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97 章 第二章(1 / 2)

加入书签

第397章第二章

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有兵马在缓缓向虒亭靠拢,也有兵马从这里北上,在完颜粘罕离开后,有西军去追击金人,还有一些河北的义军也尝试想要赚点功勋。

撤退总是很难的,尤其完颜粘罕的撤退非常狼狈,他牺牲了宗室完颜,又在途中被吴玠烧了粮草,几乎已经陷入绝境。

一支绝望的军队还能够杀出重围,同完颜娄室汇合,并且连续击破好几支前来围攻的宋军,这简直是活生生的传奇。

被胜利短暂冲昏脑子的宋军又冷静下来了,他们由零入整,渐渐同虞允文那支称不上军队的兵马汇聚到一起。

他们的形势也不太好,刚避过完颜宗弼,紧接着就是完颜粘罕,这两支金军在山里走过时,像是带着一大群的乌鸦,走到哪里,就遮天蔽日的一片黑旗,宋军的残兵游勇们再不敢上前,就听虞允文的号令。

虞允文很有心机,高三果也有些战争的直觉,他们就领着这些人忍饥挨饿地在山里转,一边避开金军的锋芒,一边尽力在路过的每一条金军可能走到的路上搞搞破坏。

最后没得破坏了,他们就走上了完颜希尹和完颜娄室修出来的那条路,很平坦,就这么一路走到了虒亭。

可虒亭这里,宋军早就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的战报了。

他们目前关心的是——殿下去看灵应军的新兵了。

与其说是新兵,不如说是道士,灵应军比较怪异,士兵们都有神霄派的道士编制,新进去的几位子弟自然也得跟着信了三清。

不仅信三清,他们还要有名号,领服饰,然后开始一边学灵应军的各种军规军纪,一边学习一些粗浅的经籍。

这就不太容易,比如说西军各路帅臣都在自家儿郎里挑挑拣拣,选了几个平头正脸的,但平头正脸不代表人品学识都过关,须知天下不仅有“亲妈眼”,各路的经略、知州们也是如此,都觉得自家孩儿笨些是可爱,跳脱是机灵,有点吃喝嫖赌的小毛病不算啥,进了灵应军,道袍一穿,啥也看不出来。

然后就露馅了。

说起来也是长公主的不是,她那天就是突发奇想,去灵应军的军营看看。

离得不远,天气也不错,她也没扯上自己的仪仗,带上几个小女道就溜达过去了。

……说起来也不是长公主的不是,固然她在营内走不会带上全幅鼓吹,但她那几日也是真带不上。耿南仲投奔她后,拿公主的仪仗当新工作了,吵得可热闹。毕竟她现在不是一个普通的长公主,她是一位得到皇帝遗诏,奉命辅国,统领天下兵马的长公主,那她的仪仗怎么能和普通的长公主等同呢?

这样一位长公主,从她仪仗队卫队的人数,铠甲、服饰、旗帜、马匹,林林总总都是要重新议定的,不能真和皇帝齐平,那有点不好看,但也不能比皇帝差太多是不是?

比如说灵应军现在已经扩军到万人,这万人都是长公主的卫队了。

士就把嘴闭上了,旁边的小军官机灵:“我去喊他们。”

“不用你去,”她说,“我自己去看。”

小军官是王善的乡亲,当年也曾经当过贼,叫公主剿过匪,因此很熟稔,就说:“殿下要是径直去了,怕给殿下气到。”

她问:“他们干什么呢?”

小军官踟躇了一会儿说:“做功课呢。”

女道们互相看一眼,都有点不理解。

要说新进营的将门子有些粗野习气,打骂道士,或者是违反军纪,吃喝嫖赌,倒不算很离谱,做功课只是念念经,抄抄经,有什么可生气的?

“那我更得去了。”她说。

春日的下午,十几个新进营的小道士都坐在帐篷里,帘帐卷起来,方便透光进来。

左手一本书,右手一叠纸。

有人在慢慢地划,用五根手指握住毛笔在纸上慢慢地划;

有人不写,在专注地读经,读着读着,就一点头,再一点头;

有人不点头,脑袋已经放在案几上了,渐渐地起了鼾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