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1 章 第五十五章[VIP](1 / 2)

加入书签

第211章第五十五章[VIP]

北国的夏日是会让人感到欢喜的。

士兵们早就换上了家乡的布衣,在稻田里走来走去,珍视地考察每一株作物的长势。于是他们就变得特别操心,操心天不下雨,操心天下雨太多,操心午后的乌云会不会带来冰雹,操心路过的鸟儿会不会跳进自己的庄稼地里胡作非为。

完颜宗望也操心,他每日里操心河北的防线进度,操心骑兵们南下袭扰的成果,操心攻城器械的更新迭代,还要操心上京的勃极烈们对于下一次攻宋的意见。

在这个前提下,他就变得特别的忙碌,每天睡得很晚,起得很早,吃的东西也很随便,家中的妻妾也很久想不起来看顾。

他像田野上的农人,精心照顾着自己的作物,期待在秋天来临时能给他一场美好的收获。

至于那收获意味着什么,女真贵族觉得,那意味着一车接一车明晃晃的金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绸缎与香料,茶叶和瓷器,还有青春貌美的贵女,以及纤细柔软的少年,当然最重要的是广袤而富饶的土地。

每一样都是那么明确,都是他们在得到大辽的财富时就为之欣喜若狂的东西。

对完颜宗望来说就很模糊。

他很喜欢收集些字画,喜欢听一听南边来的儒生论经,喜欢喝他们的茶,用他们的瓷器。

但他并非为了这些东西才推动这场战争。

于是他就变得与上京的贵族们格格不入——比他想象中更早。

这事儿还是从完颜阇母的生辰宴请开始的。

东路军名义上的统帅并非完颜宗望,而是他的叔父完颜阇母,但这位统帅并不嫉妒自己侄子的名望与才学,相反,他交权交得很痛快,将一切指挥权都下放给了完颜宗望。

投桃报李,战争中获得的所有战利品,完颜宗望都将最好的一份儿交给完颜阇母。

这位三十六七岁,并不比完颜宗望年长许多的叔叔痛快收下了战利品,并像一个真正的女真人那样,快快活活地享受起了这巨大的财富。

从上京到燕京,到处都有他豪阔的别院,保证他在军营与京城往返赶路时也能吃到精心烹饪的美味食物,并且有符合自己审美的姬妾在排队等待服侍他。

他原本就是个很热情好客的人,穿着褐衣睡在白山的泥屋时就会捧着自己新酿的酒请哥哥和侄子们都来尝一尝,现在有了这样的财富,就更热衷大宴宾客。

完颜宗望很少参加这样的宴会,他太忙了,但这一次是叔父的生辰,年轻的统帅就没有推脱。

走进完颜阇母在燕京的宅邸,完颜宗望的眉头就轻微皱了一下。

太阳还没有落山,宽阔的大厅里已经点起了灯火。

无数盏灯,无数支蜡,明晃晃,却不会在这个夏日的傍晚让人感到热气腾腾——因为完颜阇母又搬出了许多的冰山,都用金银盘盛着,摆在灯火后面,白气氤氲,带着一股凉丝丝的水汽

淘点物美价廉的粗茶,而大宋的百姓则可以心满意足地牵着两头小羊回家。

完颜宗望管不过来。

不止是百姓们需要贸易,比百姓更有钱的驻地军队也需要大宋的商品,他们不仅要茶,还要丝绸、香料、精美的瓷器等。他们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有妻儿老小,这些东西无论是放进女儿的嫁妆单子,还是用来给儿子心仪的女郎下聘,都是极有面子的。

甚至连家中老父母清点自己下葬的陪葬品时,都迫切需要带些宋人的瓷器下去,为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撑一撑门面。

这种交易对两国百姓都很好,唯独对大金——过去则是大辽很不好。

牲畜与皮毛是买不上价的,钱就会自然地流向大宋,越流越多,流多了,怎么办?只能打一仗了。

现在因为战乱,互市关停,原本私下里的贸易规模也萎缩许多,双方只能交易一点生活必需品,那完颜宗望是不必去管的。

但大宋的锦缎又悄悄钻进来了。

大宋的锦缎,飘飘忽忽地披在完颜阇母家的美人身上,这明艳的云霞今夜进了燕京宾客们的眼,明日就要刮到上京去。

越刮越贵,直到最后有人进献到都勃极烈的后宫中,正妻唐括氏是个生活简朴的,但经不住那些美人儿的娘家替她们争宠。

他们手里都握着大笔财富,有数不清的牛羊奴隶,看不尽的广袤土地,他们的钱多得花不完。

然后怎么样?那些边境上的贩子拿钱去买也就罢了,可要是宋人不卖呢?

要是宋人说,用粮食来换呢?

清晨燕京的大延寿寺,晨钟声声惊飞林间鸟儿,一展翅膀,头顶枝叶上的露水受了惊扰,纷纷落在大金佛子的肩头。

佛子眉目柔和地跪在佛前,行过礼,上过香,又念了不知多少声佛后才起身。

比起被那箱锦缎吸引了目光,躲在柱子后面惊奇赞叹的小和尚,这位菩萨太子倒真显出了几分佛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