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4 章 第五十三章(1 / 2)
第454章第五十三章
赵鹿鸣说:“我已经是个地主头子了,可我的三观还没彻底毁灭呢。”
这话不好对周围的人说,只能对着小堂妹讲。
有金人送过来的傻狍子跑出来了,跑到小堂妹身后,傻乎乎地盯着这个坐在石凳上的少女。
少女说:“你瞧我做什么?”
少女身边的人咯咯笑:“殿下面前摆着的面果子,挑个咸的给它试试,它或许是渴盐了。”
少女就挑了一块递过去。
狍子凑过来,就着她的手吃了,果然是咸滋滋的,很有味道,它吃过之后就很开心,又舔了舔她的手,显得颇为亲昵。
少女伸手去摸摸它的脑袋。
“真是一个傻狍子,”她说,“你因我背井离乡,在这里看我的心情过活,可我喂你一块点心,你就什么都忘了。”
少女身边的人就不说话了。
就是这么回事。
楚州渐渐平定下来了,漕运又通了,南边的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运进汴京。
这很好,不仅汴京的市民觉得很好,而且楚州地方上的百姓也说很好。
在齐心合力干掉了叛贼之后,楚州现在又太平了,百姓又能回到田地上,过着他们清贫但宁静的生活,按时给大宋缴纳赋税。
至于那些在叛乱中死去的人,朝廷自然会将叛贼明正典刑,贼首是已经死在乱军中,但还有些小头目可以杀来让大家解解气。
他们进宿迁城时也是戴着枷锁,道路两边有百姓激动得破口大骂,流着眼泪用石头砸向他们的脸。
大家围观了他们被处以极刑,反正不是砍头,因此颇为解气。
解完气了,这事儿对百姓而言就算结束了,翻篇了。
当初砸了他们家墙,刨开老人备下薄棺,恨不得从废墟里找出农民藏起的种粮的人已经不在了。
因此这事儿就该翻篇了。
可在赵鹿鸣这里,这事还没翻篇。
因为有人说:齐枢殉国,怎么不赏?
说这话的人里甚至有宇文时中。
宇文老师听说了汴京的传闻,因此特地给她写信过来。
赵鹿鸣打开看到这句就问耿南仲:“先生同齐枢有旧么?”
耿南仲说:“有旧,因此他原当避嫌的。”
这话就很巧妙,让她皱皱眉,继续往下看。
宇文时中的态度很严肃,他说:臣非为齐枢,而是为殿下,臣在河北亦有耳闻,文臣对殿下多有戒惧,齐枢之祸,正因殿下而起!而今殿下行事更当慎之!
“怎么是因我而起呢?”
耿南仲说:“殿下是马上公主。”
她听了就一愣,而后说:“我早该想到。”
整件事最开始的起因,是文官对她征粮要求无条件的满足。
从中书省开始就过度的配合,困难是没有的,谁也不提困难
其中一定有真心实意的人,认为民贵君轻,陈东说:我大宋民变频频,难道是官家不恤百姓么?咳,自然也有些不恤百姓的,但咱们须为君者讳,总归是那些贪官狗贼逼反了百姓!
耿直老头儿李若水则表示:君父君父,为君为父不管做错了什么事,为臣为子者都不该反叛,反叛就是该杀的!但光杀叛贼没用,叛贼怎么就能声势越来越大,闹到这步田地?百姓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跟随叛贼?不管是教化出了问题还是百姓活不下去的问题,这都是咱们的过错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