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章 一触即发(2 / 2)

加入书签

“陛下,这怪不得任何人。潘福以前也是边塞的一员猛将,丁亥年曾随曹友闻立下战功。想不到短短几年功夫过去,他已经打不了仗,连胆子也没了!”

陈隆之低声劝慰着赵竑。

大战未起损兵折将,也难怪赵竑暴跳如雷了。

“陛下,你无需内疚。有些将领就是这样,酒色财气,用不了多久,也许就是一两年,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没有了斗志。潘福这样的边将虽然少,但也不可避免。陛下,事已如此,还是向前看吧。”

孟珙感慨而道,似乎有些心得。

“陛下,孟将军所言极是。鞑靼大军顷刻即至,陛下还是忘了这事,大不了再打回来就是!”

陈隆之附和起孟珙来。

“陛下,此刻不宜悲伤。陛下运筹帷幄,明副将和死难将士的仇,我们一定会报回来!”

薛晓宇在下面抱拳说道,话语铿锵有力。

“你们说得没错!武休关所有死难将士的仇,咱们一定要报回来!”

赵竑点点头,目光中隐隐的狰狞。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况且蒙军已经兵临汉中,正好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对决。

“陈卿,明新成的事迹,告诸全军。明新成在忠烈祠立碑做传,以供世人瞻仰。妥善安置明新成的家人,安排好抚恤钱粮。”

赵竑仔细叮嘱,陈隆之赶紧听旨。

皇帝褒奖英烈,振奋军心,来得正是时候。

“陛下,据潘福和薛晓宇禀报,鞑靼大军从华阳道、阳明道南下,如今他们又破了武休关,看来,鞑靼铁骑,马上就要兵临汉中了。”M..coM

孟珙看了一眼陈隆之,后者心领神会,赶紧劝道:

“陛下,鞑靼大军就要到达,陛下不如撤往利州大营,坐镇后方。这里就交给臣和赵将军和孟将军他们吧。”

皇帝在这里,万一兴元府城被攻破,皇帝被杀或被俘虏,那可就玩笑开大了。

“陛下一国之君,身系大宋江山社稷,千万军民之望,绝不能出现任何差池。还是请陛下坐镇后方,将士们才能安心杀敌!”

兴元府统制官赵溍,跟着苦劝。

这万一兴元府城给破了,皇帝被杀,或者成了俘虏。他们这些人,可就百死莫赎了。

“你们以为朕是什么,临阵脱逃吗?”

赵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西北十万大宋锐士,难道还保护不了朕吗?要真是如此,朕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赵竑摆摆手,阻止了众臣的劝阻。

“朕坐镇兴元府城,静候鞑靼大军前来。朕意已决,不必进言!”

兴元府城坚固高大,除了城中一万战兵,还有他的三千步骑禁军。更不用说,城中的厢军民壮,最少也有一万之众。

这么多人马,凭借火器,据城而守,一两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吧。

众将臣无奈,只有住口不言。

皇帝刚猛,他决定的事情,谁敢反对?

关键是,反对了也没用。

“大战一触即发,大家好自守城。鞑靼大军也有火器,众军小心为上。”

赵竑看着赵溍和孟珙,一本正经叮嘱道。

蒙军拥有火器,不足为奇。蒙古大军中工匠众多,虽然四年前,沔州城一战,速不台军中的数百工匠被一窝端,但并不影响蒙军中的工匠数量和质量,造出火器也不足为奇。

当然,赵竑对自己的火器,拥有绝对的自信。

赵溍和孟珙赶紧领旨,赵竑继续问了起来。

“吕文德和江万载那里,有没有奏报?”

蒙古大军如果真是分兵两路,西线应该先到沔州城,吕文德也应该有奏报。

“陛下,沔州城军报!”

赵竑话音未落,军士进来禀报,众人都是精神一振。

不用说,吕文德此时来报,蒙古大军肯定是两路南下,要会师于他脚下的汉中了。

果然,军士进来禀报,和赵竑的估计基本吻合。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赵竑看完军报,轻声笑道:

“吕文德在沔州城东布阵,要阻挡南下之路,和速不台的鞑靼大军野战。看来,他的心气很足啊!”

让他欣慰的是,西北边军,终于有了野战的能力,也有了野战的勇气。

“陛下,鞑靼大军分兵,正好被我军各个击破。这样一来,王坚和江万载他们,也没有那么多压力。”

陈隆之脸上的轻松,掩饰不住。

“陛下,我倒是希望鞑靼大军全来汉中,和我军好好地野战一番。只有不断地实战,不断的胜利,才能铸就一支真正的强军,此其一。其二,万一速不台部退去,和我南下援军相遇,恐怕打草惊蛇,战事难以预料!”

孟珙语气冷静,却有另外的一种看法。

赵竑微微颔首,传下了军令。

“派人通知吕文德和江万载,让他们让出道来,放速不台部东进。咱们集中兵力,就在汉中和鞑靼大军决一死战!”

正如孟珙所说的一样,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给将士们信心,铸就一支铁军。

“利州两路的粮草,能坚持多久?”

武休关被攻破,赵竑的信心,莫名地下降。他承担不起这样一场大战的伤亡。

“陛下,可以坚持到明年二月。”

陈隆之和孟珙对望一眼,都是惴惴不安。

“陛下,一场偷袭战,主将无能,不必忧心。我西北边军精锐,良将颇多,东线的王坚,北线的余玠曹友万,西线的吕文德江万载,个个都是勇猛果敢,没一人懦弱无能。陛下无忧。”

孟珙大概猜到了赵竑的担心。

“陛下,成败不过兵家常事。小小挫折,只会让我三军将士知耻而后勇,更能杀敌报国。”

陈隆之跟着一句。

众臣子似乎领会错了自己的意思,赵竑摇摇头,苦笑一声。

“你以为朕怕了?朕只是不忍心看到我大宋的年轻人流血牺牲。他们都是我大宋的希望,年纪轻轻,风华正茂。看着年轻的生命逝去,朕实在是于心不忍啊!”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场大战下来,恐怕有数万年轻的生命就会逝去,想起来让人觉得残忍,令人唏嘘。

皇帝爱兵如子,众将臣都是钦佩。

大敌当前,他们也只有浴血奋战,以报君恩了。

“诸卿,大战一触即发,诸位共同努力,查漏补缺,共抗鞑靼吧。”

大战即将来临,战事如何发展,值得期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