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4 章 第十三章(1 / 2)
第414章第十三章
太上皇能走到这个位置上,除了先天投胎好之外,他后天也是做了一些努力的。
后世有些人同情南唐后主李煜时,连带着同情宋徽宗,觉得这两位都属于“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不过要赵鹿鸣看来,李煜可能是皇位砸脸上没办法,但她那位便宜爹爹可不是。
当初哲宗驾崩,在选择哪位皇弟继承大统时,这位端王是有过后天努力的。
他要是不努力,向太后不至于力排众议非要选他。
而他继位之后也不能说是一味昏庸——他很聪明,知道什么人好用,不需要忠于国家,国家风平浪静,只要忠于他就够。
他就坐在这富庶的汴京城之上,享用着大宋各地百姓的血,偶尔派出去几支精兵镇压起义,偶尔派出去童贯跟西夏人打一仗,偶尔再用钱赎买回燕云。
没有人敢在他面前置喙,别管朝堂是不是被奸臣把持,只要权力被他牢牢握在手里就对了。
他是个聪明人。
之所以金人南下后他昏招频出,全因他太聪明了。
太聪明,就自信,原以为靠着自己的小花招能解决一切问题,发现解决不掉,就懵了。
懵过之后,就被吓破胆,吓破胆后,那就如丧家之犬,只知道一味地逃跑了。
可现在他回到了汴京。
不是残破的汴京,而是守住的汴京,他也不是被当成俘虏带来的,而是作为这场战争最大功臣的父亲,尊贵的太上皇,被请回来的。
他在艮岳待了几日,就感觉胆气和野望都渐渐回来了,他心里还有许多盘算,比如说扶持九哥上位,九哥也配么?
他要退到御座后去垂帘训政,他就要满足于那一把小小的椅子么?
朝中还有他提拔起来的老人,他掌握着最高的权力几十年,他知道在哪个关节发力,能给那不听话的女儿一点教训,时间久了,她和九哥还不是要焦头烂额地请他主持大局?
他依旧是天下人的君父,他有这个自信。
这自信今天忽然就被打破了。
他坐在艮岳里,老童还没有走到面前来时,他心里就在想,三哥为什么现在出事了?
为什么?凭什么?三哥是不是疯子,他这个爹爹难道还不清楚吗?怎么会突然之间,众目睽睽,他就发疯了?
太上皇不是傻子,他立刻就判断出来,这是一场针对三哥的阴谋!
这是一场针对宗室的阴谋!
这更是一场针对他手中权力的阴谋!
这一切最终的受益者不用说,就是那位被三哥挥刀相向的蜀国长公主!
她一定是用了什么手段,将三哥逼到这一步!
三哥手里能有什么权力?他虽是诸王之中最年长者,可他毕竟是个亲王,要说三哥能倚仗的,只有他这个父亲!
太上皇心里想了一会儿就想清楚了——
就短暂地回来了,回到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回到他提笔作画的时候,回到他与温柔多情的美人调笑,与蔡京聊一聊他的书法,看高俅踢出一脚好球——真是好球!千年后也不见得有蹴鞠踢得那样好的人——他活在落花纷纷的宫殿里。
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张开双手拥抱那已经过去,又将再度到来的时光了。
马车停了。
福宁殿的大门到了,他得下马车,走进去。
下过两日的雨,福宁殿前的院子地砖上一点尘土都没有,只有人。
宗室和大臣,都在这里为皇帝守孝,都在这里等待太上皇的决断。
他看到那影影绰绰的人影,看到了儿子们的脸,看到了白时中、李邦彦、吴敏这些相公的脸,他们都在台阶下恭敬地等着。
太上皇感觉自己浑身生出了不凡的力气,脚步也要加快一些。
有一声轻响,响在他耳侧。
太上皇是个很机敏的人,他脚步忽然一顿,转过头去。
他身后跟着什么人是有规矩的,原该跟着的是内侍,内侍也分头领和寻常的小内侍,小内侍要捧着各种东西,比如他吃的丹药,喝的热茶,冷时要披上的斗篷,热了要用的团扇。
可现在梁师成落后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