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章 动员(2)(2 / 2)

加入书签

大宋不知道,西夏好像还真没有。

“弟兄们,你们都要好好活着。你们想想,你们要是战死了,朕得多花多少抚恤。你们都好好活着,又能杀敌又少花钱。朕说的没错吧!”

赵竑的话,让众将都是哈哈笑了起来,人人心热。

皇帝宅心仁厚,爱兵如子,更让他们这些将士觉得无以为报,唯有奋勇杀敌,以报君恩。

“朕说的是心里话。朕还需要你们为大宋开疆扩土,建功立业。北面的燕云十六州、遥远的西域、高原的漠北、南下东去的大海,那些我们汉家祖先脚踏过的所有旧地,都要回到我们大宋的怀抱。”

赵竑煽情地说道,自己都觉得血热了起来。

“你们要记住一句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陛下,臣等记住了!”

将士们群情激奋,吵吵闹闹,人人都是面红耳赤。

皇帝这一番大话,可谓是说到了这些骄兵悍将的心里。

人生一世,谁不想金戈铁马,建功立业?

“将士们,你们的家里都安顿好了吗?”

赵竑话题一转,问起了众将士的家事上来。

“谢陛下挂念,臣的老母妻儿都在汉中,没有什么可以安顿的。”

“陛下,臣一家都在沔州,一切都好!”

余玠和曹友万一前一后,向赵竑上奏。

“陛下放心,一切都好!”

“谢陛下挂念,一切都好!”

众将心热,纷纷回道。

“将士们放心,无论是谁,万一为国捐躯,家里人自有朝廷照顾,朕会亲自过问。”

赵竑暗暗脸热。自己一句话顺带问过,却是将士们最关心的。

“杨大全,你是天水军人,虽然没上过讲武堂,但天资聪颖,又上过战场,可堪大用。等你回来,也去讲武堂好好深造一下,建功立业,以后多的是机会!”

赵竑不忘给军官们打气。

“臣谢陛下天恩!”

杨大全点头哈腰,满脸赔笑。

皇帝平易近人,一片赤诚,显然不是敷衍他们,一国之君,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张中夏,还有东南的将领,从临安城到塞外的灵州中兴府,也许你们不在乎和鞑靼大军的拼杀,但那里的冬天冷,到时候可是个考验。大家可都要撑住了。”

赵竑又叮嘱起张中夏等人来。

南宋后期,13世纪中期,草原气候温润,草肥马壮,利于骑兵驰骋,这也是蒙古骑兵屡次西征的原因。想来,冬天还不至于滴水成冰,酷寒逼人。

“陛下,臣和罗相公谈过,这几年兴灵之地不是太冷。陛下放心,臣一定在将士们动身前,准备好过冬的衣物,不让将士们受冻。”

曹友闻郑重请令,赵竑点了点头。

曹友闻做事,他还是放心。

也许到时候去西夏,可以带几个工匠,到时候在西夏准备蜂窝煤及炉子,用以冬日御寒。

“你们都记住了,为国为民,牺牲奉献。只要记住这八个字,国家不会忘记你们,朕不会忘记你们,你们也没白来这世间一趟。”

赵竑对着众人,做的总结也是盛意拳拳,直入人心。

战场杀敌、抵御外侮,自然要交给军人。军人为国家流血牺牲,国家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英雄。

军官们心事重重纷纷离去,营帐中只剩下余玠和曹友闻兄弟三人。

“曹友闻,余玠和曹友万出征,利州两路的军事,就由你统领。鞑靼大军随时来犯,你要记住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我大宋者,虽强必诛!”

赵竑叮嘱完曹友闻,又转向曹友万和余玠二人。

“余玠、曹友万,将士们出征,你二人要妥善安排,和金人协调,不能出任何差错。到了西夏,作战时要记住,审时度势,不要逞强,只要最大程度地杀伤对方即可。”

余玠和曹友万都是心惊,赶紧抱拳领命。

“你二人记住了,纵有千辛万苦,流血牺牲,也一定要坚持到明年六月底!记住了,是明年六月底!不是今年六月底!”

赵竑一本正经叮嘱着自己的几个得意门生,余、曹二人点头称是,心里都是沉甸甸。

出兵日期,应该在最热的七月中旬。至于说今年六月底,说不定到时大军还没有启程。

一去就是近一年,这时间幅度可是够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