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3章 软肋(1 / 2)

加入书签

像陈玉安这种宦官之后,平日来国子监读书时都带着书童、家丁等随从,不入国子监,在外面撅着。

这些人都认识王海,一见王海来了就开心,因为他们很无聊,就指望海王喷武卒看热闹打发时间了。

陈玉安跑出来后,让随从马上去刑部给爹找来。

韩佑则是坐在凉亭里随意的聊着,三言两语间终于明白这群监生们为什么怕学官了。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只是一方面罢了,最主要的是学官掌握着学子们的“前途”。

学官们很少发怒,无非就是在课堂上给两下戒尺罢了。

整个国子监上百号监生,除了七位资历最老的老夫子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学官都没什么存在感。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连监生的名字都记不全,一个人教授那么多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较真。

爱学就学,不学拉倒,都是有背景的世家子,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年轻的学官就不说了,七位老夫子比较佛系,既不会有意讨好也不会刻意打压,反正又不是给我学的。

但是,如果哪个学官较真了,真的讨厌哪个监生,一门心思搞这个监生,理论上来讲,这位监生的前途基本上就算是没了。

三个层面,一,老师的地位很重,仅次于爹娘,教授学识,如同再造之恩,连你的老师都讨厌你,代表你这个人不行。

二,国子监不是什么私塾或者学堂,是国朝官方唯一指定的官办教学的地儿,里面的学官都是官员,可以说就这些学官,要么就是已经门生故吏遍天下了,要么就是以后会门生故吏遍天下。

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科举!

科举不是说你想参加就参加的,早上起床,一寻思反正自己也没啥事,参加科举凑凑热闹吧,完全没可能。

需要“推荐”,也就是名额。

真要是不需要推荐谁都能参加的话,世家岂会猖狂这么久,和后世考驾照的情况有点像,想要拿驾照,必须去驾校,花了钱不说,还得让可能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吊毛教练喷着玩。

里、乡、县、郡、州、道,除了“里”外,从县开始都是有推荐名额的,而这个推荐名额都是各个学堂所出,当地官府有专门负责这事的官员,名义上是礼部的人,但是在各道办公,不回京中。

并不是说只要上了学念了书就包教包会如考不上报销往返路费,现在还没穷文富武那一说法,基本有钱的大门大户之子才能读书,书是奢侈品,都是手抄的。

就算在私塾、书院、学堂哪怕是学宫读了书,未必是百分百的几率参加科举。

然而全大周只有一个地方有这种特权,只要来上学,年满两年以上,都可以参加科举,也就是国子监。

除此之外还可以挂名,只要是在国子监就读,哪怕不去,也会有个监生的身份,国子监甚至可以直接举荐他“观政”,韩佑之前就是这种情况。

国子监除了有超高的教学质量外,每年科考时会抽调两到三名学官去礼部出题,出的题肯定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无形之中会给国子监监生们一些优势。

所以说国子监就如同国朝的配种…不是,是繁育基地,能够顺利从国子监结业参加科考的,当官不成问题,再不济也是下放到各道衙门当个九品官儿。

但是,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顺利“毕业”,如果监生凡有重大过错,学官们是可以将其开革出国子监的。

被国子监踢出去的监生,哪怕他爹是宰辅或是国朝第一世家的长子嫡孙也没用,其他学堂不会收,收了也无法参加科举,这也就是说这辈子再无机会当官了,走民间征辟都没用,因为征辟入朝为官的基本前提是名声好,都被国子监踢出去了,哪来的名声。

这才是这些老学官们在国子监里一个个横的和大爷似的根本原因,别说段千峰二话不说给陈玉安一顿大嘴巴子,就是拿鞭子抽的遍体鳞伤,他也得受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