官呢?”

近卫犹豫回道:“今日并没见到尚食医官。听侍女辛夷说,女官昨晚好似熬夜试药,伤了神,现在仍在休憩。”

蒙恬:“?”

他抬头看了眼天色。

都什么时辰了,还睡?

伤神???

坏了,该不会夏稚唯是受“鬼影”影响了吧?

难不成真有鬼仙出没?

郎中令半信半疑,匆忙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准备去看望他的小友。

稚唯真正醒来已是日落黄昏之际。

她一时来了兴致,叫辛夷摆餐到院中树下的石桌上,边吃边赏日落月升。

旁边的花藤沿着特质的木架蜿蜒爬了一墙,等开花时想来必定是一番美景。

系统看她整个人透出一副岁月静好的闲适感,想起昨晚那些宫女的大通铺住所,不禁感叹道:“别的不提,住宿方面,秦始皇对你是挺好的,不管从前现在,一直让你住单间,不必去人挤人。”

这一点稚唯承认:[确实如此。]

秦始皇封她为尚食医官,虽名义上是女官,但一句“秩四百石”就将她直接划入朝臣行列,与内廷女官相分割。

她官秩比肩一地县令,有参奏朝事之权。

简而言之,跟宫人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硬要比,那也是拿她和郎官比。

秦汉的郎官制度,基本是“子弟以父兄任为郎”或“大臣任举其子弟为官”。

这种“任子”的选官制度虽在西汉得到日益发展,但在秦朝已有体现。

比如,秦律中就明确提出,“葆子”犯罪享有一定特权,不同于其他罪犯。

这种“葆子”可以看作是初始形式的“任子”。

只能说

,特权阶级在哪儿都是一样的,秦始皇梦想着“秦万世”,那官僚地主当然也想世世代代永享富贵。

它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是科举制出现之前,朝廷补充人才、帝王提前考察选官的一种方式。

秦始皇身边的郎官大多都是重臣之子,比如昔日的蒙恬,只要郎官的能力品行不是差到一无是处,基本后期都会得到重用。

这种隐形福利带来的影响是持久的。

只看同为武将勋贵之后,王离的年纪小,此前当不得陛下的郎官,起步就明显比蒙恬晚些,在安丰县的时候被蒙中郎压得死死的。

明明是先一步遇到稚唯、发现她能力的那个,后面稚唯制麻醉汤、农具等事项,他却没能参与多少,手里的权力比蒙恬差了一大截。

可如今秦始皇身边的几位郎官即使出身勋贵,都不能自由出入宫廷,只有休沐日才能归家,平时住在宫中,与黑甲侍卫的地盘相邻,地方也不怎么宽敞。

而稚唯能在秦始皇处理朝政的曲台宫的偏殿里,独占一个院落,平时若是真有急事,辛夷即刻就能安排马车送她出宫。

这确实是出于秦始皇的厚待。

一位帝王若想表现对哪位的特殊待遇,很少会直言,都是通过赏赐等外在因素表现。

若是哪位郎官能得到稚唯这样的礼遇,那还不得立马感激涕零,向秦始皇表达要肝脑涂地以效犬马之劳的忠心。

“是啊,哪像你,”系统跟同伴玩笑道,“前脚给人做了道大餐,后脚就闹得满宫人心浮动。”

[我替他堪破某些人的阴暗,秦始皇得感谢我才对。]

稚唯理直气壮说完,想到昨晚的经历,却又无话可说。

宫内的种种不平和,是秦始皇的错吗?

或许他没有直接责任,但出现这种现象一定跟他息息相关。

大概是帝王过于自负高傲,对自己的驭人之术极为自信,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秦始皇的确不会被身边的污流所沾染,所以他可以只关注水量够不够,而不关心颜色黑不黑。

可一旦他倒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污流,都是引发祸乱的一份子。

它们藏在致使大秦倒台的暴虐、兵乱、起义等等原因的背后,无人在意,又如附骨之蚁。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没有赵高,也会有下一个王高、孙高、李高……

稚唯想想就头疼。

淦!想摆烂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