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31 章 第三十章(1 / 2)

加入书签

第431章第三十章

钱和粮。

似乎所有的皇帝,贤明的不贤明的,昏聩的或暴虐的,都要被它掐住脖子。

收税是一定要收的,可收税明面上总不能收得太高,如魏晋南北朝那样,一口气收到和农民二八开,朝廷拿八,农民拿二,那就容易爆发一些“时日曷丧”或者“苍天已死”的事故。

可要是不二八开,朝廷没钱怎么办呢?这就就各有各的路数,比如说国家垄断高价发放行业许可证如茶盐,又比如巧立名目收一些奇奇怪怪的税,再比如从某些既定人群身上下手。

一般是商人,商人总是很有钱的,可朝廷不知道哪些商人有钱,下手去抢的目标通常是被官员们精心挑选过的,等钱收上来时,又早就经过了层层盘剥。

甚至光派一个心腹去都不管用,比如说尽忠是心腹,赵鹿鸣要是派他去抢钱,他是一定能抢回来不少钱的,可给他拎起倒过来拿靴子拍拍打打一下,他能吐出比抢回来的更多的钱。

再抢,再抢就有人要哭穷了,商业就要萧条了,社会就要动荡了。

那换个思路,大宋这么富有,钱粮都去哪了?

这问题也不难回答,都在地主手里。

既然在地主手里,抢地主成不成?

整个国家的地主,抢一遍,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这个选项也很快被赵鹿鸣否了。

她是靠什么上位的?靠战争,靠军队,她麾下的西军将领各个都是大地主,尤其是种姚折这些将门,还有她的母家真定曹家,说一句曹半城是不仅不夸张,甚至还有点保守了。

给这些人通通抄家,那除非她的士兵们不是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士兵,而是受过新式教育,具有新式思想的士兵。

但话又说回来,新到那个程度,能给全国的地主都干翻,留她这个全国最大的大地主干什么呢?河东河北的土地就不提了,蜀中还有她十万亩“荒山”呢!

再想想,宋朝有个残酷且奇妙的现象,就是有宋一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就是没有成功的。

不仅没能成功,而且对外拉胯的禁军在镇压农民起义方面风生水起,名将辈出。

原因挺多,比如说宋朝商业发达,只要不是大灾之年,起义当中的主力军,也就是青壮年多半能在城镇里找到一份活干;又比如说我大宋一遇起义就要招安,又能买下一部分起义军;但地主对义军的镇压,与官府的配合也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地主就是官,文官武官全部出自地主,他们对上的能力和忠诚怎么样不好说,但对下,他们对于起义军的态度是团结一致的。

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弊病已经有太多人看到了,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皇帝们怎么会订下这样的制度?

所以现在她该做什么似乎呼之欲出了。

下诏令,轻科繇,精简军队。

自然不能平白给士兵们赶回去,她得发给他们足

“可他不是什么好人。”

梁夫人就以袖掩口,轻轻地笑了。

“依妾看来,圣贤原本世上难寻,殿下而今最要紧的事能办完就好。”

殿下说:“我已经下令轻科繇,去岁秋粮能运足数的,今秋有减免,若运不足也不责罚,今秋补上就是,我还要削减今夏的钱税,他们都夸我,我做什么他们都夸我,可我不知道我的命令执行起来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多久才能送到田地乡里去。”

楚州的那个小吏王顺抱着一本册子,愁眉苦脸地去敲一敲门。

不是县衙的门,他只是个户长,县令对他来说是青天老父母,他这样的草芥小吏,见不到县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