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52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252章

汉军夺回了河南地与河套地区,但一块地盘,尤其是这样水草丰美、地理位置重要的兵家关隘,如果没有人长期驻守,就算夺回来,也很有可能会被匈奴人随时反攻。

刘彻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非常明确了:河南地、河套地区的守土问题。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刘彻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新设朔方郡、五原郡,发十万人修筑朔方城,他要在这块新夺回来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座新城。

按照计划,被派去修筑新郡边城的十万兵卒,便是新移民了,他们会在那里定居下来,生存繁衍终老一生。

在国家层面的政治决策下达后,哪怕这些兵卒再郁闷苦痛,也只能按军令上路,这一次去了,便不像以前一样,打完仗就能回来了。

新城与关塞的筑建,少则一两年年,多则四五载,就算朝廷承诺给他们分田,也有报酬,可故土难离,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自此便是身在异乡,这种心情,又岂是三言两语能描述的。

临走的那一天,不知有多少人泪洒城郊。

李盛也跟着去了,这次负责工程的,是卫青麾下的校尉,已经因功封平陵侯的苏建,他先带着四万人前行,后面的队伍等一个月秋收后跟上。

临走之前,他被天子叫去专程嘱咐过,苏建听了一脑袋注意事项,路上就有点心理压力过大。

修城是苦差事,又是离家远去边城定居,刚开始生活条件肯定也很艰苦,士兵心里肯定还是有怨气的,因此苏建在路上一直都很担心,就怕军中哗变,有人振臂一呼:TM的凭什么要我们迁去边地受苦,老子不去了!

当年秦末因民怨而起事,不都是这样的吗?

这番心事,他告知了随金雕而来的张次公,张次公一方面觉得他想得有点多,乱世与治世怎能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却心下暗叹,陛下果然识人甚明,新建朔方城一事,的确是事务繁杂又关系重大,苏建这样心思细腻顾全大局的人才最合适,何况他又是新冒头的将领,因功封侯,能服众,兵将们一生的理想,也不过就是因战封侯了。

若是派个皇亲大臣来,只怕士兵们还不服气呢。

这两人在旁边说话的时候,李盛就在一边听着,他觉得这次随军,感受到的气氛确实是有些低沉,大家都很想念家人呢,还有几个年纪小的,更是望着月亮偷偷抹泪。

哎,人有悲欢离合,骨肉生别,背井离乡,搁在谁身上都难受啊。

李盛在空中转了两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这还走到目的地呢,就开始集体emo了啊!

还是用美食来抚慰大家受伤的心吧!

大金雕在空中盘旋两周,张次公跟苏建说话不好打扰,他去找了韩说,他跟大金雕相处时间久了,一见阿曜拽着他往西边山里跑,还用爪子勾住他的箭筒,就知道大金雕这是要带他们去打猎了!

他叫了两个小队大概一百人,又吩咐一个小兵去跟张次公报告,便

,就是在帝陵附近新建一座新城,然后有计划地从全国各地选移民来充实此地。

主父偃算是把刘彻的心思揣摩透了,在如今的汉朝,这些“豪杰巨富”,在地方上有着雄厚实力,往往数代积累,有时候甚至比当地的郡县长官还要有威望,经常不服从管理,是朝廷眼中的“刺头”,《汉书》中形容这种人,写得可是“豪桀”二字,摆明了官方不待见这些人。

把这些人迁出祖地,迁往茂陵邑,实在是一举两得。

刘彻拍板决定下来,各地开始官吏开始探问清查。

按说这事儿不关卫青任何关系,可这一天,李盛正在未央宫后殿里看孩子,就听见了外面卫青的说话声,似乎要为一个人求情。

他想出去看看,但刘据还在床上坐着呢,在生下儿子九个月后,卫子夫再次怀孕,可能是因为两次孕期间隔比较短,母体还没恢复好,这次的孕期反应很强烈,卫子夫总是眩晕,躺在床上起不来,更别提照顾孩子了。

封了皇后之后,卫子夫从漪澜殿迁宫至椒房殿,但漪澜殿也没给旁人住,这等大吉之地,刘彻觉得旁人不配。

他让两个亲女儿住着了,这次皇后怀孕,刘彻就派了两个女儿去椒房殿住着照顾母后,至于好大儿刘据,他亲自带着,皇子的乳母太监宫女都是一应俱全,刘彻这个奶爸当得很轻巧,也就是照看而已。

一般议事的时候,刘据就被乳母带着玩耍,李盛也减少了出去玩儿的频率,经常在后殿待着。

李盛看了一眼小刘据,旁边的乳母宫女围了两圈,不会有事,于是他就要往外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