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东京城(1 / 2)
从南外门进城,城内豁然开朗,房屋破旧,市井萧条,通往皇宫的御街倒还干净,可能刚打扫过,但两旁小巷侧街却是肉眼可见的肮脏,人马粪便,菜叶脏物,垃圾随处可见。
来往百姓衣衫破旧,许多人面黄肌瘦、蓬头垢面,乞归隐没于街头巷尾,许多宅院残破不堪,墙上荒草丛生,看着触目惊心。那些手持扇团的莺莺燕燕,看起来不在少数。
面子工程都不做,国力不堪,官员懈怠,民心涣散,想必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名闻天下的东京城吗?我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张洪半真半假的惊诧,让张天纲老脸红了半边。
“张相公,确实是今非昔比啊!”
赵竑赶紧圆场,瞪了一眼张洪。其实他心里也是感慨万千,却高兴不起来。
无数南宋士民魂牵梦绕的“圣京”,物华天宝、风流富饶,人口百万,却成了如今一座破败的“中城”。
或许连“中城”都算不上,只是一座破败的中城而已。
张洪这家伙,会不会聊天,净说大实话。
“太子殿下,连年征战,国力匮乏,开封城屡遭天灾人祸,朝廷无力营造,以至于如此破败。让太子见笑了。”
张天纲除了苦笑自责,确实也无话可说。
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军事孱弱,经济崩溃,朝堂上还有内斗,已经是最后的一抹余晖了。
“张相公,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只要上下一心,不要胡整,就还有翻盘的可能。”
踏在东京城的中轴线御街直道上,赵竑的话语,半真半假。
胡整是王朝的天性,不作不死,这样的人多了去。
不知不觉就是一座平直的石桥,贯通御街南北,这应该就是杨志卖刀的汴河州桥了。
州桥明月,东京八景之一,可惜宋人是看不到了。
“殿下,如你的《鞑靼策》所言,鞑靼真的那么厉害吗?成吉思汗区区一介武夫,嗜杀凶残,他也能称得上“一代天骄”吗?”
张天纲赶紧岔开了话题,回到了国事上。
赵竑等人睹物伤情,他还得疏通引导。
“张相公,鞑靼偏居塞外苦寒之地,民俗与中国大不相同,以杀戮为英雄,烧杀抢掠乃是本性。鞑靼如今兵锋正盛,成吉思汗统兵天下无敌。只是弯弓射大雕,这便是在下对一代天骄的定论。如今鞑靼西征结束,灭夏亡金,你们还是早做打算吧。”
《鞑靼策》是结合了后世的诸多观点和看法,并不仅仅是从军士口中得到的那一点经验。要不然,也不会令张天纲吃惊。
据说蒙古大军已经回到漠北,正在休整。看来南下攻夏,只是时间问题。
留给金人和大宋的时间,都不多了。
“太子殿下,有朝一日,你贵为大宋天子,可否不要与鞑靼联手,与我大金为敌?”
张天纲看向赵竑,察言观色。
嘉定十年(1217年),金国以南宋破坏《嘉定和议》,不纳币于金,发动对宋战争,宋廷为了自保,不得不与蒙古接触,以期减少南宋承受的军事压力。嘉定十一年(1218年),蒙古遣使与南宋接触,宋宁宗亦表达了与蒙古进一步接触的意愿。
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淮东制置使贾涉奉朝廷命令遣赵珙出使蒙古,并受到蒙军将领木华黎的热情款待。同年,宋廷派遣苟梦玉出使,并见到了成吉思汗。嘉定十六年(1223年),苟梦玉再次被派遣出使。
可以说,这一阶段宋蒙之间的联系比较频繁,两国关系不断升温。但没有什么外交成果。
嘉定十七年(1224年),也就是今年,新即位的金主完颜守绪下令停止对宋战争,罢兵言和。也不知道,宋人会不会再和蒙古联合谋金。
“张相公,这恐怕就是金皇邀我来大金国的另外一个原因吧。”
赵竑一笑,心里明白了几分。
金人示和,蒙古对于南宋而言,已经失去了制约金国的价值,宋蒙也没有继续合作的必要。
“太子殿下,你还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张天纲继续问道,眼神里一片期待。
“张相公,若我将来真能登基大宝,贵为大宋天子,必会与大金共抗鞑靼。”
赵竑半真半假。也不知道,他将来能不能顺利登基。
而一旦坐上了那个位置,大宋的利益必然会放在第一位,也势必抗蒙,那里可是有六七千万的宋人百姓。
“殿下这样说,老臣可就放心多了!”
张天纲长出一口气。看来,临安城传来的消息的确属实。这位大宋太子,的确是位联盟抗蒙的好人选。
“张相公,容在下问你一个问题。”
赵竑忽然起了一个念头。
据他观察,这个张天纲是个正人君子,也是个厚道人,可以大胆尝试一下,反正无伤大雅。
“太子殿下请说,老臣洗耳恭听。”
张天纲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却不知道这位大宋储君,会要说些什么。
“张相公身为大金礼部侍郎,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在下佩服。在下想知道,张相公心中,到底忠的是什么?为了什么?”
赵竑微笑着说道,直指张天纲灵魂深处。
“你的梦想是什么?”
赵竑心头,忽然浮起后世一个选秀节目的口头禅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